
飞行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起飞危险着陆难”。这是为什么呢?请看特级飞行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您解答。
什么是起落航线?
在空军的航空学校以及航空兵部队经常会听到“起落”这个名词。在飞行领域,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对起落航线的口语简称,比如说“飞起落”,即是指飞行员专门进行起落航线飞行。二是日常训练时,对飞机所有起飞和降落的口语统称,比如说“两个起落”,则是泛指两次起飞和降落,既可以是起落航线,也可以是任何的课目练习或飞行任务。
起落航线是指飞机起飞后,围绕机场跑道建立一个较小的、航迹类似长方形的航线,然后再降落到跑道上。起落航线非常重要,既是一个基础飞行训练课目练习的名称,又是所有飞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起落航线高度低,时间短,动作多,难度大,风险高。通常,飞行员需要在5分钟内,快速、全面、科学地分配注意力,迅速修正各种偏差,适时适度、柔和精准地操纵飞机上升、平飞、转弯、下滑、对正跑道、调整速度、进入着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机、地点或阶段,正确使用各种机上设备,如频繁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等。
飞行员常说的一句话“起飞危险着陆难”,就是指起飞的时候因跑道长度有限,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可供使用的跑道会越来越短。一旦发生诸如发动机故障等方面的重大特殊情况,处置的时间和余地都非常小,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机毁人亡。就是在起落航线上,也不过几百米的高度,能供处置特殊情况的时间和余地也很有限,只是比跑道上多出一两分钟而已。而在高空和中空飞行,即便发生诸如发动机停车之类的重大特殊情况,飞机还能够空滑较长时间和距离,可有较大余地及时进行处置。实在不行,还可以在安全高度上弹射跳伞,以挽救飞行员的生命。
在起落航线上,尤其是起飞着陆阶段发生重大特殊情况,经常是跳伞都来不及,或者即便弹射出来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开伞高度,等飞行员坠地时,救生伞没有打开或没有完全打开,最终还是无法挽救飞行员。
最优秀的才可以第一个考起落
每逢飞起落航线,我便经常会想起在航校高教团的毕业考试,那也是我在航校的最后一次飞行技术考核。一位老教员曾对我们说:“毕业技术考核时,飞得好的学员会去考起落,飞得最好的第一个考。”为此,我努力练习着,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第一个考起落的资格。我在激动之余,又有些忐忑,担心考不出好成绩。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到了毕业技术考核的那一天。
到机场后,按计划开飞。第一架起飞的飞机由我的教员驾驶,他有三个任务,一是侦察天气,二是试飞飞机,三是摸摸转速,帮我们几个要考起落的学员蹚蹚路子。
对我们这些刚学会飞行不久的学员来说,下滑时使用多大的转速很重要。转速使用适宜了,就可以相对固定好,能腾出更多精力来保持下滑线、下滑点,修正方向,控制好进场高度。如果使用不适宜的转速,就会造成油门“拉锯”,需要忽大忽小不停调整,这会牵扯很多精力,着陆自然也是难以做好的。
教员驾驶教练机轻快地从停机坪滑出,转了两个弯后便径直滑向起飞线,一番飞行后,非常漂亮的一个着陆,让我们这些学员看得羡慕不已。教员下了飞机,对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我交代了几句:“65,天气好得很,飞机也是好的,也没有什么风。你正常飞就可以了,没问题的!”“65”是我在高教团的飞行代号,教员干部喊我们以及我们学员之间都习惯于喊对方的飞行代号,这样感觉很亲切。
“好的,我明白了!”我仔细听清教员说的每一句话,胸有成竹地回答,不再有任何胆怯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