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兵王郝富良:以一颗匠心和赤诚爱心守护战鹰

来源:央广军事 作者:朱东阳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5-26 08:39:26

郝富良,贵州贵阳人,1982年出生,2000年入伍,2003年入党,现任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械技师,二级军士长。入伍20年来,他爱岗敬业、严谨细致,始终坚守在飞行保障一线,用青春年华书写机务兵的忠诚和使命,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

郝富良在维护战机

2020年9月,在一次训练中,飞行员王建东驾驶战机刚刚起飞不久,战机突然遭遇两只大鸟的撞击,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危急关头,王建东凭借精湛的技术操控战机三次转向、避开居民区,飞到空旷地域后迅速跳伞,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当天负责保障这架战鹰的,正是二级军士长郝富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8个多月,但和记者聊起当时的情形,郝富良仍然忍不住泪流满面。

郝富良:那天是9月4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那天我流泪了。转头看到空空的停机位,没有飞机回来,想到再也看不到这架飞机了,心里感觉空空的,仿佛什么东西丢了。我在机棚里不停地流眼泪,感觉就像身边的一个亲人突然离开了自己。

记者:您觉得战鹰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郝富良:就像我的兄弟。2020年我带着那架飞机,有八个月的时间都在外面,执行了六七个任务,中间回单位待两三天,又带着飞机出发了,感情很深,就像兄弟一样。

当失事飞机找到之后,郝富良捡了一小块飞机残骸珍藏起来。他说,这块碎片对他而言,既代表着永恒的纪念,也是一种警醒,让他在工作中更加尽心尽责。

郝富良:把飞机从现场找回来后,就放到库房里了。我专门去捡了一个它的残骸碎片,留作纪念,我会永远怀念它。毕竟那是我当上机械技师以来,负责时间最长的一架飞机。

郝富良在维护战机

提起战机,郝富良就像说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言语间透出深挚的感情。他说,人到中年,喜欢回忆,有时想到入伍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少年,和如今把战机视作生命去守护的自己相对比,反差太大了,就会特别感慨,也特别庆幸当初的选择。这么多年,是军营让他实现了蜕变,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郝富良:当时选择当兵,主要是因为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向往军营生活。我小时候很调皮,遇到不喜欢的老师讲课,我就跑出去玩。当年我只读了一年中专学校,就来当兵了。

2000年12月,郝富良所在乡镇组织入伍前体检。从小喜欢踢足球、打乒乓球的郝富良,凭借良好的身体条件,被接兵的工作人员一眼相中。在那之后,郝富良每天都在扳着手指头盼着能早点儿穿军装、到部队。

郝富良:我家在一个小山村里,当兵要走的前一天,家里还杀了猪,叫了些亲戚朋友来吃饭庆贺。我离开家的时候,乡亲们唱着花调子、吹打着乐器送我,一直把我送到乡政府坐车。

新兵训练结束后,郝富良被选入机务技术兵种训练团学习。原本以为离开校园、当了兵,就不用再花大力气学文化知识了。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部队里要学的内容是难上加难。那些飞机构造、发动机工作原理等知识,让郝富良感觉简直像“天书”一样。

郝富良:刚开始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很辛苦,每天摸爬滚打,后面四个月主要学习飞机的构造、飞机动力学、飞机发动机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当时我心里还想:“我不喜欢上学,怎么来到部队又开始学习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点都不适应,有些东西要理解透彻才能牢牢记下来。但因为我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比较有限,所以我就要在晚上熄灯后找个地方,继续学到十一点半、十二点钟,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加点地学。

文化底子薄,那就多花些时间;复杂内容看不懂,操作起来不好上手,那就勤动手、多思考,虚心向别人请教。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郝富良形容说,渐渐地,他和飞机仿佛找到了某种默契,不再是陌生人,而变得熟悉甚至亲密起来。他告诉记者,机务保障工作没有百分之九十九,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绝不容许出现任何疏忽,交到飞行员手中的必须是一个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飞行平台。

郝富良:飞机上有很多固定点,如螺钉、导管接头等,我们的要求是按顺时针方向拉紧。我对工作标准要求高,有些固定点用手轻轻晃一下,如果有点松,我都要重新打理,甚至不好看的地方,我也要重新打理。

记者:连不好看都不行?

郝富良:对,我只要看见不好看的地方,就要重新打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如果碰到有些螺丝太长或者边上有突起,很锋利,手就经常会被扎到。扎一下,血马上就流出来了,我的手常年有小伤口。

郝富良填写工作记录

上高原、下远海、跨沙漠、战戈壁,尽管不曾像飞行员一样驾驶战鹰翱翔蓝天,但作为战鹰的守护者,郝富良也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随时为战鹰保驾护航。

郝富良:虽然我在后方做保障工作,但我感觉与在前方是一样的。尽管我不能驾驶战鹰翱翔在天空中,但是它飞到哪里、落在哪里,我也就在哪里,我们同甘共苦,一起在太阳下暴晒,一起淋雨。

为了保护心爱的战机不受损害,郝富良和他的战友们曾经在狂风暴雨中,抱起自己的被子往飞机场冲。

郝富良:记得有一次,气象预报说有台风,我和战友们拿起自己的被子赶紧往外跑。从营房跑到停飞机的那个地方,大概有两公里,刚跑到一半就开始下雨,雨越来越大,电闪雷鸣。但我们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朝着飞机更快地冲过去,雨打到身上都是痛的,头顶上还打着雷,我们抓紧时间用被子把飞机给盖了起来。

郝富良总结战机维护工作要点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在机务兵的日常工作中,无论风霜雨雪、春秋冬夏,只要战鹰起飞,保障工作就一刻都不能停歇。20年来,郝富良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作为老班长,他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对年轻战友提出了近乎严苛的工作标准,以至于他所在机组被战友们称为“最严机组”。

郝富良:我在生活方面很随和,但是在工作中非常严格。因为在机组工作,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我们每次进场、靠近飞机,整个神经都是紧绷的,其他事情要全部抛开,一心一意地把心思放在飞机上。有时候,我们机组的同志做错了,我还会发火。比如,工作结束后留下的保险丝头等多余物品,是不允许乱扔的,万一掉在发动机里面,就会损坏发动机,所以我会经常提醒大家。

常龙是郝富良机组的一名机械员,在他看来,在生活中对战友们关爱有加的郝班长,在工作上是个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者”,是他尊重、佩服的榜样。

常龙:我跟郝班长在一个机组共事了一年多时间,跟他学习到很多东西。他真的是太追求完美了,对自己一直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比如我们在基本维护时,再细小的死角,他都能够一点一点地细抠出来。不管上级领导布置什么任务,他都会一丝不苟、不打折扣地去完成。虽然他对我们很严格,但在我眼中,他确实是一位好班长,也是我的榜样。

郝富良执行机务保障工作

军旅春秋20载,郝富良见证了一批批战鹰更新换代。当记者问他:“终日与战鹰为伴,却不能像飞行员那样在九天之上体验速度与激情,遗憾吗?”郝富良笑着说,从不觉得遗憾。相反,每当抬头看着自己维护过的战鹰翱翔蓝天,他都会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守护战鹰随时能战,战之必胜是他的职责,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郝富良:我虽然不能驾驶战鹰前往一线,但我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战鹰检查好、维护好。这么多先进的战机交到我们手里面,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让自己守护的战鹰随时能上、随时能战,确保飞行员驾驶良好的战机升空作战。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