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草原上的文化轻骑兵留下不走的课堂

来源:联勤集结号 作者:王志辉 苏枫 罗义翀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3-23 10:10:1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科尔沁草原深处,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传承着73年的优良传统、厚载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结晶,将新时代“乌兰牧骑”精神在内蒙古草原上发扬光大。

走进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运输旅四营的荣誉室,一块镌刻着“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营发源于大草原、生长于内蒙古、传承着蒙汉情。”政治教导员苏枫告诉笔者,该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交融史。73年来,一代代官兵牢记民族团结重任,进校园共育帮教、进牧区爱心帮建、进草原结对帮扶,与蒙古族人民结下深厚情谊。近些天,该营还专门组建文化轻骑兵小分队,把军营文化送到了草原。

四子王旗乌兰花蒙古族小学是文化轻骑兵小分队前往的第一站。讲台上,苏枫正在为蒙古族小朋友们讲解着“军”与“车”两个汉字结下的不解之缘,讲述着汽车兵们长途保障的精彩故事。他的脖子上,围着一条蒙古族小姑娘伊茹汗为他戴上的鲜艳红领巾。

在这里,文化轻骑兵小分队除了讲授带有浓厚军味儿的汉语课程,还为每名小朋友赠送了爱心书本,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书学习。当了解到四子王旗去年才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后,分队成员协调地方青年协会等机构,又为学校无偿捐赠了200套崭新的桌椅。为表达对文化轻骑兵小分队的感谢,临别时分,学校师生真诚地献上了一面写有“军姿育桃李、童心映日红”的鲜艳锦旗。

文化轻骑兵小分队的第二站,是前去探望一个特殊的蒙古族老人——8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郭补元。郭老除了是该营爱心帮扶的蒙古族老人外,与他们还有另一层“特殊的关系”。70年前,该营的前身也曾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虽然与郭老不是同一支部队,但都是活跃在后勤线上的汽车兵。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得知文化轻骑兵小分队到来后,老人激动万分,拉起他们的手就唱起了《志愿军战歌》。

“雷锋是我们新时代汽车兵的杰出代表,雷锋精神既是敬业精神、也是奉献精神……”在文化轻骑兵小分队的第三站呼和浩特市民族学校里,他们为学校的师生讲述的是雷锋精神。据分队成员王少楠介绍:“在传播汉语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致力将雷锋精神传递给草原上的下一代。”

在文化轻骑兵小分队与校团委共同举办的“青春向党、奋斗报国”主题团日上,解放军战士与蒙古族学生围坐一堂,学习党史、感悟信仰,谈论理想、共话明天。临别之际,分队还给每名学生赠送了一本《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轻骑兵小分队的教育实效,该营还充分发挥蒙古族战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业余时间邀请蒙古族战士科尔沁为战友们讲解蒙语和蒙古族文化,使民族文化交流更加顺畅。新时代的“乌兰牧骑”精神在文化轻骑兵小分队的传承下,必将继续发扬光大。

摄 影:闫庆健 王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