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老兵从未走远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杨 周益人 黄靖宇 曹 健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6-10 06:39:51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舞台上响起。

衢州市第九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93岁的老兵余元利唱到动情处,直接趴到舞台上,摆好战斗姿势,现场演示匍匐前进。

老兵突如其来却又自然而然的这一举动,令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瞬间泪目。

“军歌融入血肉,斗志注入灵魂,动作刻在骨子里!”广大网友如此点赞这位随时准备跃起冲锋的“最美匍匐老兵”。

“老兵是什么?”一次党课上,播放完老兵即兴匍匐前进的视频后,武警衢州支队机动中队指导员毛威涛抛出这么一个问题。

“每一位老兵都是我们的牵挂,是活着的丰碑,更是从未远离的英雄!”2021年4月19日,在衢州开化县立江村“振兴讲堂”,官兵们见到了期盼已久的余元利老人。

在浙南的武警温州支队,同样展开了一场围绕“老兵”的灵魂叩问。“我想给老兵们拍一套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神采奕奕的写真!”士官张新磊在心愿墙上写下了他的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们逐渐老去。不能让老兵带着这些故事离我们远去!作为新时代的官兵,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倾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走近老兵,就是走进波澜壮阔的党史军史长河。

武警浙江总队利用驻地丰富红色资源,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革命先辈精神血脉。在党日活动中,通过一场场“致敬老兵,重温历史”主题故事会,引导官兵走近老兵、触摸历史、感悟历史。

老兵不朽,也未走远;薪火相传,军魂永在!

“最美匍匐老兵”余元利与武警衢州支队开化中队官兵相互敬礼。

温州挂彩山主峰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周跃南正为武警温州支队机动中队官兵上现地党课。

92岁高龄仍坚持亲自交党费的湖州老兵刘玉玺。

图片提供:周益人、张新磊、黄靖宇

那个匍匐动作,他铭记了71年

一身旧军装被岁月浆洗成灰白色,一顶棉毡帽穿越历史烽烟,3枚勋章和一块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

看着英雄老兵余元利从手机屏幕走到眼前,坐在距离自己不到2米的地方,武警浙江总队衢州支队开化中队上等兵陈自强有感而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此时的老兵,不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匍匐老兵”余元利最壮烈、最自豪的那段人生,都存放在了一个A4纸大小的黑皮公文包里。

老人将珍藏的物件慢慢取出,仿佛打开一扇通往71年前的时空之门。

此时,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火硝烟弥漫开来,铁与血的气息充塞了整个礼堂。

老兵拿起一本红色的证件,“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体立功纪念证”14个烫金大字醒目印于封面。荣耀的鲜红已被岁月洗成暗红,热烈而又凝重。

“为什么立功?我们齐心协力啊!我们把物资紧紧缠在身上,冒死往山上运。越往上走腿越抖,跑不动了就爬,脚步一直没停……”余老时不时地用手摩挲着写有自己名字的那一页。

“当时,面对敌人精良的武器装备,您和战友们不害怕吗?”陈自强突然站起来问。

“头上敌人的飞机‘呜呜呜’地飞,我们的枪就‘哒哒哒’地打。中国军人不怕他们!”余老一边回答一边伸出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左手托握右手,好似又端起了当年的钢枪。

战场上,余元利和战友们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过弹幕火海,浑身挂满冰凌,依然顽强冲锋。

“中国军人不能怕!”陈自强嘴里重复着老英雄说的话。此刻,自己下连当天的一幕突然浮现在脑海中——

那天,中队长许兴健将新兵们领进连队荣誉室。他指着玻璃橱窗内一件千疮百孔的旧军装说:“这件旧军装,是连队老兵当年摸爬滚打留下的奋斗印迹。连队的荣誉就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

当晚,陈自强在床上辗转反侧。因为害怕破皮流血,自己之前训练时总是能躲则躲。“假如战斗今天打响,我们能否敢打必胜?”中队长在荣誉室的那句拷问,像鼓槌一般敲打着陈自强的心。

努力了,时间会给你答案。当和队长一起捧回那块2020年度冬季大练兵体育竞赛团体第二名的奖牌时,陈自强才觉得,自己这个兵当得像样了。

“‘嘭’的一声,落在我们身旁的手雷炸了!弹片只是划伤了我的脑袋和手臂,可汪永老的双腿被炸断了……”回忆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余老的泪水夺眶而出,“我顾不得疼,背着他向前爬,前线的大部队还等着我们去送补给。”

听到这儿,武警衢州支队机动中队士官许志宇想起了自己的大爷爷:如果当年他没有牺牲,如今讲起当年的故事也会泪流满面吧?

许志宇来自安徽绩溪县家朋乡。从小,他是听着大爷爷的故事长大的——1953年7月,22岁的志愿军战士许家朋为保证部队迅速攻占主峰,用身体紧抵敌人机枪枪口,英勇献身……

年幼时,许志宇常常自豪地对人说:“我大爷爷是和黄继光一样的大英雄,‘家朋乡’就是因为大爷爷改名的!”入伍后,他才了解到,光荣背后是难以言喻的壮烈和牺牲。

选改士官那年,许志宇主动向组织申请转岗到机动中队:“大爷爷以身为盾,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开辟了进攻通道。我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脉,我要去特战排当尖兵!”

“余爷爷,我刚从一名执勤哨兵变为特战队员,一下子难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我该如何调整?”许志宇鼓起勇气,向余老提出自己的困惑。

余老没有回答,瘦削的脸庞目光如炬,自顾自唱起了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动情处,余老又一次卧倒在地,匍匐前进。

没有人阻止老兵,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刻进骨子里的动作。

那一瞬间,许志宇似乎从中得到了答案,也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会寄给他《在惊涛骇浪的年代》和《隔世回声》这两本书。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会面中,当深沉的历史与现实交汇,当老兵与新时代官兵共聚一堂,不正是一次融入血脉的精神传承么!

告别老英雄,乘车返回营区的路上,陈自强眺望窗外,暗自定下了两个计划:一是抓住参加比武的机会,争取立功受奖;二是和同年兵陈泽群再来看望一次余爷爷。

那句战场誓言,他坚守了34年

古樟葱茏,青松肃穆。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一位身着警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兵正抚摸着墓碑上战友的名字。

“无论谁在战斗中离去,活着的战友都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出征前与战友们许下的这一生死之约,老兵周跃南坚守了34年。

前不久,一部老电影《最美的承诺》引起了武警温州支队机动中队文书倪奕扬的注意。平时,倪奕扬负责为战友们挑选周末观赏的影片。很快,他将观看选项贴在了中队公告栏里。

站在公告栏前,大家议论纷纷:什么是最美的承诺?电影中的英雄有没有原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被拍摄为电影?

了解到英雄就在官兵身边,而且离得很近后,官兵们带着一肚子的问号前往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

“老班长,您当时为什么会许下那样的承诺?”“这么多年,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听了周跃南的故事,官兵们产生了更多疑问。

而在周跃南看来,这些疑问都不是问题。

“1985年2月11日凌晨,上级战斗命令下达,时任副班长的陈云生带着突击队率先出击。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炸开,那一年他才24岁……”往事再次浮现眼前,周跃南深深吸了一口气。

战场凯旋,周跃南荣立个人二等功,被批准保送上军校。

没想到,周跃南拒绝了!部队领导一再追问原因,他的回答只有4个字:“回家,尽孝!”

“上军校怎么就不能尽孝了?”听到这儿,官兵们都来了劲,围着周跃南追问。

“我是我们那批战友里最年长的。如果我去读了军校,那这个承诺由谁来牵头?承诺会散掉的!”回想当时那个可能改变一生轨迹的选择,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周跃南仍不后悔。

“如果换作是我,是否会因为一句口头的承诺而放弃大好前途?”列兵杨嘉钰在心里暗暗问自己。入伍前,杨嘉钰性格有些“叛逆”。来到中队后,他对指导员刘光辉坦言,自己参军入伍的原因之一是想逃避母亲的管教。

此时,翠微山下起蒙蒙细雨。细碎的雨点敲打松竹飒飒作响,雨滴沿着刻有烈士名字的墓碑缓缓滑落。

周跃南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陈云生家人的情景:在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一间简陋的木屋里,烈士年过半百的父亲陈周兴、母亲温善妹抱着儿子遗像无语泪流。

在烈士遗像前,周跃南和几位战友磕头认亲:“阿爸、阿妈,云生为国尽忠,以后我们为您尽孝!”离去前,他们每人给老人留下200元孝心钱。

200元,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可在20世纪80年代,那算得上一笔巨款。

每次上山,周跃南都会细心观察老人家里缺些什么。夏天,他带去崭新的凉席蚊帐;冬天,他送去厚厚的棉被和电热毯;台风来临之前,他就爬上屋顶翻瓦补漏;后来,他给老人买了手机,有空便打电话嘘寒问暖……

周跃南的女儿有时忍不住抱怨,爸爸对温奶奶比对自己奶奶都要亲。他总是笑着回答:“温妈妈走了一个英雄儿子,那我就得当她的孝顺儿子!”

听到这,平日里在中队最活跃的上等兵刘洋,悄悄用手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从1985年战友牺牲,到2019年温奶奶逝世,周跃南替战友尽孝34年。如今,岁月的痕迹爬上了周跃南的额鬓,昔日的小伙子现在也当上了爷爷。

“周跃南老兵坚守的不只是一个承诺,更是他的初心。”温州支队宣传保卫股股长孟令丹感慨道。

一个人有着一个人的坚守,一群人有着一群人的坚守——

10年来,武警苍南中队全体官兵接力资助困难学生黄燕玲。如今,黄燕玲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提到那群最可爱的“恩人”,她仍感激不已。

武警永嘉中队荣誉室里有根表面斑驳、系着大红花的竹扁担。58年前,士兵许德川就是用这根扁担,为瘫痪在床的困难群众打水。许德川退伍后,中队一茬茬官兵将扁担接了过来,接续帮扶驻地特困家庭。如今,这根扁担成了中队最珍贵的“传家宝”。

夜幕降临,官兵们与周跃南老兵挥手道别。回到营区,官兵们观看了以周跃南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最美的承诺》。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一声“妈妈”叫了34年,一个承诺守了34年。老兵用三十四载默默无闻的坚守,演绎了一场人间大爱。

影片结束,当晚的自由活动时间,杨嘉钰向指导员申请领取了手机。没有像往常那样玩网络游戏,他拨通了一个烂熟于心却始终不愿去拨的号码:“妈,儿子长大了。您放心吧,儿子不会让您再操心了!”

亲手交纳党费,他坚持了74年

192级台阶,2公里步道,17枚勋章,3本泛黄的日记,一袋深红封皮的党费本……

这是一位走过战火硝烟的老兵亲手递交党费的见证,也勾绘出一名老党员铁心向党、坚信笃行的追随之路。

五月的湖州春林初盛,一阵暖风吹过,平静的太湖泛起涟漪。翠绿的葡萄藤下,武警湖州支队长兴中队的官兵围坐成圈,一场关于“交党费,该用微信还是现金”的讨论正在火热进行。

讨论开始前,指导员卢建峰先与官兵们分享了一个故事。不久前,他参与了支队组织的一次寻访驻地老兵活动。那日的见闻所感,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初见刘玉玺老人是在他家中的书房。不大的房间里面高高堆放着各类书籍和证书,一张老式沙发横放其中,显得有些突兀。

老兵的腿脚已不甚灵便,腰也因伤病佝偻成近90度,但一次次拒绝他人的搀扶。

迎接来访客人坐下后,老人颤巍巍地在书房踱步几圈,从各个柜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些老物品——党费本、日记簿、证件、战场上的旧照片,还有一件褪色的浅绿色旧军装,上面整齐别着17枚勋章。

这些是老兵最为珍视的东西。他端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故事。

今年92岁的老兵,是一名党龄74年的老党员。少年时,刘玉玺便参加支前工作。紧接着,他跟随部队挺进大别山,转战西南,被评为“进军西南一等模范”。后来,他随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风雨如晦的十年动乱期间,74年来,刘玉玺一直坚持亲手交党费。从他朴实的讲述中,一位老党员铁心向党的忠诚和拳拳爱国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老,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去交党费?”卢建峰问道。

“我现在还活着,能活动的时候就尽量到单位去跑一跑,到党支部跑一跑,谈谈我的想法和意见。我怕时间长了,就慢慢和党组织脱钩了。”刘玉玺笑着说。

看着卢建峰面露困惑,老人又补充道:“交党费看似是小事,但说明党员精神和责任还没忘掉。交党费,你要记挂心头,不能错过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考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

卢建峰记得,刘老在谈话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要对得起党”。老人说自己这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但有一点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

寻访快结束时,卢建峰和老人约定,等下次刘老有空,请他去中队转转。

老人住在一个老旧小区的五楼,没有电梯。出门后,卢建峰默数了从老人家到一楼的台阶数。“总共96级,这一上一下就是192级。”他把这个数字记在了笔记本上,也刻进了自己的心里。

中队驻地长兴县,素有“江南小延安”之称。如何用好驻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向官兵讲好红色故事,一直是卢建峰思索探寻的课题。

刘玉玺老人的故事像是一根织衣针,将卢建峰脑中的万千思绪编织成网。

“围绕老人交党费的事,我们能不能举办一场辨析会?让官兵们谈谈自己对交党费的看法,不设正反方,不论对与错,鼓励官兵畅所欲言,让真理越辩越明,使道理越讲越清。”中队支委会上,卢建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得到大家一致支持。

事实证明,这场辨析会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卢建峰的预期。

“我觉得微信交党费更好。如果用现金交党费,那些分散偏远单位的官兵确实很不方便。”上等兵郭志伟首先发言。他认为时代在变,交党费的形式也在变,但是只要初心没有变,用微信交党费效果是一样的。

“我觉得党费就应该亲自交,这是一种仪式感和认同感。”士官张梦和大家分享了周恩来总理交党费的故事。周总理曾提到,党费不能代交,军政大事重要,交党费也很重要,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

列兵韩冬冬说:“我同意张梦班长的意见。我看过老兵刘玉玺交党费的视频,最让我受触动的一句话是老人说,‘只要他还在,就一定要亲自去交党费。’老一辈党员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时,卢建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党费无论是用微信交纳,还是现金交纳,都是可行的,前提是时刻不忘党员身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践行初心使命,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不久,刘玉玺老人收到卢建峰发来的一段视频,打开后看到一群军容严整的官兵整齐列队在营区门前。

提升手机音量后,老人听到:交纳党费之路,我们陪您一起走!

锐视点

读懂老兵的故事

■曹 健

习主席强调,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当前,面对思维方式、内在需求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年轻官兵,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官兵坚定信仰信念、自觉熔铸军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时代课题。

一个榜样就是一座丰碑,虽无言却胜过万千道理。对官兵而言,身边的典型最具说服力,榜样的故事最能打动人。老兵群体,正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读懂老兵身上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枚勋章,都镌刻着一段不朽的传奇;每一次寻访,都能从老兵身上深刻感受到火热的军魂和纯朴的作风。老兵身上厚载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值得铭记。

无论是将战术动作刻进骨子里的“最美匍匐老兵”余元利,还是坚持74年始终亲自递交党费的老兵刘玉玺,他们的信仰穿越时空,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成为广大官兵无比珍贵的“传家宝”。

老兵是有形的正能量,是具体的价值观。借助主题党日这一契机,让广大青年官兵走近老兵、了解老兵,在面对面交流中,完成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触发灵魂深处的同频共振。当越来越多的老兵形象深入人心,新时代官兵必能找到灵魂的偶像、效仿的标杆,从而成就一个个崭新的自我,投入到强军兴军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