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让走向世界的中国展现独特的东方气质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郭凤海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12-21 02:2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文化繁荣兴盛对推动中国由大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特殊重要性。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中国倡议和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等国际组织决议,中国制度和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国家探讨的内容,研究中国日益成为海外一门“显学”……这一切,从世界视野注解着我们的文化自信。今天,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脚步,展现出独特东方气质的中华文化已成为一张灿烂名片赢得国际瞩目,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文化自信让走向世界的中国展现独特的东方气质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 郭凤海

历史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深层根基是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层精神力量。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真正崛起。

考查世界近代史,大国崛起至少要有现代资本和贸易驱动下的跨国企业,当年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与东印度公司兴起有很大关联;要有现代军事,当年西方列强的贸易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军事影响力就扩展到哪里;要有现代社会治理,既保持社会稳定有序,又激发发展活力;要有现代文化,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深层根基。一句话,国家现代化不单纯是经济现代化,而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要素相互联动、相互推动形成的综合效应。而文化崛起,则是国家崛起的一个基础性的先决条件。

回顾近代列强的发达史,既是一部扩张、掠夺史,也是一部围绕市场经济展开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史。当年的德国,从国王到民众都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后来,首相俾斯麦回顾统一进程得出一个结论——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胜利,早在小学课桌上被决定了。1870年前后,俾斯麦结识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来自日本,他们到了德国以后,努力翻译典籍和制度;另一群来自中国,他们到了德国以后,大多想着怎么购物、捞实惠。由此,他断言30年内那个岛国将成为强国,而那个天朝大国将成为弱国。结果不到30年,中国便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

丘吉尔曾说:“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意味着滚滚财富。丘吉尔宁可失去滚滚财富,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以看出他把文化的重要性看到根子上去了。

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化的繁荣兴盛开创了近代科学发展新时代,推进了大规模、持续性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为工业文明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继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全球扩张,才奠定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基础。实践表明,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型,对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