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探索战时饮食保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高超 王贵兵 仲崇岭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22 03:21

演兵辽西,饮食保障呈现新景观

——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探索战时饮食保障方法纪实

■高 超 王贵兵 本报特约通讯员 仲崇岭

饮食保障是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环节。去年9月以来,总部以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为试点,对战时饮食保障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为部队探索战时饮食保障提供了借鉴。

初秋时节,一场战时饮食保障综合演练在辽西某地域展开,有力地检验了该旅一年多来的探索成果。

别让“伴随”成“累赘”

“就地组织早餐,8时整向目的地开进。”刚进入疏散地域,现场指挥员、该旅炮兵团团长李洪波就下令组织野炊。笔者在现场看到,10余辆炊事挂车同时展开,炊事人员给野战炊事灶披上伪装衣后,与所处地形融为一体,很难分辨。

过了半小时,一名战士向笔者示意“开饭”了。“咋不见一缕炊烟就开饭啦?”正在笔者怀疑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端了上来。一旁的炊事员小陈对笔者解释说:“旅里请地方专家研制了一套与炊事挂车相配套的乙醇炊具,有效解决了起烟的问题。”

“饮食装备的设计如果在伪装、机动、携行等方面达不到实战要求,伴随保障反倒会成为作战累赘。”该集团军后勤部部长王殿礼介绍说,他们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研制了野战活动冷库、热食前送器具、野战给养箱组、野战帐篷、野战餐厨垃圾处理机等6类23台(套)便携、轻便、耐用的饮食装备器材,满足了战时饮食保障需要。

“大厨”也是战斗员

早餐过后,部队按计划组织开进。

“各分队按预定路线机动,于当日11时40分在×地域集结。”笔者跟随采访看到,机动一路硝烟不断。临近中午,配备梯队的野战自行炊事车中,炊事员边处置机动途中敌情,边在车厢内紧急制作主副食。部队进入集结地域,炊事员根据作战地形图上标注的各车配置位置,快速精准进行热食前送,很快便准确送达指定位置。

“官兵们及时吃得上热食,训练体力和士气才能很快得到恢复。”跟随指导演练的集团军军需处王助理,给笔者讲了一次尴尬经历。前年盛夏,该旅组织一次战时饮食保障演练,部队到达集结地域,炊事员便开始燃火准备饭菜,没承想,饭菜做好了,几名具备国家等级厨师证书的炊事员,按照分队指挥员通报的坐标,却迟迟在地图上标定不出具体位置。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饭菜不但没有送到,还有两名“大厨”误闯“敌”营。

“大厨”也是战斗员。该集团军军需处在反思中感到,炊事员必须以战斗力标尺评等级,既要做到平时保障得好,更要做到战场保障得上。为此,他们重新制订了涵盖军事技能、心理素质以及野战炊事制作等6类17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据该集团军后勤部门有关领导透露,自从强化炊事人员的“战场保障能力”以来,集团军炊事专业人员的训练成绩平均提高了7个百分点。

“菜量”让位“能量”

17时许,各梯队准时在×地域集结。

午饭时,炊事员根据作战地形图上标注的各车配置位置,快速精准进行热食前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临近晚餐时,笔者直奔炊事挂车而去,期待下一个“惊喜”。

“个性食谱拿在手,战时保障不用愁。”司务长盛振勇哼的一句顺口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凑前一看,盛振勇拿着两份食谱,一份是演练前一天的训练食谱,一份是演练命令下达后赶制的食谱。笔者通过对比发现,“参战”的食谱中居然标记有“作战地域”“作战任务”“作战强度”等要素,令人耳目一新。

“现代战争中,参战人员的体能、脑力消耗巨大,如果能量补给不足,势必会影响战斗力。”盛振勇告诉笔者,“现在旅里制订战时食谱不再盲目追求‘四六四’的菜量要求,而重点是看菜品提供的能量符不符合官兵作战时的体能消耗量。”

该集团军军需处王助理对笔者说:“集团军根据不同战场环境、不同战争样式、不同参战方式,制订量化了单兵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标准,汇编了一套《战时标准化食材库》,对各类常见补给食品的能量进行了量化,可根据能量对等的原则快速制订搭配战时食谱。”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22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