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军分区数千官兵-30℃开展实兵对抗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朱德华责任编辑:张硕
2016-01-05 08:30

新疆伊犁军分区数千官兵陌生雪域接受长途机动、野战生存、实兵对抗等数十个课目考验——

-30℃,雪原七日

零下30多摄氏度,漠风如刀。2015年12月21日,新疆伊犁军分区将数千名官兵按照建制分不同方向,拉至陌生雪域,一周时间内,接受严寒条件下从长途机动、野战生存、综合保障到实弹射击、实兵对抗等数十个课目的实战化考验。

“没有想到,这个地方会这么冷。”全副武装的战士谢新将一双冻得红彤彤的手从厚厚的手套里取出来,凑到嘴边长长的哈了口热气。

说话间,车突然剧烈颠簸起来,车厢里相互依靠的官兵被颠的“飞”了起来,有不少官兵脑袋撞到身后的铁护栏上,看样子,车队应该是驶下公路了。大家神经立刻紧绷了起来。车子突然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对讲机里传来“所有人员下车”。官兵迅速跳下车,快速集结完毕,听令展开队形,沿地图标定方向搜索前进。

刚才在车厢里稍微感到暖和些的中士程明阳,现在又冲入了寒风中,鞋子不时钻进一些冰雪。“卧倒,利用地形,伪装。”指挥员简洁的命令让程明阳不假思索操着枪“扑通”一下扎进雪里,刚才还是壮观的行军纵队,转瞬间在茫茫雪海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这是大家为了躲避敌侦查卫星扫描信息而进行的战场伪装演练。

回想起12月22日的实战训练,贾北川至今觉得有点“不真实”。

白天,雪地35公里的抗饥饿、抗严寒、抗疲劳强行军,汗水凝成冰,血泡串连串。月光如银,大家靠着毅力支撑着躯体钻进帐篷。一觉醒来,发现就宿的帐篷上已悄无声息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贾北川更觉寒意难耐。与其说是睡醒,不如说是被冻醒。尽管头戴皮帽,脸蒙护罩,与战友一起和衣在棉被、大衣之下,但贾北川夜间还是被冻醒了3次。

冬至,让这位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山东小伙第一次领教了它的厉害。以前,冬至于他而言,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名词,爱吃饺子的他可以吃上两碗。然而,在茫茫雪野中过冬至,却是第一次。

他们宿营的班用帐篷,设在雪域深处。银色的月光沐浴着雪原,刚开始,贾北川还有些兴奋,觉得这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和战友们搭建帐篷时,他那个激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日落前,10余个战友还赤裸着上身,以雪热身,以砺己志。更有胆大的,光着上身,提着枪于雪野之中,来了一段精彩的匍匐战术表演。

夜幕下,喧嚣不再,宿营点内一片寂静。不知何时,风起雪扬。渐渐地,帐篷内如冰窖一般寒冷,即使和衣盖被,贾北川和战友们也难以入眠。搓手、跺脚、哈气,能用的办法,贾北川都试了一遍,可还是扛不住冻。

凌晨三点,分区副政委宋居生提着马灯逐个查铺。那一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假装鼾睡。

半醒半睡间,终于熬到了天大亮。感到口渴,贾北川拿起身边的水壶一看,早被冻成了冰疙瘩,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早饭时,供应科长崔上岗在一边大声催促:“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冻吃不成了!”

事实上,这已是非常之时的难为之举了。一大早,炊事班的战友们就冒着严寒,化雪取水,尔后点火做饭。

这时,出乎意料的是,几公里外的新兵团派官兵提着速冻饺子来到了宿营点。尽管,先前明确,为了好好摔打一下部队,拉练官兵后勤保障完全自理。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贾北川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个坚强的小伙子根本没想到,茫茫雪野中,他还能和战友吃到饺子。

吃过早饭后,作训参谋请示分区副司令员、冬训指导组组长高文杰,部队是否休整一下。得到答复是:继续在雪地中分专业强化训练。

趴在雪地里的战士孙艺文接到命令,等待工化分队清除路障后,与左翼进攻战友一道迅速占领道路一侧,抵近侦查前方村庄“敌情”。他们要与兄弟连队来一场雪地对抗。

然而,前进不到150米,就有战友相继“中弹”,有的队员还没有来得及回过神来,属于他的战斗就结束了。冲在最前面的侦查尖兵刘俊伟不幸被“击中”,他遗憾地说:“真想和他们真刀真枪地干一仗,哪知道一时大意……”说到这里,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兄弟连队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节节进逼。幸亏孙艺文所在一方有所准备,从老乡家借来的马匹、雪橇载着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山坡闪电而至,兄弟连队突击排被悉数“全歼”。

硝烟未退,未做休整,对讲机传令,“所有人员归建,向5号高地急行军。”

12月27日,所有部队返回。没有预先号令、没有脚本方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课目。趟过冰河,越过雪山,穿过灌木丛林……像一场实战,途中各种突发情况接踵而至,他们先后遭遇“卫星侦察”“空袭”“毒气浸染”等多种险情,连续跨昼夜综合战术机动演练,指挥员想着法子“折腾”,逼着官兵苦练本领。作训科长黄铁明介绍,这次训练相比往年环境更艰苦,冬训时间更长,但是官兵参训率达100%,所有参训课目全部优秀,训练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为今后的冬训和实战提供了依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