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好课大家享” 往期精彩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徐立敏等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05-12 10:20:10

好课大家享

做好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下篇文章”,应抓住提高授课质效这个主抓手,持续深化“好课推荐、精品共享”活动,激发广大官兵特别是政治教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打造更多主题鲜明、说理透彻、形式多样、深受欢迎的优质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从今天起,本版开设“好课大家享”专栏,通过还原基层精彩授课现场,分享课堂内外的生动故事,提炼创新教育的理念方法,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启示。

首个策划,我们陆续推出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政治指导员高思峰的一组授课,看看这位“95后”带兵人如何利用身边的素材,将一些看似抽象的教育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走心”故事。敬请关注。

——主持人 磊峰

课堂实例

授课人: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政治指导员 高思峰

授课时间:4月29日

“剩饭剩菜”一堂课

■徐立敏 本报特约记者 张 雷

上课前,官兵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指导员高思峰端着一盆剩饭剩菜走进了俱乐部。指导员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大家觉得咱们炊事班中午做的饭菜怎么样?我觉得很美味,有鱼肉有包子,还有苹果,但是我发现一个不好的现象,泔水桶里有一些没吃完的苹果,几个包子皮,还有不少只啃过一两口的鱼块。”难道指导员是要大家把这些剩饭剩菜吃了?听完高思峰的开场白,战士们心里打鼓,有的悄悄低下了头。

“今天我把这些剩饭剩菜拿来,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吃掉。杜绝浪费是我们本就应该做的,但关于这些剩饭剩菜,我还有其他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说完,高思峰随手从盆里捞出半个苹果。

“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缓解坑道内战士们的缺水问题,后方紧急采购了几万斤苹果,但在敌人的严密火力封锁下,把这些苹果送进坑道难度极大,运输人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有一位叫张计发的连长拿到一个苹果后舍不得吃,咬了一小口后便传给下一个战士,传了一圈后,竟然还有大半个苹果回到了连长手中。”

“一个苹果”的故事大家并不是第一次听,但那一刻看着高思峰手里拿的苹果,战士们备受触动:如果当年的志愿军战士看到这半个苹果,会怎么想?

“再讲讲鱼肉。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有3名小战士得了严重的肠胃病,一路上老班长负责照料他们。粮食很快就吃完了,有一天老班长挖野菜时发现一个水塘里有小鱼,便立刻找来缝衣针,用火烧成鱼钩,钓鱼煮汤给病号们吃,自己却吃战士们剩下的鱼骨头充饥。”

高思峰讲到这里,请战士尹鹏继续补充:“这个故事我知道,叫‘金色的鱼钩’。最后,3名小战士走出草地追上了大部队,老班长却永远留在了草地里。”

第三段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听着高思峰的讲述,这段故事仿佛就在眼前:“配水池之战”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战斗,国民党守军自诩“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负责攻打配水池的某部一营喊出“我们就是要做打铁的汉”。经过惨烈战斗,一营只剩下几名战士。后续支援部队赶到后向上级报告:无需工兵支援,战壕已被烈士遗体填平。

“大家可能会好奇,这场惨烈的战斗和肉包子有什么关系?就在这场战斗打响前,一营的一名炊事员为了给战友加油鼓劲,拿出最好的手艺包包子,但当他把几百人份的牛肉包子送到前线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全营损失惨重,已经没剩几个人能吃包子了。”

听完三段故事,战士们已经湿了眼眶。看着眼前的剩饭剩菜,大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指导员,今天我扔了一个包子皮,我不但浪费了粮食,更对不起革命前辈的付出……”授课还没结束,已经有战士站起身承认错误。

“同志们,时代变了,生活好了,我们不再面临物质的匮乏,我们不会8个人啃一个苹果,更不会像老班长一样去吃鱼骨头,但我们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不能忘了英雄前辈的牺牲,大家说是不是?”

“是!”官兵作出响亮的回答。

课后赏析

珍惜随处可见的教育“食材”

■中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处长 陈嘉启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教育天天搞,但谁能想到,利用浪费的食材还能引出一堂生动的军史课。指导员高思峰的这堂课启示我们:教育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历史故事里,如果我们不善于发现和利用,同样是在浪费教育“食材”。

有了“食材”,还需要善于烹饪的“手艺”。有的官兵喜欢吃“米饭馒头”,有的官兵更爱“汉堡披萨”,这就需要授课人提前做好思想调查,掌握官兵的“口味”,通过“煎炒烹炸”,把丰富的教育“食材”加工成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大餐,让官兵乐于接受、易于吸收。

那该如何评判一堂课是否“可口”?机关可能会抽查教育内容,看官兵记住了多少;但作为教育者,绝不能满足于让官兵记住一阵子,应付抽查提问,而应该争取让官兵记住一辈子。正如我们吃过的饭菜最终会转化为营养渗透到骨骼血液中,如果一堂课中的某一个事例或者观点能被官兵记住,无形中影响官兵的价值判断或行为,让他们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那这堂课无疑就是成功的。

好课大家享

军人的手,体现着血性与顽强,镌刻着忠诚与担当。即使前行的路上荆棘密布,即使双手早已伤痕累累,军人总会在危难时刻紧握钢枪坚守战位,张开双臂奋勇迎敌。前不久,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政治指导员高思峰为官兵讲述了一堂关于军人双手的教育课,通过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故事,刻画出一代代革命军人的样子。这堂课注重体验、互动性强,不仅调动了官兵的感官,更增强了代入感,直击官兵心灵。接下来,就请大家通过报道,近距离感受这堂由浅入深、设计巧妙的教育课。

——主持人 磊峰

课堂实例

授课人: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政治指导员 高思峰

授课时间:5月6日

军人的手

■徐立敏 本报特约记者 张 雷

“现在,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双手,观察一下。平时我们都用手来干什么?我最近发现有个别同志的手主要是用来刷抖音、打游戏,反正没怎么闲着。”听完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指导员高思峰打趣的开场白,台下不少战士笑了起来,不自觉地伸出手看了看。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军人的手’。”说着,高思峰在屏幕上放出第一张照片——阅兵行进中拍枪敬礼的特写,“第一双手来自阅兵场,我请娄明瑞给大家讲讲。”

四级军士长娄明瑞参加过国庆阅兵,对这个画面再熟悉不过:“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动作,如果手上没有老茧,很难拍出气势,需要反反复复练习。有人为了快速练出老茧,就蹲在地上拍打滚烫的水泥地面。刚开始时,手掌又麻又疼,继而由红变紫,到最后就没了知觉。大家管这叫‘铁砂掌’。”

第一双手的故事讲完,屏幕上接着出现了一双粗糙不堪、指甲凹陷的手。大家纷纷猜测这双手的主人应该是位老者,而高思峰的话却让所有人感到震撼:“这张照片是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的,这双手的主人在阿里军分区服役,因为长期驻守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区’,官兵不同程度患有高原病。这是一名上等兵的手,这张照片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手’护。”

第三张照片是革命前辈贺炳炎和余秋里的合影。“他们都曾在红军同一支部队任职。后来,贺炳炎、余秋里都成了‘独臂将军’,余秋里失去左臂,贺炳炎失去右臂。”

随着高思峰的讲述,这段历史故事在官兵脑海中再现:在一场战斗中,贺炳炎右臂中弹,被抬到了医院,医生诊断要保命必须截肢。临时救护所根本就没有截肢需要的器械和麻醉药品,只能找到木工锯代替手术锯,找来吗啡代替麻药。但贺炳炎听说吗啡吃多了会损伤大脑影响判断后,将送到嘴里的吗啡吐在地上,强忍着疼痛说:“把毛巾塞到我嘴里,把我绑在门板上,锯吧!我受得了!”就这样,贺炳炎硬是没用一点麻药,完成截肢手术后,嘴里的毛巾已经被他咬得稀烂……

当所有人都在为英雄前辈的选择震撼时,屏幕上出现了第四张照片。“没有右手,还可以用左手敬礼。但如果失去了双手呢?下面这张图,想必大家印象更加深刻。接受习主席接见时,扫雷英雄杜富国举起断臂敬礼,他用这样一种坚强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是一名军人,没有了双手,一样可以坚守使命、守护祖国。”

“军人的手,是守护的‘守’。”四张照片看完,高思峰总结道,“峥嵘岁月里,我们无数的军人,用双手坚守使命职责,守护祖国安宁。我们军人的手,是用来紧握钢枪,用来打倒敌人,用来守护祖国的。最后,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举起右手,面向军旗,敬礼!”

课后赏析

教育要找到“抓手”

■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政委 陈明华

真理总是具体的。指导员高思峰的这堂课,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便是找到了一个可触可感的形象,让军人职责使命教育变得具体生动。相信听过这堂课,官兵们都会认真思考今后应该用双手干些什么。

现实中,政治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在受领教育任务后,从网上下载大量资料,把和主题有关的诸多素材罗列起来,一股脑灌输给官兵,其实这样往往事倍功半。官兵也许会记住其中的一两个事例,但还有许多内容没有被官兵消化理解,看起来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没被串起来。

想要把珍珠串起来,就需要在教育中找到具体抓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的形象或是一次具体的活动,将官兵带入角色,给教育增添实感,把抽象的概念变具体,让复杂的道理变简洁,使教育真正有的放矢、入脑入心、增强实效。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