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名炊事员的“酸甜苦辣咸”

来源:"高原战士"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学文、刘贺阳 责任编辑:张硕
2021-06-22 16:14:17

在祖国西南边陲,位于海拔四千三百多米的边防连,上士吕安富,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一干就是十年。

他常说:“我是一名炊事员,把菜做好,让官兵吃饱吃好,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掌勺十年的吕安富已然“熬”成了行家里手。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之上,四季严寒,空气稀薄气压低,燃火炒菜做饭是门“技术活”。

十年前,吕安富高原炊事“初体验”就屡屡碰壁。“禽肉切得薄了容易熬散,切厚了炖不熟,米饭煮的时间短了便会夹生,煮久了就会焦糊。”吕安富一边刻苦学习炊事班前辈的经验,一边在实践中摸索,在炊事岗位上经过长年累月的探索,终将饭菜做得美味可口。

吕安富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时常手把手给新同志传授经验,不厌其烦教方法,培养一茬又一茬的“炊事能手”。

每天晨曦微露,吕安富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围在灶台边,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给官兵们呈上热腾腾的饭菜。

边防官兵来自五湖四海,众口难调,有的人喜好甜食、有的人口味清淡、有人喜欢辛辣……吕安富总会征求大家的意见,询问饭菜合不合胃口,并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菜品进行创新,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在官兵们进行高强度训练结束后,就增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菜品。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常常会煮些热汤,给官兵暖暖身子,在春节时,他和战友们一同包饺子,年味十足……饭菜津津有味,官兵们自然干劲十足。

去年八月,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正在野外进行训练的官兵们猝不及防从头到脚都被淋湿。见到官兵们“一身雾水”,吕安富当机立断在主食的基础上煮面条熬姜汤。简简单单的饭菜,却温暖了每个官兵的心。

每当烈日炎炎时,战友们在训练,他会给大家熬制绿豆汤,送到训练场。战友生病时,他根据军医的嘱托,用心做病号饭。

餐桌连着战场,灶味融着战味。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炊事班平时叫“后勤”,在战时扮演“前勤”角色,吕安富作为炊事班的“领头雁”,炊事技能过硬的同时,军事训练也毫不逊色,他平时在忙完“切煮洗涮”后,给自己增筹加码苦练体能。他自信满满地说道:“假如战争明天爆发,我能肩挑油米背扛锅,不拖后腿不掉队,在战场上给你们炒菜做饭。”

那年,大雪封山时,运送柴米油盐的车辆被困山下,无法上山。

吕安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向连队请示后,他带领几名战友背着“空行囊”,战风斗雪,沿着山路蹒跚前行,大雪肆虐,渐渐模糊了视线。山间道路的积雪厚实,一步一个雪坑,积雪最深的地方淹没膝盖,冰寒刺骨的积雪时不时往鞋里“灌”,吕安富走在前,亦步亦趋给身后的战友挪出一条“雪道”。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最终到达车辆被困地点,他们将车上的货物装进行囊,吕安富挑起最重的往身上扛,来时他是走在最前的“先锋”,负重返回时,他成了“后盾”,一路上,他见到战友体力不支时,便会快步走上前,“托举”战友的行囊,就这样他和战友们“扶一把,拉一下”,最终将补给粮食“搬回”连队。

炉边暖兵心,锅里融真情,在雪域边关掌勺十年,一勺一铲挥动间,尽是高原“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