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缘何?守着“厚家底”却甘过“苦日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康 邹珺宇 责任编辑:张硕
2021-09-28 06:31:22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讲好师史故事激励新兵艰苦奋斗——

守着“厚家底” 甘过“苦日子”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 康 通讯员 邹珺宇

“这种银元是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流通的货币。那时候,一枚银元大约可购买50斤大米……”

9月上旬,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在师史馆内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解说员范天乐指着展柜中的3箱银元,为下连不久的新兵讲述2930枚银元背后的红色故事。

“1932年,我师前身部队在一次战斗胜利后,缴获大量物资,其中就包括不少银元。”范天乐介绍,不久后的一次游击作战中,敌人负隅顽抗,官兵伤亡惨重,急需购置大量药品救治伤员,这批银元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随后10余年间,该师前身部队南征北战,又陆续缴获不少银元。“后来,部队奉命挺进高原。由于物资匮乏,官兵们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范天乐接着说,“危急时刻,部队拿出一部分银元购买补给物资,又一次渡过难关。”

后来,部队生活条件逐渐好转,但官兵没有丢掉艰苦奋斗的本色,仍坚持精打细算过“苦日子”。最终,这批银元总共结余2930枚,装了满满3大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行统一货币,银元不再流通,于是一直存放在部队库房中。”范天乐介绍,后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古董收藏日渐“热”起来,银元身价大涨。

“革命先辈留下来的银元,是我们这支英雄部队的‘传家宝’,更是官兵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这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范天乐说,师史馆建成后,官兵们将这些尘封多年的银元从库房取出,珍藏到师史馆中。每一届师党委班子交接时,都会举行“红色家底”交接仪式并庄严承诺:守着“厚家底”,甘过“苦日子”。

“我师先后经历数十次调整改编、转隶移防,这些银元作为‘红色家底’,一直随部队南征北战,没有一枚遗失或损坏。”范天乐接着说,“守着‘厚家底’,甘过‘苦日子’,是我师传承几十年的优良传统。上世纪50年代,我师驻防西藏,官兵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解决了生活、办公条件问题,还结余不少经费。这几年,师里采取压减行政开支等措施,集中财力建成通信训练场、炮兵综合射击场等多个训练场地,拿出专项经费修建信息化作战中心。”

范天乐介绍,该师常态化开展艰苦奋斗教育,让官兵牢固树立“苦中建功业、接力谋发展”的进取精神。今年初,该师某团进行营区翻修,勤务保障营修理连官兵主动请缨,自己动手焊装数百盏路灯,节省了一笔可观的经费。

“这3箱银元,也是官兵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范天乐满脸自豪地说,“2014年4月29日,习主席参观师史馆时,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如今,这些银元不仅是激励官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无价之宝’,更是新时代红军师官兵永续传承的红色基因、永不过时的制胜密码。”范天乐话音刚落,新兵们报以热烈掌声。

“革命先辈即使身处难以想象的困境,也要守好‘红色家底’,为我们树立了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榜样!”聆听2930枚银元背后的红色故事,新兵项超感触颇深。他说,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无论生活条件如何改善,“守着‘厚家底’,甘过‘苦日子’”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奢侈浪费的习气不能沾,必须始终如一,永葆艰苦奋斗的初心本色和优良作风。

短评

2930枚银元告诉我们什么

■曹 斌

习主席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无论是长征途中的半条棉被和半截皮带,还是新疆军区某红军师珍藏的2930枚银元,每个红色物件都是辉煌党史的见证,承载着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气节,铭刻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文物无言,故事有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用好红色物件,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各级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应注重利用红色物件讲好红色故事,使官兵在回望一幕幕历史场景、聆听一个个感人故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激励,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