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争渡,是这支英雄连队在时代浪潮中的姿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谭靓青 叶楠 责任编辑:张硕
2021-04-27 09:16:31

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先遣渡江英雄连”官兵执行巡逻任务。刘斌斌摄

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先遣渡江英雄连”——

争渡,在时代的浪潮中

■解放军报记者 谭靓青 特约通讯员 叶 楠

长度: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两个数字交汇出的大江,横贯大半个中国。每一分钟,就有约183万立方米长江水奔流入海。

波澜壮阔,这个词汇从看到长江的每个人心中跳出来。对72年前那群面对长江的年轻革命军人来说,江风中还带着一份血性与豪气。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镜头对准1949年的长江,你会看到一个将改变中国历史的事件正在发生——

1949年4月20日晚,气势如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集结在长江沿线,强渡长江。

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那一段千难万险的渡江历程,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是什么照亮了那晚长江上空的夜幕?

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先遣渡江英雄连”指导员刘斌斌的答案,和大多数人不同。

“渡江,从14天前的夜晚就开始了。”4月6日,“先遣渡江英雄连”从安徽叶家墩一带出发,突破重兵把守的沿江防线,插入敌后100公里,获取了大量沿江纵深布防情况。

渡江战役世人皆知。那支14天前便抵达对岸的英雄部队,却如同那晚渡江一样悄无声息,隐匿在人们视野之外。

在“先遣渡江英雄连”官兵心中,渡江战役14天前那个鲜为人知的夜晚,更让人心潮澎湃。记者走进“先遣渡江英雄连”,寻找那个夜晚蕴藏的秘密与力量。

渡过历史的大江,找到心中的彼岸

长长的水草间隙,两个小伙子头戴水草编织成的草帽,站在齐腰深的水里。

对岸的泥泞江滩以及新铺设的铁丝网出现在他们的望远镜里,那是他们侦察的重点。

60多年前,黑白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影像,映在“先遣渡江英雄连”新兵的眼中。

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让这一幕极具历史张力。对当年的人们来说,这部电影是一次影像的盛宴。对“先遣渡江英雄连”官兵而言,这部电影带给他们的是归属感和自豪感。

每年新兵下连,“先遣渡江英雄连”都会组织他们观看《渡江侦察记》。通过银幕,连队历史展现在一代代官兵眼前。用连队指导员刘斌斌的话说,“这是一种仪式,更是心灵上的传承。”

15年前,陈坡还是一个新兵。在连队,他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状态是“懵懂的”。15年过去,四级军士长陈坡已是连队最老的兵。这部电影,他陪新兵们看了不知多少遍。“没动力了、不顺心时”,他都会看看这部电影。

70多年来,这支部队数次转隶移防,从侦察连到海防连,变化是巨大的。

“对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连队,首先要渡过历史的大江,要找到心中的彼岸。”刘斌斌说。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中,许许多多共产党人凝聚在伟大旗帜下,向着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彼岸,英勇奋斗。

寻找彼岸,不是单纯追寻前辈的脚步,更要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对今日海防连来说,彼岸就在他们心中。

如果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当年先辈们心中的彼岸,那如今国泰民安,就是官兵坚守的意义。

“连队负责巡逻的海岸线上百公里,经常需要穿过闹市区,每次经过,我都有一种幸福感。”连长李道赢说。入伍14年,从驻守海岛到守护城市,他对坚守的理解不断变化。

李道赢来自河南商丘的一个小村子。儿时,他在乡间空地上第一次看到《渡江侦察记》,“电影一开场,大家都会安静下来。”

李道赢没想到,自己会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历史的脚步匆匆,侦察连早已变成了海防连,“但一样是为了保家卫国”。

对李道赢和连队官兵而言,彼岸是他们心中的家国。明晰了这一点,无论前路有多长,他们的脚下总能生出力量,步伐总能迈得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