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豪,我是维和军人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黄淑丽责任编辑:菅琳
2015-07-28 14:52

在第三批马里维和医疗队中有十四名特殊的女汉子——她们是妈妈、是女儿、是妻子,是儿媳、是医生、是护士。但是她们重要的身份是军人,她们的特殊身份是维和军人。不是所有的军人的胸前都有国旗时刻伴随,因为她们代表着国家和军队,她们是非洲大地上维护和平的使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大国实力的象征,也是大爱的展现。是的,我就是其中的幸运儿。

接到院里有维和任务的通知时,正是婆婆病故的那日。这种情况下,没有时间让我和家人商量,更没有时间让我思考,凭着军人的责任担当,凭着“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坚定誓言,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婆婆的后事处理完,我急忙赶回医院,并向党组织正式地写下了维和请战书。作为军人的丈夫用理解的口气说:“这也是我想要的经历。”当消息传到远在苏州科技大学就读的女儿那里,老师和同学为她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可最难启口的是我远在吉林85岁的老父亲,他是我最牵挂的人,我也是他最牵挂的人。18岁当兵到现在快26年,我和他共同生活的日子屈指可数,不到半年,工作忙就是挡箭牌,但我是一名军人,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当和平需要我们去维护的时候,儿女亲情又何从谈起。父亲得知我的事情,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和家人及亲朋好友们都非常高兴、非常自豪,说要组团给我送行。我自豪,我的家庭和亲人。

当把我要去马里维和的消息发布到战友及同学群里的时候,那些隐身的战友和同学瞬间都出现了,真是超纪录的刷屏——群里沸腾了,大家为有我这么一个战友和同学感到自豪。从那天起,我收到了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快递: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补品、防晒霜、面膜、旗袍、牛肉干等各类物品、食品源源不断。我自豪,我的战友和同学。

在我们即将开赴马里的时候,军区各级首长为我们送行、亲人们为我们送行、战友朋友为我们送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力所能及也是理所应当的一点事情,而祖国和人民却给了我们莫大的荣誉和支持。

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这浩瀚的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从温度适宜的海滨气候体验零上50℃的火热。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巨大的环境反差,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大的语言障碍以及艰巨的维和医疗任务。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里我们和男同志一样,为了扬我大国的风范,为了捍卫世界的和平,为了维护人类生命的尊严,我们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里,来到遍体鳞伤的马里。

连续飞行近22小时到达任务区时,眼前的情景和掌握的情况大相径庭。我们经到马里北部最大的城市加奥时,怎么也和那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著名的桑海帝国的首都,现在是马里东部的经济中心,在广袤的撒哈拉地区享有“沙漠明珠”之誉的城市对不上号。震惊于它的落后,感觉还赶不上国内一个乡镇繁华。从战争遗留下的残垣断壁和墙上密布的弹孔,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形势的严峻。一种情感涌上心头:真切地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和平、安定、团结、和谐的珍贵,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繁荣与富强的国家,也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为了这块土地恢复往日的和平与宁静而战斗!我们维和官兵在异国他乡更加懂得了和谐与安宁的珍贵,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强烈的爱国心与报国志更加清晰具体。它使我们对祖国、对军队、对党的忠诚、信念升华坚固而坚不可摧;对完成维和部队的使命和责任信心百倍而勇往直前。想到这些,祖国在我们心中一遍遍激荡,灵魂一次次净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军人!

来到维和营地,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扑面而来的热浪与黄沙。这里白天温度达到40℃以上,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维和医疗队上下,没有一个人抱怨。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我们来到这里,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艰苦和牺牲而来的!从队长、协理员到全体队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的交接及核查任务,顺利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个月经历了2次重大抢救,接诊近200多例病人,手术8例。这里各类传染病就像恐怖分子的枪弹,时刻与我们擦肩而过。

那天夜里天空非常晴朗,星星是那么亮,在国内很难看到这么清澈的夜空,我的思绪也飘得好远好远……想到了老父亲每天守着电视看新闻,天天盼着我的归期;想到了一年不能见面的女儿,天天用日记记录着我们隔海的思念;想到了爱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用爱支撑着大家和小家;想到了我的同事们,需要更多地努力来分担我的工作。我也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应辜负重托。

维和的日子刚刚开始,这次经历值得我一辈子去珍惜。我们在这里将经历苦与累、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这将会使我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在这里,我们这些中国维和战士将把共和国军人的飒爽英姿展示给世界。我自豪,我是维和军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