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报思想战线: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世界意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颜 旭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5-21 07:03:54

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世界意义

■颜 旭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作为一场关涉数以亿计人口福祉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国实现脱贫目标,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夙愿,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进入近代以后,腐朽的政治统治、落后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使得中华大地民生凋敝。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一个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解决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试图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使贫困的人民富裕起来、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当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了42.8%,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近30%。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毅然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极大地推进了减贫脱贫的历史进度。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更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中国实现脱贫目标,意味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将彻底告别贫困,这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就列出了一组数据:“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历史证明,发展起来的中国大大增强了国际社会中的和平发展因素,是助推世界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彰显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作为曾经拥有世界上贫困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彻底摆脱了贫困,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可谓奇迹。对于这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完成了人类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邓小平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仅聚焦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更聚焦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接续实施的脱贫攻坚工程,更是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

切实践行初心使命,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崭新面貌。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据此,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贫困斗争。当中国彻底告别历史上的贫困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时,展现的不仅是中国人民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还有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矢志为民的历史担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将最美的年华甚至生命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后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就脱贫的重大意义、脱贫的组织领导、脱贫的依靠力量、脱贫的基本方略、脱贫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这条道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贫困的困扰,都与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密切相关。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中国的脱贫经验表明,实现减贫脱贫目标,必须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现代化的大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为彻底摆脱贫困奠定物质基础。

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起来以后贫困问题会自动消失。历史表明,当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发展对减贫的带动效应会下降,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8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这一经验表明,将解决贫困问题视为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脱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法治保障,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脱贫目标的重要保证。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着力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的人数或许不同,造成贫困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实践证明,大而化之的扶贫方式效率不高。只有在提高国家整体贫困治理能力的基础上,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才能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

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在领导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党和政府既坚持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又坚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大限度地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最终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这一经验表明,解决贫困既是政府工程,也是社会工程,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动员各方力量,激发内生动力,就能汇聚起全社会参与脱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