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孟鑫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7-27 17:07: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的基础上,由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的。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在世界的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发展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各项工作出现徘徊局面。这种现实要求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左”倾错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由于“两个凡是”造成的思想禁锢,导致人们对“用怎样的态度对待毛泽东的指示”“判定历史是非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问题产生困扰。1977年4月,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表明了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立场。邓小平在恢复领导职务后,要求我们党通过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走新路、讲新话”。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的争论。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此文,新华社向全国转发。文章明确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篇文章在全国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尽管文章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正面阐述,实际上却批判了“两个凡是”,引起“两个凡是”同实事求是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面对真理标准讨论遭受的指责和压力,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这场大讨论给予了及时而有力的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促使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年,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工作,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正确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工作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党内外出现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一些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极少数人夸大党所犯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面对这些思想混乱状况,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明确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他特别强调,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明确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它推进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们党面临的现实课题和历史使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年多的时间里,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工作取得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召开党的十二大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遭遇了国内国际诸多挑战。苏东剧变后,中国再次面临走什么路、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党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进行科学概括,在党的十四大上将其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围绕这个重大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和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选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根本成就,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辟概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