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党员干部要常怀公仆之心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朱浩德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2-11-11 19:06:22

郑板桥老先生曾经写过一组《历览》诗,其中一首曰:“历览名臣与佞臣,读书同慕古贤人。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说的是一些官员得志便猖狂,乌纱帽刚戴在头上,心志就改变了;官衙门刚踏 进,脸色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折射到当今,确实也有少数干部“官升脾气长”,处处摆官架子、显威风,对上阿谀谄媚,对下趾高气昂,没有升一级的真本事,倒先学会了升一级的“官架子”。

思想意识如何,必有其外部表征。罗荣桓元帅曾经告诫一些党员干部,“不要以为你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当年,有人问胡耀邦同志:“入党当干部有何好处?”他回答:“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实证明,带头吃苦、服务人民的为官之道,使共产党人赢得了人心,得到了人民拥护。

“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将公仆思想贯穿在干部工作中。红军时期形成了“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的革命作风,延安时期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动人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涌现出了像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公仆典型。

“人民满意”,这个词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分量,是衡量为政得失的刻度尺,是引领价值导向的指南针,是标定实干路径的指示牌。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中的一员,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以“人民满意”为尺校准为政偏差,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坚持夙夜在公、躬身自省、即知即改,紧贴人民群众需求苦干实干,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人民满意”称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持“公仆之心”,需要常怀一颗淡泊之心。这个“淡泊”不是对事业工作的淡泊,而是对名利物质私欲的淡泊。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守住“公仆之心”,就要常怀一颗淡泊之心,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考验,要深知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廉洁自律,将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