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之美
云南“十姊妹支前模范民兵班”女承母业当民兵
“小卜哨”个个都是边防通
■田 元 郝鹏宇 本报特约记者 严 浩
2月底,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村“十姊妹支前模范民兵班”第九任班长陆子黎完成夙愿,将蒙自军分区颁发的“边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摆放进了民兵荣誉室。在她的证书旁边,是该民兵班第一任班长、她母亲黎琼当年带领民兵在边境执勤时的留影。
20世纪70年代末,由10名傣族女子组成的金水河村女子民兵班,在班长黎琼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执行前运弹药、后运伤员的任务。因功绩卓著,被原昆明军区授予“十姊妹支前模范民兵班”光荣称号。
陆子黎是听着母亲们的故事长大的,她从小就梦想当英雄、立军功。2009年,陆子黎高中毕业,是继续读书,还是接过“接力棒”,当一名边防民兵?陆子黎在军分区荣誉室里,看着妈妈与战友不畏生死执行任务的照片,心潮起伏。她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妈妈那样的“边防通”。回到家,陆子黎与村里其余8个傣族小卜哨(傣语:小姑娘),一起加入了民兵班。
为了能像妈妈那样成为名副其实的“边防通”,陆子黎与小伙伴积极向妈妈们请教,了解边境的各类情况,并主动与边防官兵开展联训联防活动,巡逻中,她们发挥人熟地熟和精通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等优势,担起了“翻译官”“外交官”等角色。
“有情况!”一次与边防官兵联合巡逻,走在队伍前面的陆子黎看到前方灌木丛有变化,立即向身后的巡逻队员发出警告。大家猫着腰,小心翼翼向边境方向探查,发现不远处的灌木丛中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竹板房,还有几人不时进出。大家迅速兵分三路,将其围住。原来,这是一处不法分子建立的走私通道,开阔地是他们的囤货场。巡逻分队按照相关规定,现场进行了处置。
2月下旬,记者与民兵班沿着一条名为藤条河的界河巡逻。途中,记者发现女民兵黎敏不时从背包中掏出一张地图和一个手持定位机,一边现地对照一边在图上标注。地图上,标注的符号密密麻麻。“边境的地物经常发生变化,把每次巡逻看到的情况标注好,对我们掌握边境情况有好处。”她解释说。
“女民兵个个都是‘边防通’。”金平县人武部部长卢跃波告诉记者,“十姊妹支前模范民兵班”的现任民兵中,有9人是女承母业。她们以妈妈为榜样,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不仅对边境情况“一口清”“一眼准”,而且还及时提供了边境一线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处置了多起涉边事务。
勇敢之美
广西地角女子民兵连迎风破浪巡海防
撑起南海前哨半边天
■李富光 许 新 严秋涛
3月2日,笔者跟随广西北海地角女子民兵连一同参加海防巡逻。这是一支有着54年光荣历史的女子民兵连。1962年建连以来,先后70多次被国防部、中组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军地领导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正在笔者与女民兵们攀谈时,民兵连一排长李世羽腰间的对讲机里传来声音:“×海域发现可疑船只,命令你们立即前往检查!”
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怎么第一次和女民兵巡逻,就遇到情况了,不会是演练吧?但看到女民兵们个个严阵以待,笔者心里的疑问顿时打消了。
只见女民兵们立即分乘两艘巡逻艇,向预定海域驶去。“前方船只停船接受检查,前方船只停船接受检查!”当巡逻艇准备靠上去时,可疑船只突然开足马力掉头就跑。李世羽一边紧追不放,一边向海警报告,“海警1号,在×海域发现可疑船只,正在向东南方向逃窜,请求支援予以拦截!”此时海面风大浪高,巡逻艇艰难行进。经过近半小时的围堵,女民兵与海警合力将可疑船只逼停。笔者正想登船检查时,女民兵们却停下了动作。
见笔者面露不解,女民兵们笑着告诉笔者,其实这是一场演练。“现在各种情况越来越复杂,对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的演练,我们经常参加。”李世羽解释道。笔者这才恍然,也不禁赞叹,地角女民兵,真的不简单!
“保卫北海,保卫北部湾,不能少了我们妇女‘半边天’。”李世羽接上话茬自豪地说。她告诉笔者,在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地角女民兵除了保家卫国,在经济建设中也不甘为人后。今天的地角渔港,就是她们用艰辛和汗水一锄一铲挖出来的。尤其是近年来,地角女民兵累计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打击走私活动20多次、参与抗风救灾158次、联合地方治安巡逻近千次,展示了新时期女民兵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