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提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将为您讲述人民军队“两不怕”精神的起源和传承。
今天我们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两不怕精神在我们这支军队当中,它既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我们这支军队奋斗精神、战斗精神的一种体现。其实最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我们要进藏执行任务的部队当中提出来的。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来?因为当时他们进藏的路就很艰险,要求他们18军要先奉命修川藏公路,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敢不敢进藏,能不能进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现在我们有些同志看来,在今天的情况下到西藏去旅游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那个时候进藏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连路都没有,其中有的山鸟都飞不过去。当时我们原来西南军区的领导同志,刘伯承同志、邓小平同志,曾经和我们相当高级的领导同志逐个谈了一下话,在谈话过程当中,有的同志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没有能够去参加这次进藏的活动。当和我们18军的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同志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两个的表态令我们的小平同志和刘伯承元帅很感到振奋,他们说就是死我们也要死在西藏。
当时,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地区。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高寒冻土地带,18军将士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打通10多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天险急流,完成了川藏公路的修建,成为世界公路史上的空前壮举,而18军将士们也付出巨大牺牲,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倒下。
在进藏过程当中,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参加这个地方的修路。修路当然不仅仅是18军,还有我们其他的工兵部队,各种各样的部队在那个地方要把进藏这条路修通。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施工条件是极其困难的,这个时候高原缺氧、地质情况复杂等等的困难,而且他们自己本身的后勤保障工作也非常困难。18军的官兵当时就是采取一种我们要以西藏为家,长期建设西藏这样一种理想,他们真是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这样一种精神。
那个时候他们修的这条路叫做飞鸟难过,牦牛也爬不上去,他们愣是在这个地方修通了这条路。当时进藏的部队还有所谓“二郎山精神”,就是修通二郎山这个地方,可以说我们的筑路大军挖出了293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相当于在平地上开凿了一条宽15米、深3米,长1300公里的苏伊士运河,我们部队当时就用这样一种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愣是修通了川藏公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其中有一个团就认真总结出来了一套精神,就是说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们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说法当时就报到了张国华同志和谭冠三同志那里,他们就把这个事情当成了一种口号,认真地向部队提出来要推广这种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真正能够叫响不是在这个时候。叫响这个精神是后来我们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战士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因素,以雷霆之势将敌人赶出了国门,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和地区和平稳定。
我们的18军,还有我们的54军,都在那里表现出来我们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这样一种精神,他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精神,和原来曾经从来没有交手过的敌人,进行了一场保卫祖国边疆的反击作战。反击作战过程当中,他们可以说是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转化成为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他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作战过程当中和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其中有的部队,连长牺牲了,副连长马上顶上去指挥,班长牺牲了,副班长上,后来我们的党小组长也上,大家前仆后继,坚持到战斗的最后胜利。出现了像“舍身炸碉堡”的王忠殿等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在这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叫得越来越响了。
也正是自卫反击作战结束之后,张国华应召到北京,在怀仁堂向毛泽东主席等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汇报这次反击作战的时候,他讲出了这个口号。当时毛泽东同志就说,这个发明权是张国华,张国华同志说“不是,不是,是我们的战士”。毛主席当时就挥毫写下了一句后来成为毛主席语录的话,叫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写上了日期。从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就在全军开始叫响。到后来开九届一中全会的时候,毛主席在讲话当中再次强调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他说发明权是张国华,我只是推广权。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也就在我们这支部队里边发扬光大。
此后几十年里,“两不怕”精神在解放军中生根发芽,成为人民军队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在“两不怕”精神的传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原济南军区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
后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为什么能够那么响亮?这里就要说到另外一位英雄人物叫王杰。王杰同志就是在培训地方民兵爆破技术的时候,他看到这个地方马上要发生爆炸,他把战友推到一边,为了保护这些民兵的生命安全,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总政治部当时就下发了一个指示,向全军发出一个号召,要发扬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所以后来有很多传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在王杰同志那儿提出来的,其实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给王杰同志题词的时候,更是固化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这种精神,就在我们这支军队当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每一位革命战士行动的准则。实际上这一个精神是跨越时空的,显示出了一种非常巨大的生命力。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正是回答了我们作为一个军人,怎么样当兵?怎么样才能打仗?怎么样才能打胜仗?这才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