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名基层理论骨干的内心独白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典宏 关 磊 曾梓煌 责任编辑:宋丽丽
2020-03-17 09:00:47

一名基层理论骨干的内心独白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关 磊 曾梓煌

作为基层理论骨干,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下士黄启斌(右一)坚信,只要热爱理论学习,心里装着战友,就一定能够在理论宣讲的舞台上大有作为。图为训练间隙,黄启斌和战友们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曾梓煌 摄

“故事大王”又开讲啦!

再次站在连队课室“理论大家谈”的讲台上,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下士黄启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尽管这是他的第39次正式“开讲”,但黄启斌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为了这堂课,他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

“战友们会认可吗?”黄启斌的目光快速扫过台下,与一片鼓励和期待的目光对接,一阵激动涌上心头。

“加油!”他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一开口,黄启斌就像变了一个人。他的脸上顿时绽放出自信的神采,声音突然爆发出来,感染力十足,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

一堂课下来,战友们的掌声热烈程度超乎黄启斌的预想。虽然掌心已渗出了汗,但黄启斌心里很高兴:这堂课过关了!

自从2年前成为连队的理论骨干,他就对课堂上的掌声格外敏感。哪次上课掌声多,哪次发言掌声少,他能从战友们或热烈或寥寥的掌声中,准确判断出大家对自己课的欢迎程度。

2年过去,黄启斌在课室里送别过老兵,又在课堂上迎来了新的面孔。一切都在变,一切似乎又都没变。

作为基层理论骨干中的一员,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黄启斌有一肚子话要说。

“每一名基层理论骨干,都是一盏正在发光的烛火”

如果不是选择当兵,黄启斌极有可能和他的多数同学一样,高中毕业就走进大学校园。

“尽管没上大学心中有失落,但我有另一种难得的骄傲。”黄启斌说,手握钢枪,驰骋沙场,保卫祖国,这种热血上涌的感觉,没当过兵的人体会不到。

来到旅队驻防的海岛,训练日复一日,海水潮涨潮落。在那些漫长的寂寞时光里,黄启斌痴迷上了读书。

“既能打发孤独,还能缩小和上了大学的同学之间的差距。”他说。

因为理论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刚转下士第一年,他就被营里表彰为“理论学习之星”。随即,他被连队任命为理论骨干。

就像大多数战士一样,“被认可”的感觉,让他颇有些“小得意”。

然而,一上任,一份战士关注的热点话题调查让他深思。调查显示,海岛战士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多达上百个。

“战友们不是不需要理论,相反异常渴望理论的滋养。”这个调查结果,让“雄心勃勃”的黄启斌兴奋了好一阵子,他不止一次在心里憧憬着自己的“宏伟蓝图”——让战友们都爱上学理论,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

但是,现实很快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那天,黄启斌利用训练间隙,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微课分享给大家。然而,课刚讲到一半,还没等来期待的掌声,值班员的集合哨声就响了。

更让他不好受的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有的战友却懒洋洋打起了盹。还有人小声议论:“让一个兵讲课,还占用我们宝贵的休息时间”“过去的理论骨干,也没像他这样啊,我看他就是爱表现”……

独自站在风中,他第一次体会到作为基层理论骨干的现实尴尬。

尴尬不止一次。一段时间,连队出现了“高消费”现象,指导员让他围绕消费观给大家聊聊。

黄启斌按照精心准备的资料开讲:“最近,我发现有些战友存在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有人觉得,钱是自己挣的,别人管不着……”

“咋管不着了,我妈管呀!”没想到他的话刚出口,就有战友“抬杠”,引起一片哄笑。

黄启斌的脸当时就红到了脖子根。后面讲了啥,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讲课时遭遇“冷场”、组织学习时被“抬杠”,黄启斌意识到,自己理论骨干的身份还未被战友们认可。

那段日子,黄启斌默默坚持着。他始终记得教导员万顷给他们这些基层理论骨干说的一句话:“每一名基层理论骨干,都是一盏正在发光的烛火,因为众多烛火的燃烧,理论的光芒才能照亮基层的每个角落。”

黄启斌的坚持和努力,让很多事情慢慢起了变化。战友们有啥开心事,都愿意与他分享;演习前的动员,班长主动请他给大家打打气……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黄启斌一次次感到“被需要”的快乐。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理论骨干的“身份”。聊天时,他试着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理论表述“翻译”成大白话。

渐渐地,黄启斌在理论宣讲的舞台上站住了脚,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战友们还送给他一个“故事大王”的美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在指导员徐海桥的鼓励下,黄启斌将课堂摆在了连队操场上。

茫茫海面上,港珠澳大桥如巨龙蜿蜒,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手指远方大桥,他激情满怀:“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就在眼前,我们守望着繁华,也忍受着常人不知的寂寞……”

为了那堂“透过驻地发展看变化”的课,他精心制作了思维导图,用时间坐标串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巨大成就,深深拨动了战友们的心弦。一时间,大家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有了直观的感受。

“讲得太棒了!”课讲完,掌声响起,还有不少战友意犹未尽,私下请他“再多聊聊”。

“别看基层理论骨干不起眼,但对战士来说,大家对理论的理解和信服,都是通过我们开始的。”黄启斌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尽管我们有时不被一些战友理解,但我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被需要’的感觉就是一种幸福。”

理论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向前,才能看到柳暗花明的风景

理论学习重要吗?

“重要!”几乎所有基层官兵,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但追问为啥重要,大部分人却又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黄启斌也为这个问题苦恼。他曾做过一份匿名调查。结果显示:92%的战友认为“理论学习很重要”,但有近一半的战友表示“对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理论跟自己关系不大”。

“理论虽然不能当饭吃,但理论能回答为啥吃饭这个问题。”他不止一次给战士们灌输这样的观点。

为了让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更便利,黄启斌精心挑选了几个微信公众号和理论学习类APP推送给战友们。

他曾尝试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利用读书看报时间,带着战友们自学理论。然而,大家围坐在一起没多久,就有人刷起了抖音,玩起了游戏。

“初学理论,确实很枯燥。”为了把战友们的注意力真正吸引到理论学习上来,黄启斌一直都在探索好方法。他尝试将重要观点制作成一幅幅生动的漫画,写成字帖和顺口溜,融进拼图板、扑克牌……

战友们渐渐发现,黄启斌制作的各类理论学习资料,不仅通俗易懂、话语亲切,还饱含很多小中见大的人生哲理,“就像一座座直抵心灵的桥梁”。

在黄启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战友开始沉下心来学习。

周末和休息时间,连队扎堆玩游戏的人少了,阅览室里时常爆满。

下士邓建武原本内向腼腆,爱上理论学习后,跟战友们聊天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黄启斌的“铁杆书友”晋世昌,顺利考上士官学校学习无人机专业,如今已是连队的技术“大拿”……

在理论学习的滋养下,连队每个战士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也都对“理论学习为什么重要”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理论骨干,黄启斌经常为战友答疑释惑。但对于理论学习,其实他也有自己的疑惑和烦恼。

“理论学习周期长,见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同样的时间花在学其他东西上,很快就能看到成果。”黄启斌算过一笔“时间账”:用考取一门技术等级证书所花费的学习时间,来学习理论,效果并不明显。

在他看来,理论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向前,才能看到柳暗花明的风景。

有时,理论学习指标的“虚无缥缈”,也“稀释”着官兵学习的积极性,弱化了理论骨干的“话语权”。

有的单位评选优秀士官时,就有人提出质疑:“凭啥选他,就凭他笔记抄得多吗?”

黄启斌坦言,虽然各级对理论学习越来越重视,每年都会进行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但在评选优秀士兵、入党提干、选改士官时,由于缺乏像“米秒环”一样可以量化的标准,理论学习的好坏往往又成了一个“软指标”。这让一些理论骨干滋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情绪,也让不少官兵觉得理论学习没有训练成绩那么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黄启斌提到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也一直在上级关注的目光里。

他所在的海防旅正在做出许多尝试:利用重大教育活动和年度教育总结等时机,对基层理论骨干和“理论学习之星”进行通报表彰,形成学理论光荣的良好氛围;营里每月举办“万山大讲堂”,让理论学习标兵轮流授课当“明星”;评选优秀士兵、立功受奖、士兵选晋士官等,营党委、连党支部都将理论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去年底,黄启斌因为理论骨干作用发挥明显,受到嘉奖表彰。他相信,随着各级越来越重视理论学习,自己的烦恼会越来越少。

“口渴了,基层理论骨干就要及时端出战友们爱喝的那‘一碗水’”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黄启斌不仅成了连队的“理论明星”,还引起了营教导员万顷的注意。

这天,万顷找他“约课”,让他围绕网贷风险这个话题,给战友们上一堂大课。

能得到教导员青睐,令黄启斌感到分外兴奋。然而,随之而来的授课压力,却让他夜不能寐。

深夜,当大多数战友进入梦乡,他还在挑灯夜读,伏案疾书。

“P2P”“爆雷”“清盘”……打开电脑搜索资料,诸多陌生而又晦涩的词汇跳入眼帘,让黄启斌一时摸不着头脑。连着几天加班到深夜,他整理了大量资料,还多次打电话请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拿出了一份自认为还不错的教案。

然而,这份教案换来的却是教导员万顷的连连摇头。最终,这项授课任务还是交给了一名连队指导员。

“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黄启斌的话语中透露着无奈。他感到,面对频繁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专业性强的知识点,自己很难拿出独到的见解来回应战友们的关切。他说:“口渴了,基层理论骨干就要及时端出战友们爱喝的那‘一碗水’,大家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

一次,一位战友向他请教关于“区块链”的知识,黄启斌一时语塞。

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当好基层理论学习的“酵母”,黄启斌认为自己可以把学习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

在军事职业教育选课时,他专门选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随着专家教授授课的步步深入,他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

“学到自己怀疑人生。”谈及这种感受,黄启斌心中五味杂陈。他坦言,自己用尽了“洪荒之力”,但由于学历不高、阅历单一,以及学习培训机会少等原因,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施教能力提高困难重重。

连队指导员虽然“专业对口”,但指导员日常任务繁重,难以对黄启斌的理论学习进行长期的系统指导。

“与‘被需要’的幸福相比,我更渴望‘被关注’。”黄启斌说,他期盼各级在更加重视基层理论学习的同时,能给基层理论骨干们更多关注,让基层理论骨干有更多机会参加培训学习,加速提高和成长。

令黄启斌深感振奋的是,南部战区陆军和旅机关开始定期组织基层理论骨干集训,旅机关还针对热点话题定期下发宣讲解读资料,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理论专家来队授课、面对面传帮带……

随着“充电”机会越来越多,黄启斌渐渐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了各级领导机关和团队作为依靠,他干好理论骨干的信心越来越足。

“那些不为人知的磨砺,是一颗种子破土必不可少的养分。”黄启斌若有所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