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 为南海主权发声

来源:《中华儿女》杂志2016年第13期作者:余维峰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7-07 08:53

记者与吴士存院长(右)合影

培养更多的“大人才”

吴士存坦言,我们需要在国际社会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需要强有力的声音反击菲律宾仲裁案对中国在南海主权和主权权利上造成的伤害和威胁,制定反制措施,以儆效尤。“我们的反制措施要使得其他国家付出的代价大于收益。但中国现在能在国际上发声的‘大人才’不多,要培养能在国际上有效发声的人才,能够服务于国家利益维护,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人才的重要考量标准是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语言是基本功,要有很强的英语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国际法、海洋法,要对南海问题有一定了解,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因此,我经常观察有哪些好‘苗子’,然后通过学术培养,让其参加国际会议,积累经验,希望有一天能真正走上国际舞台,代表中国有效发声。”

吴士存说:“在外交部支持下,研究院于2012年向国家外国专家局申请设立了‘南海维权百名人才培养计划’,4年多来,我们一直在培养海洋法博士,储备人才。越南把在欧美留学获取博士学位的人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回国,效忠国家,已经有一批学者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越南发声。很多参加国际会议的越南年轻学者都非常优秀,在谈到南海问题时,态度立场坚定。我国完全有条件做得更好。目前,中国南海研究院在国际舞台上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第二、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在美国华盛顿,同时也通过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培养人才。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单打独斗’的人才需要时间和资金、精力的投入,同时要给他们机会锻炼。人才需要历练,需要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后继有人,提升年轻一代对南海问题的关注。”

今年,中国南海研究院会面临更多挑战。研究院作为涉南海问题研究的智库,公共外交任务繁重,需要参加国际会议,主动走出去,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和平发展和南海政策。中国并没有在南海搞军事化,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设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主要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海上搜救、维护航道安全、提供助航设施,这些不是军事设施而是民用设施。中国是在行使大国的国际责任,兑现承诺,提供公共产品,如果有行动也是反“军事化”,是针对他国挑衅我国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反击。

心里装着祖国,心就山高水阔,从吴士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胸襟,历史也赋予了他独特的使命,他的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给我们展现了属于生命的最炫目的光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