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伟红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5-11 08:41:49

一粒碱米,让江苏沭阳邱谷村的村民“尝”到了致富新滋味;一部电视剧,让“养在深闺”的湖南张家界牧笛溪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坚信“苦点累点,日子不会差”的云南昆明张顺东夫妇,用拼搏书写下奋发向上的脱贫故事……这段时间以来,各大媒体纷纷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开设“同心奔小康”子栏目,广大记者满怀激情走进基层,满腔热情贴近群众,倾情书写行进中国,为读者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有新闻前辈感慨:“离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确实,走进基层一线,才能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与群众深入交流,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一头汗,两腿泥”,采访才能抓到“活鱼”,文字才会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一言以蔽之,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好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我们常说,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因为,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交心,双脚站在田间地头才能找到感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范长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真切感知人民困苦,才创作出力透纸背的《中国的西北角》。穆青为了写“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深入主人公的生活亲身体验,观察赵占魁20多天,才塑造出这位淳朴高大、令人爱戴的模范人物。今天,放眼新时代的中国,广阔的基层一线处处有清新的气息,火热的创新创造实践中满是鲜活的故事,广袤的乡村大地书写着更加壮美的画卷。践行“四力”,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好记者不仅要“走近”群众,更应“走进”群众。前者指物理距离的拉近,后者则意味着心理距离的亲近。没有书写人民、讴歌人民的满腔热情,就难有反映群众心声的生动笔触。很多新闻人物平凡而普通,但他们身上有面对挫折锲而不舍的坚毅,有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勇气,有面对艰险百折不挠的顽强,只有带着感情,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发掘出这些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正如马克思所言,记者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从根本而言,新闻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同群众心相连、情相通,才能不断书写出饱含深情、富于启迪的感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记者肩上的责任,更是新闻人的荣光。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我们就能更好地用手中的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