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经常性心理工作须用“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樊伟伟 黄昱晖 周洁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6-09 06:36:09

经常性心理工作须用“心”

■文/樊伟伟 黄昱晖 图/周洁

战机呼啸而过,炸弹震耳欲聋,整个“战场”让人窒息……近日,某部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战环境,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锤炼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性和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处置应变能力。

加强部队心理工作、促进官兵身心健康,是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经常性思想工作、经常性管理工作、经常性心理工作相融合,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心理工作是思想工作、管理工作的有力补充和完善,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影响。革命战争年代,虽然没有明确的“心理工作”这一概念,但已开始注重官兵健康心理的培育。1938年,罗瑞卿同志在《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中就指出,要培养每个战士“都具备着坚决、顽强、勇猛、机动、敏捷、刻苦、耐劳的优良质量……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今天我们一切抗日军队非常重要、非常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部队使命任务的深刻变化,维护官兵心理健康、提升官兵心理素质,日益成为部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军事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每名军人都必须具备远优于常人的过硬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目前,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发展,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和巨大杀伤力,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同时敌我双方攻心夺志的较量更加激烈,对官兵心理的稳定性、抗压力和应变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带出有血性的官兵、虎虎生威的部队,就应树牢心理素质是战斗力、心理工作出战斗力的理念,像重视提高军事素质一样重视官兵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时发现和排解官兵的“情绪杂质”和“心理淤堵”,不断砥砺官兵坚毅果敢的心理素质、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

我军心理服务工作从无到有,在探索实践中日渐成熟,形成体系。心理服务渗入官兵生活点滴,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但也要看到,少数带兵人对心理工作不上心,没有掌握做心理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有的开展心理工作单纯依靠技术设备,忽视了心理骨干队伍的培养和长效心理服务机制的健全;有的心理常识普及欠缺,导致官兵存在认识偏差,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使心理工作很难及时有效展开。

声乐界有句名言,“内心的琴弦是对心灵真正的回应。”心理工作做的是“心”工作,尤其需要带着真心、真情做,才能深入有效。要端正思想认识,把需要常长用力的“心”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在将心比心、心心相印中化解“心”问题;要培养优秀的心理医生和骨干,与时俱进配套升级硬件设施,针对性开展心理工作相关培训,让官兵心理倾诉有对象、心理纾解有渠道、心理慰藉有依靠;要完善心理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心理测试、心理疏导,及时排查隐患苗头,切实帮助官兵卸去思想包袱、驱散心理阴霾,以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火热的练兵备战中,为强军兴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