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雄与这个口号
1965年7月上旬,江苏邳县武装部请原济南军区驻徐州部队坦克师直属工兵营派人教他们开设地雷班。部队安排1连5班班长王杰担负此次授课和演示任务。
7月14日上午,王杰在训练场组织11名民兵和1名人武干部,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他讲解完实爆要领后,开始做示范。就在这时,拉火管突然失效,发生了自燃,“嗞嗞”作响,眼看炸药包就要发生爆炸了。此时围在四周的12名同志,还没反应过来,千钧一发之际,王杰纵身扑向炸药包……
笔者采访王杰所在部队组织科科长吕佳,他介绍说:“当年爆炸发生后,济南军区进行了专门调查试验,排除了人为事故因素。王杰爆破经验非常丰富,如果从求生的本能来说,只要他顺势往后一仰,保全生命没有问题。但是,生死关头,王杰没有选择躲避,而是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停留在了23岁!”
部队在整理王杰遗物时,发现他当兵4年写下的20多本日记。在日记中,他8次提到黄继光、6次提到董存瑞、33次提到雷锋,还提到方志敏、刘胡兰、张思德、邱少云等革命先烈,写下“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的铮铮誓言。王杰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关键时刻奋不顾身,与“两不怕”英雄精神的培育是分不开的。
1965年11月6日,原总政治部在下发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中,正式向全军提出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向王杰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央各大媒体连续发表社论,探寻英雄的成长足迹,宣传英雄的光辉思想。徐州的王杰事迹展连续展出64天,77万余人观展。王杰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王杰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挥毫题词,高度评价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周恩来题写了王杰的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朱德题词:“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两不怕”精神闪耀新时代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
笔者到“王杰班”采访,班长王大毛介绍,“王杰班”战士把“两不怕”精神融入血脉,接力传承。入班伊始,他们就要学唱《王杰的枪我们扛》、诵读《王杰日记故事选》。每天点名第一个呼点“王杰”;每周安排一天为“学习王杰日”;每月举办一次“王杰陪伴我成长”故事会……
王大毛一口一个“老班长”,叫得非常亲切,仿佛那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老班长”并没有牺牲,仍然在他们身边。王大毛自豪地说:“我要像老班长那样,当军人顶得起来,为人民豁得出去。”
在“王杰班”宿舍,笔者看到了王杰生前睡的木头床。床面干净平整,被子方方正正,老式的军帽仍然保存完好,军腰带因经常整理已经磨出了毛边。王大毛说,每天早晨,起床号吹响,“王杰班”班长要把王杰床铺整理好,晚上再把王杰的被子放开。他认为,这不是点滴小事,而是一种非常庄重的精神仪式,是一种精神坚守。
2017年12月13日下午,习主席来到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连队荣誉室,走进“王杰班”与战士座谈。习主席说,“两不怕”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主席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两不怕”精神,强调:“我说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53年来,“两不怕”精神在王杰所在部队不断发扬光大。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2次,被授予“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