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忠在演习中。 郑希胜摄
清明节前夕,琼中腹地,连日春雨将山路打得一片泥泞。
刚刚完成远程战备拉动归来的海南省军区某炮兵团官兵来不及休整,又迅速投入到一场实战化演练中。硝烟弥漫处,子弹“嗖嗖”地划过突击队员的耳畔,榴弹炮火力覆盖“敌”指挥所,炸点距突击分队仅数十米……
“先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演练结束,拍拍身上的泥水,该团团长黄文忠立即召集机关人员和营、连长进行检讨式讲评,梳理总结出通信抗干扰能力弱、捕捉目标速度慢等10多个亟须改进的方面。
“装备平时不在战斗状态,战时我们就要吃败仗”
打一仗,进一步。对团长瞄着战斗力抓部队建设的做法,官兵已领教多次。2009年,刚刚上任的黄文忠不打招呼对全团组织了一次全员全装紧急拉动,结果发现多台车因故障出不了库房,一部分火炮因缺少器材而无法夜训。
“装备平时不在战斗状态,战时我们就要吃败仗!”第二天,黄文忠带领机关人员蹲到车炮场逐一检查,对装备管理进行专项集中整治。两个月后,全团所有装备实现了零故障停放,只要一声令下就能上战场。
那一年,某火箭炮新型指挥系统配发该团。训练中,黄文忠发现这一新系统与原有火炮指挥信息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联通。
有人说:如实反映,等上级机关来解决吧。黄文忠却下定决心:事关战斗力,分秒拖不得!由黄文忠任组长的团装备信息化领导小组很快成立,他与技术骨干一头钻进指挥方舱,测试电路,记录数据。
几个月后,某新型指挥通信系统研制成功,顺利打通了气象雷达、侦察校射雷达、光电侦测设备与营、连火炮终端的数据链接,使群火力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今日训练放过一个问题,明天打仗就多一个隐患”
前年8月,一场对抗训练激战正酣。驾驶员羊仁陛直接从开阔地域向目标开进,在电台里还用了明语……尽管在实弹射击中打了“满堂红”,黄文忠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战场上,能这样大摇大摆地消灭敌人吗?”
随后,他们在全团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查问题、找对策,一系列贴近实战的训练措施相继出台。
打仗没有彩排。采访中,黄文忠一脸严肃地说:“平时多解决一个问题,战时就多一分胜算。今日训练放过一个问题,明天打仗就多一个隐患!”
“我屏住呼吸,等待指挥员下达射击诸元,这一次等来的却是一份写着‘敌’装甲车、坚固火力地堡、前沿工事等目标的‘打击清单’。”一次实弹射击时,面对始料不及的情况,炮长李日坚来不及多想,按惯例定下决心:确保首发命中,哪个好打打哪个!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前沿工事开了花。正当连队官兵欢呼雀跃时,却忽然被“敌”方火力反覆盖。“平时训练缺乏‘一剑封喉’的意识,打击不能消除直接威胁,就可能为‘敌’指示了目标。”黄文忠的讲评顿时令李日坚面红耳赤。随后,团里组织官兵进行效果打击训练,让大家在战场上对“先打什么、后打什么、怎么打最有价值”心中有杆秤。
“如果平时只想表现自己打得准、跑得快,而不是聚焦战场砺剑,那训练对于实战又有何意义?”黄文忠的话掷地有声。
“练兵若只想着迎考,战场上将会头破血流”
那次半年考核,屡创佳绩的四连官兵遭到了当头棒喝:按计划火炮在指定场地对固定目标射击,不料现场监考的黄文忠临时出题,把他们拉到陌生地域打击运动目标。
“预先装备沙袋固牢炮架,搜索目标炮手提前做好记号……”这些曾让四连百发百中的“独门秘籍”,一换考场环境全无用武之地,使官兵切身体会到训练与实战要求的差距。
“练兵需要考,但若只为了迎考而训练,未来战场上将会头破血流。”不久,以落实险难课目为突破口,实战化训练在全团铺开。一些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偏训漏训现象渐渐得以杜绝。
执着练兵,一路走得精彩。在黄文忠带领下,官兵时时向战场聚焦,处处向打仗用力,团队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黄文忠也先后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