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名从小失去父亲的战士,选择了像父亲当年那样走向边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郑伊 程明阳 黄金奇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4-26 09:19:03

谷雨时节,北疆昭苏迎来第一场春雨。偌大的训练场上,只剩张启威一人在细雨中奔跑。此刻,他分不清流过面颊的是汗水还是雨水。

在一线哨所和二线连队坚守2年,这个春天,上等兵张启威被上级派往新疆伊犁军分区教导队参加预提士官集训。接下来的4个月时光,他将再次向着新的人生坐标冲刺。

昭苏的雨,每年4月下得紧凑。4月,也是这个北疆小镇逐渐恢复生机的时节。

不负春光,不负韶华。这个刚满21岁的年轻小伙记住了偶然看到的一句话:淋过雨的人,更愿意为别人撑伞;生活没有光,却可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编 者

牵挂。

一名从小失去父亲的战士,选择了像父亲当年那样走向边疆——

人间四月天正暖

■刘郑伊 程明阳 黄金奇

张启威眺望远方。

陌生的名字,最亲的人

19岁,张启威对自己多少有些失望——高考成绩一般,从小到大没离开过秦川大地,未曾见过什么大世面。

高中毕业典礼结束那天,咸阳迎来一场大雨。走在雨中,张启威仰起头,看着天空中如线坠落的雨滴,心里百感交集。

“爸爸,你能听见吗?我要去当兵了。你当兵离开家时,是否也是我现在这般心情?”

这是一个永远得不到回答的问题。想起这些,张启威泪流满面。

张启威18岁生日那天,母亲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大伯拿出珍藏的好酒,餐桌上一家人有说有笑。

这些年,只要是张启威的生日,大伯都会召集全家人一起为他庆祝。温馨氛围中,张启威端起酒杯,与家人一一碰杯:“我是个大人了,我会努力为家庭争光。”

儿孙的成长,在长辈眼中是最好的时光礼物。多年含辛茹苦的付出,仿佛也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奶奶付宝兰从小拉扯张启威长大,听到孙子的话,她分外欣慰。

付宝兰挽着张启威的手,翻开尘封已久的家庭相册。老人一只手擦拭相册上的灰尘,另一只手指着照片上一张又一张或面带笑容、或略显严肃的面庞,说:“这是你舅姥爷,这是你大伯,这是你妈妈……”

付宝兰一张张地介绍照片上的人物,拍摄照片时他们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随后,老人的手在一张单人照上停了下来。

那是一个一身戎装的年轻人。他军帽上的五角星铮亮闪光,细长的眼睛隽永秀气。

默默地起身走到衣柜旁,付宝兰从一个老式木箱中取出一叠荣誉证书,半晌才说,“这个人叫张宏彦,他是你最亲的人。”

奶奶话语平静,却如一颗石子投入张启威的心湖。他年轻的心反复搜索记忆中的片段,寻找与这个名字有关的画面。

打从记事起,张启威的成长环境中,最亲的人只有奶奶、母亲、大伯。父亲这个称呼,一直属于张启威的大伯张彦——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张启威:“你的爸爸在守边防,边防在很远的地方……”

在年幼的张启威看来,“守边防”意味着不能回家。在家人眼中,既然张启威的父亲经年累月“回不了家”,总要有一个人承担父亲的职责——这个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大伯的肩头。

父亲不是一个“谜”。

无论上学开家长会老师问起,还是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小伙伴们问起,张启威总是不假思索地说:“我爸叫张彦。”

然而这一刻,从奶奶口中听说这个“一字之别”的名字,张启威的心猛地收紧了。

“孩子,他是你的父亲。你已经成年了,你应该知道。”奶奶声音激动地告诉张启威:“我有两个儿子,你的亲生父亲张宏彦,是我的小儿子。在你很小时候,他就离开了我们。我的大儿子、也就是你的大伯,扛起了你父亲的责任。”

从小到大,在张启威心里,大伯就是自己的父亲。第一次从奶奶口中听说“张宏彦”这个名字,张启威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