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守望同一座海岛,她对父亲的了解从陌生走到了熟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稳超 王 希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2-03-28 06:57:41

父亲已经离开整整15年了。离开父亲的日子,女儿汪晨对父亲的了解却从陌生走到了熟悉。

小时候每次问起父亲,母亲总是告诉汪晨,你的爸爸是一名雷达兵,他在很远很远的海岛,站在岛上最高的山巅,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仰望着头顶上的漫天星河。

长大了,汪晨也喜欢举目远眺、抬头仰望,她知道,那一片片璀璨便是父亲的守望。也只有在那一刻,她才感到一种熟悉和温暖——仿佛父亲就在身边。

起先,父亲是一个“名词”。在孩提时代汪晨稚嫩的心灵里,那是一个值得付出艰辛去奔赴的远方,又或是一颗母亲口中常说的挂在天边闪亮的星。

后来,父亲变成一个“动词”。在穿上军装成为雷达兵的汪晨心里,更意味着一种追求,一种坚守,以及“成为父亲”之后的一种理解、一种懂得。

15年过去了,一切都已改变,记忆却固执地一次一次将汪晨拉回到从前。

15年前,雷达兵汪明积劳成疾,倒在战位上。那一年,他的女儿汪晨才8岁,还不懂失去父亲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15年后,守在父亲当年守的岛,已是南部战区海军某雷达旅一名雷达技师的汪晨,终于懂得父亲虽然已经离去,却并没有走远……

清明将至,岛雾缭绕。星河依旧,思念几重。站在父亲守过的山,遥望父亲遥望的星,汪晨泪眼模糊,从心底深处发出对父亲的深情呼唤:

父亲,我今天终于读懂了你……

——编 者

站在父亲守过的山,遥望父亲遥望的星——

仰望星河,我终于懂得了您

■张稳超 王 希

思念父亲。

这不是汪晨第一次做这样的梦。

梦里是个雾天,耳畔传来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汪晨小心翼翼地穿越浓雾,寻着眼前的一道光走上前,那个身影越来越清晰。再近一点,她已然看清了那张熟悉的面容。

“爸——”汪晨喊出了声。被自己的呼唤声惊醒,睁开眼睛的一瞬,她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梦。又一次,她泪流满面。

自从8岁那年,父亲汪明离开了这个世界,汪晨就开始反复做这样的梦。梦里的父亲,永远是那样慈祥和蔼,永远是站在一片雾色之中。

父亲,就像是大雾中的那道光。

人生选择

集合哨声还未响起,汪晨已穿戴整齐。她将和战友一起参加3公里跑训练。

正是黎明未明,窗外还是一片漆黑,每个周三,汪晨都会起得比平时早一些。来到雷达旅半年多了,对于这个课目的考核成绩,她觉得还不够理想。

不久前,汪晨给自己立下目标:3个月达到“良好”。“这是父亲当年守过的岛,如今,这也是我守的岛。”那晚学习室的台灯温暖而明亮,在日记本中写完这句话,望着手机中一张珍贵的全家福,这个23岁的女孩,眼眶红了。

结束值班,汪晨走下阵地。

守父亲曾经守过的海岛,是汪晨的执念与选择。

当年,父亲就是在她这个年纪选择驻守海岛,放弃了在旅机关工作的机会。汪晨清楚记得,一次,她听到母亲给父亲打电话,母亲对父亲稍有抱怨……电话那头,传来父亲耐心地劝慰:“这座岛总要有人守啊。”

母亲说,你父亲啊,终究还是放不下那座他当兵就开始守的岛。母亲还说,那座岛上有你父亲想要的生活。

当时年幼的汪晨并不理解,父亲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她只知道,守岛,是父亲的选择。

人生,总要面对不同的选择。去年8月,从军校毕业的汪晨到旅队报到。没有丝毫犹豫,汪晨主动申请到父亲汪明当年服役的雷达站任职。

上岛的那晚,汪晨半宿没阖眼。15年来,这个岛连同父亲守岛的故事,一直深埋在她心里。她从没有像那一刻深深感觉到,自己和父亲近如咫尺。

在汪晨的成长记忆中,说起父亲,似乎永远也离不开如今脚下的这座岛。于是,这座岛便成了小汪晨心中最向往的远方。

长大后的汪晨更想明白,父亲为何选择驻守这座岛。也是因为这个疑问,她在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军校,军校毕业后,又选择了父亲当年服役的雷达站。

走在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上,汪晨渐渐了解到,父亲当年军校毕业后,最初在机关工作,也是在那里,他和母亲相识相知相爱。

翻开父亲的日记,汪晨还能在字里行间读到浓浓的思念。但她不能理解,为何父亲最终放弃了与母亲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机会。

还记得上初中时,每次看到同学和自己的父母其乐融融地走在一起,汪晨心里的委屈瞬间化作了泪水。那年母亲生病需要住院,只得把外婆从老家接来。安顿好汪晨的一切,母亲才一个人拖着行李去医院。

望着母亲的背影,汪晨曾经怨恨过父亲。

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汪晨成绩提高不少。拿着成绩单,回到家交到母亲手中,穿着围裙的母亲激动地泪流满面,她也忍不住流泪。

那天晚上,汪晨太想念父亲了。她拿出日记本,放肆地写下对父亲的不满,“好像对着空气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她知道这些话父亲已经听不到,但也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

第二天醒来,哭得肿了眼眶的汪晨,还要继续自己的人生——考上军校,考上父亲曾经读书的军校,像母亲希望的那样“成为父亲那样的军人”。

初次来到雷达站的汪晨,向阵地敬礼。

寻找父亲

“挫折是人生的财富。坚强,是因为经受住了挫折的试炼。”这句话,是学员队队长写给汪晨的毕业赠言。考上军校后,汪晨一直要求上进。除了体能素质稍逊,军校期间,她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汪晨懂事很早。因为缺失的父爱,她拥有了独立的性格。

军校毕业前夕,汪晨没有选择机关。而是在毕业分配志愿上重重写下了“雷达站”三个字。

“如果父亲知道了,也会支持我的选择。”在汪晨心里,这一生注定要追寻父亲,走一走他走过的路,看一看他眼中的风景。

那天晚上,汪晨把自己的毕业分配意向告诉母亲。母亲流泪了。

作为母亲,她太了解自己的女儿了。她知道,从小要强的汪晨一定会做出和她的父亲当年一样的选择,但这位母亲还是忍不住对女儿说:“守岛太孤寂,想找个人说话都难。假如有一天待不住了,你一定要告诉妈妈。”

上岛那天,母亲特地请了假,从老家赶来给汪晨送行。得到部队领导的特批,她可以陪伴女儿一起上岛看一看。

登上当年丈夫守护的海岛,母亲一言不发,默默走到那排熟悉的椰树下。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照在母亲的脸庞,汪晨恍然发现,母亲头发已花白。

母亲对她说,这排椰树是你父亲在雷达站当教导员时带领官兵栽种的。转眼20年时光飞逝,母亲说,这些椰树已经长大了……母亲说话时的真情流露,深深地打动着汪晨,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官兵。

雷达站教导员郁强强告诉汪晨,她的父亲汪明曾在多个雷达站任职,每一个点位都在高山或者海岛。“脚下的这座海岛,是老教导员守过的最后一个战位。”

走进荣誉室,一面墙上展示了雷达站历任主官的姓名和照片。当母亲看到了“汪明”这两个字,已经泣不成声。

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汪晨细细打量着“墙上的父亲”:他的眼角带着笑容,面庞却稍显刚毅,浓密的眉毛仿佛诉说着他那固执的性格……

“他热爱自己的战位,热爱他守护的岛。”郁强强告诉汪晨,如果不是因为热爱,就不会有坚守。

再次抬头端详父亲的面容,此刻,她从父亲的目光里感受到了期待。

理解父亲

站在山顶,眼前的海面平静辽阔。

汪晨想起父亲对她说的话:“站在海岛山顶眺望,你才知道大海有多么广阔。”

跟着雷达站的“技术大拿”走进阵地。作为“徒弟”的她,看着屏幕上,绿色光标滑出一个又一个光圈,汪晨第一次感受到守望的意义。

每一个光标,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每一种凝视,都意味着一种舍弃——对雷达兵来说,他们奉献给战位的时间,一定会超过他们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这就是一名军人的坚守。”汪晨说。

理解了父亲的坚守,也就理解了父亲的无奈。

有一年中秋节,母亲提前告知小汪晨,父亲要休假回家了。那天,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她,还没等放学就找了个理由请假回家。打开门,看到心心念念的父亲,小姑娘一下子扑到父亲怀中。

晚饭前,班主任老师不放心汪晨的身体,上门来家访。这下,小姑娘的“谎言”被识破了。老师走后,父亲的脸立刻拉了下来:“诚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今天撒小谎,明天就会犯大错。你去房间好好反省!”

父亲的严厉,让汪晨满心委屈。她不懂,父亲为何不能了解女儿的心意:“我只是想要早点看到父亲!”

这件事仿佛一道“疤痕”,至今仍在汪晨想起时,隐隐作痛。

来到雷达站一个多月后,汪晨终于懂得父亲的较真儿,是因为他所坚守的阵地、他所扛起的责任,不允许他有任何麻痹和疏忽。

那年春节前夕,汪晨收到了父亲寄来的“礼物”——一副手写对联:“以按时到校为荣,以迟到早退为耻。”

如今,这副手写的对联,仍然被汪晨挂在卧室墙壁上。渐渐长大,她也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耿直与坦率,因为他是一名军人。走上这座海岛,守在父亲当年守的战位,她更加理解了父亲所要告诫自己的:一个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应当担起怎样的责任?

去年10月,岛上迎来强台风。台风是雷达装备的“天敌”。每年台风过境,整个海岛都要严阵以待。郁强强带领汪晨和几名战友一起巡查营区,他们小心翼翼检修了每一台雷达,又在营区里把各类线路摸排了一遍。

那天晚上,台风过境,汪晨和战友们不敢睡觉。他们听着风声雨声,心却一直揪着。

接下来的半个月,雷达站受领重大任务,雷达技师、上士关守欣带着“徒弟”汪晨,以及另外2位技师执勤。连续3天,关守欣干脆吃住在阵地,汪晨和另外2名战友则分段轮流值守。

这次任务后,汪晨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清明节后,汪晨又将被抽调参加一次重要演训任务。上岛半年来,任务一个接一个,母亲有时打电话来关心女儿的生活,她总是半开玩笑道:“妈妈别担心,岛上的工作很忙,要学习的技术很多,我来不及让自己孤单。”

那天挂上电话,回味着女儿的话语,这位母亲欣慰地笑了。

幼年时的汪晨和父母的珍贵合影。

时光礼物

海岛的夜晚,汪晨最喜欢的“独处”时间。望着天上的星星,她确信这是父亲眼中的最美风景。每次仰望星空,也是她和父亲靠得最近的时刻。

这样的温暖记忆,汪晨不会忘记。

8岁生日前夕,汪晨收到父亲寄来一瓶岛沙作为生日礼物。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这位老雷达兵说:“女儿,等长大了,你会发现,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无价的。在你喜爱的地方做喜欢的事,你会收获一种满足。”

后来的一次电话里,父亲告诉年幼的汪晨:“岛上到处是风景。”父亲还为她描述了在岛上看到星河的壮丽景观,“等你长大了,你也来看看”。

从那以后,汪晨就一直在等待,等着父亲休假回家,等着父亲的电话,等着和父亲一起去看看那片星河。

母亲告诉汪晨,父亲是一位好“家长”。在父亲走后的日子里,雷达站的战士们经常给母亲寄来礼物、写慰问信,他们都说,“教导员把雷达站当成家,把他们当兄弟。”于是在这些战友心中,母亲是他们逢年过节必须问候的“亲嫂子”。

“雷达站,是你爸心中永远的家。”聊起父亲的病,母亲的语气总是伤感,“他啊,从来不会为自己考虑。”

沿着父亲的足迹,成为这个雷达站普通一兵,汪晨感觉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一种精神,就像父亲当年坚持的那样:“以岛为家,为祖国守好壮丽山河。”

这是连魂、也是血脉,作为雷达兵的后代,这也是女儿汪晨今天的坚持。

人生的山峰,攀登起来并不容易。

数据、航迹,缠绕在脑海之中;陌生装备,密密麻麻的技战术参数,每一次阵地值守,对汪晨来说都是一次攀登。

每一个辗转反侧的夜里,父亲守望的目光,成了汪晨最大的精神支柱。汪晨没有放弃,投入战备资料的“汪洋大海”,看一遍背不过就看三遍,看三遍背不过就看五遍、十遍,直至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那一天,屏幕上航迹闪烁,一如夜空的星河。

深夜,汪晨结束值班走下阵地,头顶依旧星河璀璨。想起父亲说过那句“等你长大了,你也来看看”,她已然泪流满面。

她知道,这片星空就是父亲留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这份礼物,将会一直指引她穿越茫茫雾色,跨越一片汪洋,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理想彼岸。

汪晨说,父亲的礼物她会用一生去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