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铁甲驭手王宇:精准把握树立技术标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马三成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2-04-25 07:34:15

铁甲驭手

■马三成

2021年5月,西藏军区某合成旅野外驻训,长途机动转场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多个点位。从城市营区到高山沙场,装备管理制度能不能落实?人员车辆能不能按规定安顿?

一位老兵来到某合成营野外车场,不一会儿就皱起了眉头。他对营主官说:“为什么把装甲装备停放在帐篷附近?为什么把装甲装备和通用装备混停在一起?如果遭敌袭击,人员和装备会有什么后果想到没有?”

原来,官兵急于转场搭建帐篷、卸载物资,就把车辆停在旁边了。营主官的解释也没能改变老兵的意见:一定要从实战出发。如果不按规定停放装备,炸弹来了,人员车辆一起完蛋!能为了方便,牺牲战斗力吗?

面对不留情面的批评,营主官立马认错纠错。这位被大家尊称为“老王”的老兵,就是西藏军区某合成旅“装管助理”、一级军士长王宇。

1976年11月,王宇出生在四川一个农村家庭,参军前曾在乡政府开了4年汽车,1996年12月,参军来到西藏。

那天,团里战备拉动。王宇是机步营的战士,当装步营的轮式装甲车、履带装甲车轰隆隆开过来时,一下子锁住了他的目光。

王宇向往地说,我会开汽车,我也想开装甲车。班长说,汽车是方向盘,装甲车是操纵杆,你玩得转吗?

啥是操纵杆?第二天午休,好奇的王宇悄悄来到车场,想看个究竟,结果被哨兵拦住了。回到连队,他被班长训了一顿:想学技术,先干好工作。

后来,团里在新兵中选拔了6名技术骨干苗子,其中就有王宇。临别,班长叮嘱:你小子有想法,脑瓜子灵,但不要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培训了10个月后,王宇成为一名装甲车驾驶员。

换季保养时,王宇保养的教练车拖了连队后腿。班长对他说:全优学员不仅要体现在成绩上,还要体现在工作中。有一天,一台装甲车坏在训练场,团里的修理工一时来不了。王宇主动请缨,试着拆卸。拆开主离合器发现是润滑油口堵了,造成离合器轴承烧结。换了一个新轴承,车就能开动了。没过几天,这台装甲车的行星转向机又坏了,王宇又换件排除了故障。团里的修理工来了一看,大为赞赏:装备坏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1999年国庆节那天,王宇看到装甲方队出现在阅兵队列中,羡慕地说,什么时候咱们也能驾驶高原装甲方队通过天安门就好了。班长说,别做梦了,赶快把车搞好,明天还要上山演习。

当天晚上,王宇打着手电把装甲车开上了平板卡车,两边距离只有5厘米。第二天,老兵班长一看说:妈呀,黑灯瞎火敢上平板车,你娃是第一个!

王宇把装甲指挥车开到海拔4700多米的位置待命,之后的半个多月,每天定时发动车辆,防止发动机被冻坏。

一天,团长悄悄上来了,看到王宇把被子盖在发动机上,正在保养车辆,便问:小伙子,怎么就你一个人?王宇说,两个人。班长白天下山打水,晚上就回来了。团长又问,这么冷的天,车辆会不会出问题?王宇说,不会有问题!

临别,团长把他车上的罐头全拿给王宇,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装甲车可是咱们打仗的“铁哥们”,一定要保护好!王宇说,请首长放心!

那年7月,团里来了新坦克。王宇接到命令,打起背包住进了坦克车场。几十台新坦克摆在车场,可没有教材,也没有器材,王宇急得心里冒火。

他让两名徒弟一个拿着说明书,一个递工具,自己钻到坦克底下拆装辨认坦克组件。装甲车10多吨、坦克40多吨,两种装备有啥区别?反复琢磨记忆,他把新坦克的结构原理摸清楚了。

一个月后,原成都军区首长来看新装备,王宇现场解说。首长说,新装备到了,不光要爱护,还要大胆使用。

王宇很受激励,感觉不能辜负了首长的期待。厂家师傅来培训,王宇逮住了机会,白天上车问,晚上撵到宿舍问,把师傅都问烦了,最后干脆把一本手写本《坦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送给了他。从此,王宇把发现的问题和排障的情况也用本子记下来。

团长鼓励王宇,让他大胆地到训练场去闯。王宇学习掌握驾驶技术的冲劲越来越大,他带领装甲车6名载员,3分钟断开装甲履带又接上履带,创造的训练纪录至今没人打破。他还创新装甲车战技性能,比如,装甲车操纵杆一边失灵,靠另一边操纵杆反转向继续驾驶……

如今,只要装甲车从身边经过,王宇就能判断出车辆有没有故障;看发动机的烟,能判断车辆是否烧机油和有没有预热;摸发动机缸盖,能判断哪个气缸工作是否正常;尝闻润滑油,能判断机油是否变质;一台车有上千颗螺栓,他一摸就知道是哪个部位的;经他调整的车辆操纵杆轻便灵活,能减轻驾驶员的疲劳,还能跑得更快更远。

那年8月,部队上高原演习。机动途中,一台新坦克发动机坏了需要更换。王宇打电话给厂家,厂家说在野外不能换发动机,让拖回工间换。王宇说:“现在是演习,以后打仗呢?”厂家无言以对。旅长郑卫国大手一挥:“自己干!”

首次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野外更换发动机,又正值西藏雨季,气候多变,一会风一会雨。王宇躺在地上拆卸,浑身沾满油污。戴手套伸不进狭小空间,他干脆脱了手套干,不一会儿手就冻麻了。从中午2点到晚上8点,才把发动机卸完。

等旅里把备用发动机拖上来,他们又开始安装。连续干了4个多小时终于装好。当王宇爬出车底时,只见他脸上手上全是油污,像泥鳅一样,只有笑起来才露出一口白牙。

发动车辆准备开进时,从内地来的驾驶员犹豫地说,这台新修的车更换了发动机,到底怎么样?

王宇说,我来开吧,新修的车辆我心里有底,我先跑几十公里再说。

王宇驾驶新坦克向演习地域机动,途经一条小河沟时,他驾车一头扎进河里,冰冷的河水溅进驾驶室,把他全身都打湿了,但他脚下油门没松,过了河才停下来。

王宇浑身湿透,走出驾驶室。旅长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裹在王宇的身上,回头对那个驾驶员说,现在你敢开了吧?“敢开了!”驾驶员不好意思地回答。

演习回撤时,一台装甲车一边转向失灵了,此时距离营区还有30多公里。修理工说,天黑了,只能明天再修。

王宇认为装备不回营,演习任务就没有结束。他建议利用车辆反转向,用一边操纵杆将车开回去。

利用反转向往往是下坡或车辆高速行驶时使用,旅领导担心地问,这里能行吗?王宇说,给我200米距离试一下。50米,王宇把装甲车加到高速,150米,进行了4次反转向调整车辆方向。

就这样,王宇完全靠手脚配合精准把握,驾驶故障装甲车风驰电掣驰过市区。回到营区时,旅领导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真行!”

换季保养时,旅长带全旅技术干部、装管干部、驾驶员现场观摩王宇的样板车,没挑出一个毛病。旅长说,什么是标准?这就是技术标准,这就是打仗的标准!

当年年底,王宇被原成都军区评为管装爱装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

2017年,王宇到旅装管科任装管助理。2019年,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他担任由3种车型组成的“轻型装备方队”引导基准车驾驶员,以零误差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实现了几代高原装甲兵的梦想。西藏军区领导担任将军领队,走下王宇的车,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阅兵回来,王宇用阅兵制度规范官兵管装爱装的习惯。换季保养时,他纠正车内物品摆放不规范问题,有的官兵不以为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用着顺手就行。

王宇认真地说,严格规范恰恰是为了打仗!他自己开始也不理解,但阅兵后懂了,有了统一的规范,不管哪个驾驶员来接手都不会乱。即使上了战场,驾驶员伤亡了,其他驾驶员马上就可以接手,不至于因找不到工具而贻误战机。

有战士又问,把车搞得那么干净,是不是形式主义?王宇说,这样做也是为了便于发现问题。如果弄干净了,一眼就能发现渗漏和履带松动等问题,驾驶员就能快速排查故障,为作战争取时间。你们说清洁重要不重要?随后,王宇指导他们搞出换季保养的标准车,在全营全旅推广。

新装备保障难,对表实战就不难。2020年7月,旅演习场7台新坦克出现故障。厂家师傅说,没有器材修不了。王宇问,器材在哪里?师傅说,在路上,需要半个月。

王宇给上级领导和总装厂汇报,征得他们的同意:找一台故障车,拆开维修其他故障车。结果,3天就修复了6台坦克。

在海拔4700多米的一个训练场上,一台坦克趴窝了。那里是大风口,风沙很大,师傅想拖回去修。王宇让连队腾了一个住人的帐篷,在帐篷里拆,再在外面装。从早晨折腾到晚上,最后发现是一个飞轮发电机坏了,影响了发动机转速,以致打不着火。换了一个飞轮发电机,坦克马上可以点火了。

连着两台新坦克发生飞轮发电机损坏后,王宇坐不住了,他在想,它是怎么烧坏的?是不是驾驶员在加水时溢出来滴在飞轮发电机控制盒上,造成了短路损坏?

第二天,他找厂家师傅分析原因,建议加一个保护罩,得到厂家的认可。之后,王宇又想出一个点子,解决了检查柴油回油管的渗漏问题。师傅佩服地问:老王,你的点子咋那么多?王宇嘿嘿一笑:为了打仗着想,点子就会冒出来。

2021年12月,在某型装甲装备弹药定型会上,王宇发言质询:该型弹药缺少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试验数据,而且只有装备在水平状态下的射击数据,没有装备在仰角、俯角、倾斜角的射击数据,更没有在各种复杂天候下的射击数据,怎么能定型生产?

在场的陆军领导机关同志说,这是来自前线官兵的声音,他们是使用者,最有发言权!

王宇对厂家代表动情地说,装甲装备是我们的铁兄弟,我们要一起上战场,如果带着不可靠的弹药去打仗,怎么能够履行使命打胜仗?

最后,王宇为这款弹药定型投了反对票,该款弹药没有通过定型。回到部队后,官兵们都说,老王这个关把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