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北大教授吴飞:奥运乒球赛场的另一种“中国力量”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寒、苏斌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8-02 11:16:42

来自北京大学的乒乓球“蓝牌”裁判吴飞笑称,她在东京奥运会上目前执法过的最高“级别”比赛是混双铜牌赛,也只能到铜牌赛了,因为她是中国裁判。

虽然奥地利裁判长说“很可惜,你很难去做决赛裁判”,她却一点都不遗憾,因为这句话里包含的,是对中国乒乓球实力的肯定。

前有来自广州体育学院的冯政出任雅加达亚运会乒乓球赛裁判长,现有44岁的吴飞两度登上奥运舞台。作为唯一由中国乒协推荐入选“奥运阵容”的裁判,东京体育馆里,这张娟秀的面孔很难被忽视,在她身上,东方气质与青春朝气并存。

吴飞现任北大体育教研部副主任,是博士、副教授、硕导,主攻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学。2003年刚进入北大任教那会儿,她就在帮中国乒乓球队做科研。后来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场选在北大,她借调奥组委,成为乒乓球竞赛场地主管。

裁判这一行,她从2003年考取国家级,2005年升到国际级,2007年第一次拿到“蓝牌”资格,就此每年考试保级、每年参加国际大赛接受考核,这才令“蓝牌”资格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保持了14年。

“当年为了北京奥运会,中国下力气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蓝牌’,我是其中之一。”吴飞自称很幸运,也因此格外珍惜每次代表中国裁判执法国际大赛的机会。

作为裁判的第一个世界大赛是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她至今仍记得当时和一名印度裁判聊天,从乒乓球聊到对方的“国球”板球,那名裁判连连称赞她是自己遇到的第一个能用英文流利沟通的中国裁判,由此吴飞更加体会到“中国裁判”这四个字的分量。

“就像北大在中国学界的地位,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做裁判也要做到世界级的‘最好’,这样我才有资格站在我万里挑一的北大学生面前。”吴飞说。

每届奥运会的裁判选拔,首先由各协会上报名单,再由国际乒联优中选优。从伦敦到东京,吴飞说,能得到两次出任奥运会裁判的机会,既要感谢中国乒协的信任,也要感谢北大的支持,还要感谢家人的理解。

“尤其这届疫情下的奥运会,防护风险不说,一来一回加上隔离就要将近40天,对于我的本职工作和家庭来说都是个不小的压力。”

她该感谢的还有自己。不是每个上报到国际乒联的裁判都能过筛,韩国这次就没人能坐上临场裁判席。“我的考试考核通过率是100%。”吴飞说。

执法奥运赛场也不是份轻松的工作。本届裁判长团队4人,临场裁判只有25人,最忙碌的时候每人每天执法4场,赛时工作之外还有很多赛前检查和场外监督,从早上5点忙到夜里0点是常有的事。

每届大赛的裁判流程都有所区别,像这次,主裁要连“翻分”的活儿一起干,很多人刚开始会有些手忙脚乱,甚至从关注运动员动作上分神。再比如说空场比赛,没有了观众“干扰”,临场裁判的注意力更专注,对擦边擦网之类的细节看得更清晰。

“都是有经验的裁判,我发现大家很快就熟悉了操作。这时我必须有一个预判,于是发消息给(中国乒协副秘书长)何潇,请运动员们谨慎比赛,因为裁判们有精力关注你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了。”

向中国乒乓球队准确传达执法尺度,正是赛事裁判团队里有一个“自己人”的意义所在。疫情下的这届奥运会尤为特殊,正式开赛前谁也不知道国际乒联为疫情防控所设“特殊条款”将被如何执行。

于是几次奥运热身赛吴飞都担任裁判长,最后一次威海赛还亲自执法了一场决赛。“当时并不知道到这儿会是怎样的标准,所以热身赛我们都用最严格的执行尺度。”

吴飞说,奥运会乒乓球赛程过半,她目前为止最深的感受是疫情下办赛不容易,“对我来讲,就希望每天都把任务执行好,场上不出现任何差错,同时保持健康状态,展现中国裁判的精神风貌和业务能力。”

奥运会后,她将以副裁判长的身份出现在11月的休斯敦世乒赛上,这是她首次在成年组的世界级大赛上得到裁判长团队的席位。

而她的长远目标是进入奥运会裁判长团队。“希望国际赛场上能出现更多中国的裁判员、裁判长,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吴飞说。

(新华社东京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