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代表委员谈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以强军为牵引盘活人才资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侯磊 张旗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6-03-12 03:09

为强军兴军注入“新动能”

—— 军队代表委员畅谈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

■本报记者 侯 磊 张 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军兴军,要在得人。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春风轻拂桃李枝,恰是新笋欲芽时。几天来,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一议题,军队代表委员纷纷抒怀献策。

以创新为驱动改革培养模式

3月5日,习主席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对此,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罗长坤代表深有体会地说:“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锐意创新才能打开科技殿堂的大门。”

创新,让希望之花次第开放。这几年,正是创新驱动使第三军医大学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小班教学、出国游学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二重唱”;暑期学校、实验室轮转成为教学理念更新的新思维;直博生制、导师组制成为教学模式转变的新尝试。

怒放的希望之花,催生了繁盛的丰收之果。仅去年,第三军医大学就在全国临床技能竞赛、药学实验技能竞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上屡屡获奖,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0多篇,博士生发表毕业论文影响因子显著提高。

“有了创新之果,更加坚定了走创新之路的信心。”罗长坤代表从中得到启发。他建议,军校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应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应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同时,要打破学科壁垒,开展综合化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钱学森之问”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拷问,曾让国内高校的教育者们揪心。军队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感慨地说:“‘钱学森之问’戳到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痛处,那就是创新不足。”朱和平委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院校、部队和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某基地研究所所长谢虹代表,与朱和平委员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我军电子信息装备研究方面的专家,谢虹代表深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他说:“现在无论是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变化,还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都非常快。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难以跟上时代。”

两个月前,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代表和他的团队,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在此之前,马伟明代表带领的团队刚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创新,是马伟明代表的标志性符号。对于带队伍、育人才,他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要鼓励人尽其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领军人才,更要发挥人才的酵母作用,打造国防和军队建设最需要的创新团队。”

军队代表委员认为,随着科学技术革命接续推进,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我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促使更多的创新之花绚丽绽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