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战斗精神是个历久弥新、常讲常新的话题,具有深厚、宽泛、科学的内涵。这就是精忠报国、赤诚奉献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心理素质;军令如山、军纪如铁的纪律观念。因而,培养战斗精神必须适应时代要求,采取有效方法,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把思想教育作为培养战斗精神的基础。习主席提出“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奏响了实现伟大强国梦强军梦的最强音。顽强的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军人崇高武德的集中体现,它伴随军人戎马一生并使军旅生活变得丰富生动、肃穆庄严。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没有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军队就无法完成和履行抵御侵略,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历史经验证明,在武器装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使物质力量发挥最大的效益,并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出以劣胜优的奇迹。我军从创立之日起,就始终把培养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了敢打敢战、勇于拼搏的良好战斗精神,并使其成为我军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下来。
思想教育是培养战斗精神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基本教育长期抓,不断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切实强化战斗队观念;要广泛开展“讲英雄故事,学英雄精神,做英雄传人”活动,教育官兵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积极投身到教育训练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官兵的英雄气概;要善于培养和宣传各类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生活、训练中的表率作用,引导官兵养成爱岗敬业、爱军习武的职业道德和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把军事训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主渠道。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军事素质要靠训练来提高,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靠训练来磨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通过实践训练来探索和完成。军人还得有血性,血性是战斗精神的根基,顽强的战斗精神既有永恒不变的内容,又有与时俱进的要求;既有精神、意志、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又涵盖作风、纪律、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但不论其内容多么丰富,都必须通过训练实践来磨练和养成。仗可能千日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只有经历“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艰苦磨练,才能形成“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的战斗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勇往直前,决战决胜。
要树立按纲施训观念,规范训练秩序,坚决克服随意降低训练标准,变通训练计划的做法,杜绝“土规定”、“土章法”,在严抠细训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水平;要不断加大训练强度与难度,有意识地组织官兵在夜间、雨天、大雾、风沙等艰苦恶劣环境下展开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磨练摔打部队,培养英勇坚定、不畏艰险的战斗作风;要积极探索“三战”训练的方法和路子,加大心理战训练的力度,让官兵在复杂环境、困难情况下接受锻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广泛开展“五小”活动,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强化官兵争第一、当标杆、做先锋、打头阵的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