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在太极古村落,感受青砖古厝里的红色记忆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杨涛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6-28 09:06:11

青砖古厝里的红色记忆

——在老家太极古村落感受红色文化

■杨涛

福塘村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

又到周末,处理好宿舍内务,便拿起手机给父亲打电话,互报平安寒暄几句后,父亲照例又是一通关切和“命令”:体能上刻苦训练之外,还要利用时间跑连队图书馆多读书。言外之意,就是当兵不能只有强壮的体魄,还必需智慧的脑子。父亲说话间透着一种威严,我当然听得出来。

“今天周末,老家这边的游客不少,都是自驾游到我们这边观赏古建筑,还参观了朱德纪念馆,我要忙着做好接待。” 父亲的这几句话让我一下子回想起我的老家——挺有名气的太极古村落福塘村。

我的老家太极古村落,有着特殊的村容村貌。站在山头,可以俯瞰全村,一泓溪水呈S形流入村中,将村庄南北分割成“太极两仪”, 溪南“阳鱼”、溪北“阴鱼”,鱼眼处各建有一座圆形土楼:南阳楼、聚奎楼。从高处看,全村宛如一个太极图。此溪当地人称为仙溪,溪水进入太极村,由东到西,左转右旋,流经长乐、粤东三河坝入韩江,经潮州、汕头注入中国南海。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奔跑嬉戏、捉迷藏,只知道我们村古厝众多,鹅卵石巷道幽深清凉,却不知村子形成的历史缘由。直到后来长大,才从爷爷口中了解到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辉煌的过去”。

爷爷说,咱们福塘太极村形成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康熙年间,历代不断完善,是平和原朱氏富族聚居区。当年因避战乱而逃至此处的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第18代子孙朱宜伯,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山川地形,精心筹划始建而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我的老家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平和暴动》时,导演选中的主要外景场地就在福塘太极村的“南阳楼”。独具慧眼的导演,在此地再现了一场赤卫队员在土楼里宣誓起义的场景。

老家除了建筑特色的形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更有一段红色往事让我记忆深刻,爷爷讲述这一段红色故事的时候满脸自豪,我也听得是热血沸腾。

1927年10月初,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在广东大埔三河坝完成阻敌任务后,越过福建省平和县九峰镇柏松关,攻入平和县城,接见平和县委领导,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开展地方武装斗争。据《平和县志》记载,“1927年10月8日,朱德、陈毅、周士弟率留守广东大埔三河坝的南昌起义军第9军军直和第11军25师余部进入平和,分别驻扎于九峰镇及秀峰乡等地,并将因重伤而逝的25师参谋长游步仁葬于平和,4天后该部取道闽西进入赣南。”

10月10日,部队途经平和长乐乡、秀峰乡后,来到该县芦溪镇秀芦村。翌日,朱德、陈毅在秀芦村蕉和厝祖祠(陈氏家庙)组织召开干部会议,当地革命武装领导人卢肇西(时任闽西农民运动与红军领导人之一)、陈彩芹(时任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县农协委员)以及秀芦村党组织农会负责人陈耀彬、陈良高、陈五屘等人到席。会议确定了下阶段行军路线,决定向龙岩永定前进。10月12日,部队离开秀芦村进入永定县境内。为避开盘踞于广东东江、福建漳州、福建龙岩之敌,起义军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穿越闽粤边界,全速向西挺进,直至抵达江西省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

为了纪念这一段革命往事,我的老家将当年朱德住宿的那一座青砖古厝进行全面修缮,在大门门楣挂上“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牌匾。纪念馆开馆以来,游客们纷至沓来,如今已经成为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寒暑假期间,我每次从县城回到老家,都会走进这座青砖古厝,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故事。

后来我下定决心参军报国,与在朱德纪念馆接受的教育熏陶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作为一名现役军人,我要继续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紧握手中枪,在军营里立新功,为祖国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