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军兴军征程上
我们听到了战友们频频传来的捷报
我们读到了军营里涌现出来的故事
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
《奋斗强军故事会》
讲述中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生死线上的抉择
“糟了!是延时弹!”
念头刚刚闪过,就听到“哐”的一声
他的头部被退出炮膛的弹药筒砸中
又被推到身后的铁架上
眼前像电视机关机一样
顿时一片漆黑

在昏迷了7天后
他醒来的第一句话是
“那发炮弹呢,击发了吗?
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也受伤了?”

这个在实弹射击中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主人公叫余闯
1997年
余闯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从小
他就是听着爷爷的战斗故事长大的
儿时的很多记忆都模糊了
但爷爷腰上的伤疤和他最爱讲的故事
他记得很清晰
自那时起
参军入伍的愿望
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2014年9月
他如愿穿上军装
上等兵时
余闯作为全旅唯一的义务兵预备炮长
参加专业比武,取得第一名
下士第一年
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
成为“全旅最年轻的炮长”
2017年底
单位换发新式装备后
余闯又成为第一批新式装备的教练员

他说:
“军人,就是为战场而生,
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
新一代的士兵在战场上敢于牺牲一切,
决不辜负使命,
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

你的样子
庚子年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联勤保障部队医疗战线的勇士们
按照部队党委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
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的总要求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奔赴武汉执行救治任务
他们中有医生
有军嫂
还有一个刚订婚的年轻军官
......
他们身份不同
但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
他们共克时艰
冲锋在前
这是第940医院和他们的故事
刀尖舞者的高光时刻
说到高光时刻
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
比如金榜题名、获得大奖
......
对王勇来说
从招飞入伍到成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再到舰载机飞行教官
都是他的高光时刻
舰载机着舰
如同刀尖上的舞者
每一次降落都是生死考验
“准备接收歼-15飞机
准备接收歼-15飞机”
上午八点
航母辽宁舰上响起广播通报

飞行学员张宇亮驾驶歼-15,
调整姿态、放下尾钩、对正跑道……
随着“嘭”的一声
战机尾钩牢牢挂住了第三道拦阻索
在辽宁舰甲板上划出了一个巨大的“v”字

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
随着最后一架次飞行结束
全部学员顺利通过航母资质认证
那一刻,塔台里欢呼了起来
大家互相拥抱、互相握手、互相致意
对飞行学员来说
这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
作为团长和教官
这一刻也是王勇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今天
在辽宁舰的飞行装具室
有一面照片墙
上面记录着每一位
完成航母资质认证的飞行员
见证着他们在英雄的航迹上
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壮举
这种“敢闯敢创、敢为人先
求实求是、求稳致远”的精神
将激励一代代舰载机飞行员
无惧风险搏击海天

大凉山,我爱你爱得深沉
从大山中走出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布哈
有两个心愿:建功部队和建设家乡
2017年年底
全军坚决响应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号令
武警四川总队率先把战旗插到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的四川大凉山梭梭拉打村
布哈第一时间请战
只身一人,穿着军装
一支笔、一个本,走村入户
听民声、摸实情

在梭梭拉打村扶贫的1000多个日子里
布哈和支部班子一同
为梭梭拉打村制定了三年规划
为151户贫困户
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
请来专家会诊
敲定了大棚种植、生态养殖
彝族刺绣、高山蜂蜜等5大产业
产业扶贫带动了全村脱贫
仅用一年的时间
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户均增收8000余元

布哈说
是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日益强大起来的祖国
使他梦想成真
未来
他将继续心怀
感恩之心、反哺之情、奋斗之志
走好今后的军旅路
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镌刻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节目中
我们看到了余闯的闯劲
记住了王勇的拼劲
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无畏
读懂了彝族军官布哈对大凉山的爱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奋斗强军故事会》
播出频道:CCTV-7国防军事频道
播出时间:每周五 13:06
(文中图片均为视频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