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教员,为战育人
立三尺讲台
传政治之道,授强军之业,解人生之惑
武警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大学党委首长关于“抓内涵、上质量”的指示要求,自3月中旬至5月上旬,组织全体教员以“抓内涵、强能力、促提高”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
紧跟时代发展
紧贴岗位标准
紧盯练兵备战
全员发动,全面覆盖
全员准备,全体提高


聚焦实战搞教学
以战领教,导向明确
课程围绕培养打赢军事人才进行设计
教案着眼打仗需求准备
每堂课力求结合武警部队使命任务
着力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和任职能力
把国史、党史、军史融入课堂
努力培育学员政治信念
爱国情怀和战斗精神




比中强能促教学
比“新”:课程设计思路新、教学方法手段新
比“活”:灵活讲授、用活教材、教活学员
比“实”: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过程真实
比“趣味”:教学环节不断激趣,学员兴趣不断激发
比“激情”:用激情去感染、点燃学员热情


集思广益解难题
军校专家教授把诊问脉
查找问题短板,进行总结解惑
发挥专家治学特长
调动教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成绩公布



专家点评
李 杰:“教战”比武,教的是课程,立的是标杆,创的是品牌,谋的是打赢。此次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的教员比武,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具体组织有板有眼,教员讲授有滋有味,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真正做到了积累经验、锻炼队伍、营造氛围、选拔人才。点赞!
战仁军: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员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此次竞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制定竞赛计划,全程跟踪听课,指导竞赛工作。教员认真准备讲稿,精心制作课件,精雕授课内容,全员积极参与。参赛采取“个人和团体”两种形式,赛出了合作;竞赛采取“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赛出了水平;评委采取“院内与院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赛出了公平。
庄弘炜:军队院校必须锁定明天战场,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努力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让学员能够“从院校直接走向战场”。作为军校教员在教学内容上 ,一定要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聚力研深研透作战问题,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清楚,把部队急需知识讲明白,真正让教学聚焦战场,紧贴部队,面向未来。
李其祥:这一次教学比武竞赛活动鲜明特点是:一是课程教学聚焦实战,结合改革最新成果,结合部队实际,结合装备最新发展,军味、战味浓厚;二是教学科研相结合,许多教员把自己的多年科研成果融于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三是注重课程思政,多数教员主动把国史、党史、军史融入课堂,真正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个人心得

如果你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她可能让你感到无奈;如果你把教书当作一种事业,那么她就是给你动力的恋人。教书即是个体劳动,更是群体劳动,是一群老师在辛勤地教育着一大群年轻人。工大是打造优秀教员的摇篮,而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团队,更是青年教员迅速成长的平台。机械基础教研团队是老中青相结合,老教授有责任传帮带是主心骨;青年教员思维活、创新多是团队的血液。团队成员互帮互学,共同成长。一个人走可能会走得很远,但一群人走会走得很快。
——马一民

在军事院校改革大背景下,以此次教学比赛为契机,我们团队在以往课程教学设计基础上,结合最新改革要求、更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通过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改革了教学手段,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目标贯穿课程教学设计始终。通过比赛,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与突破。后续,团队成员会继续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教学内容的动态创新,为推动军事教育与时俱进做出应有贡献。
——商 鹏

本次教学比武我们团队群策群力集智合作,展现了团队整体实力,促进了教学经验交流,增强了为战育人信心。今后,我们将以此次教学比武为契机认真总结,巩固发扬,克服不足,争取再创新高。
——师毓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的呈现往往需要在讲台下对整门课程反反复复精心打磨。本次教学比武充分展现出学院对我们教员队伍教学能力的重视,通过专家点评、提问答辩等环节启发团队思考课程薄弱环节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比赛都是一种磨练,每次磨练都是一种成长,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
——冯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