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警8663部队在担负跨区维稳任务过程中,根据各驻点实际,分期分批组织团营连三级主官深入各执勤驻点蹲连住班。蹲点干部在执勤一线发现解决的一系列“冒热气、接地气”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作风连着党风,只有身入一线,研究官兵所想,服务官兵所需,才能拉近与一线官兵的距离,确保任务高标准完成。
不久前,蹲完连的该部政委张统辉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基指。部队担负跨区维稳任务以来,张统辉利用2个月时间陆陆续续蹲遍了所有执勤驻点,留下了不少蹲连故事。
一天晚上,蹲连的张统辉偶然看见一张岗哨表:由于执勤任务重且兵员紧张,从当日夜间23时到次日8时30分,安排了5班岗,最后一班岗与连值日交接。如果心不细,谁也看不出哪里不对劲。作为一个老基层,张统辉却一眼发现了问题:双休日推迟半小时起床,而开饭时间却不推迟,照此推算,最后一班岗要么没时间吃口热饭,要么没时间整理内务。周六早晨,他起床后留心观察,不出所料,站末班岗的战士换岗后在宿舍泡方便面。
“一定要让战士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张统辉把想法告诉了连队干部,又给驻点领导打电话,请他们统一对末班哨交接时间进行了微调,问题迎刃而解。有的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偶尔吃吃泡面也没什么。但战士心里却暖洋洋的,不仅是因为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还因为自己的小事被装进了心里。
“虽然驻点上营部连部与班里只有一墙之隔,但许多问题只有住在班里才能听得到、看得到,住在一起战士们才能接纳你、认可你、接近你。”张统辉说。
执勤站岗,对一线战士如一日三餐。日前,该部某执勤驻点的夜间排哨经验在各驻点中得到推广。
排哨方法的改变,源自该部一营长李永昊一直与战士同吃同住。部队刚到达,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官兵们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但连续两个晚上,住在班里的李永昊都被哨兵叫醒,原因竟是当班哨兵把他当成了下一班哨兵。每次被叫醒,李永昊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入睡,仔细观察,其他被叫错哨的战士也一样。
经过分析发现,容易叫错哨的原因主要还是排哨联系实际不够。李永昊从文书那里了解到,每次排哨都是全连统一调配,士官带哨,列兵辅哨。这样做的好处是每班哨至少有一名老兵带哨,以应对突发事件,但缺点是战士容易叫错哨。主哨战士的数量和辅哨战士的数量不一样,两个哨兵很容易错开班级,负责叫哨的辅哨又多是列兵,晚上要在全连寻找哨兵,就很容易出错。
找到原因后,李永昊在交班会上组织大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对排哨制度进行了调整。他们在二人组哨至少有一名老兵带哨的基础上,按照班级上下铺或者左右铺组合的顺序排哨,士兵叫哨时直接回到自己班级叫醒下两个床位的战士,从而有效避免了叫错哨的现象。
小事见用心,细节看改变。“不深入一线就不会科学指导。”李永昊介绍,通过蹲连住班,他们对哨兵夜间执勤情况进行了深入摸排,规定哨兵夜间执勤着胶鞋,并将走廊电灯的声控开关换成了电源开关,确保了一线执勤官兵的睡眠质量。
从班务会到连务会,《内务条令》对基层行政会议都进行了详细规范,但在基层落实起来却时有出入。蹲连住班的指导员张磊参加班务会时发现,有的班务会内容和连务会的内容大体相同,实打实地成了“传话筒”。
“条令规定班务会主要检查小结一周工作。”张磊说,班务会应该结合全班任务实际来讲工作,不能开成连务会的翻版。深入调查后,他发现,一些班务会开成“班长会”“传达会”“批评会”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班长忽视了班务会的作用,没有结合本班工作和人员思想实际开出特色。
为此,他趁热打铁,组织所属各班班长围绕班务会会前准备和会议实施进行专题培训,对班务会的组织程序和思想交流准备进行规范,把班务会既开成工作讲评会,又开成思想交流会。
“班务会是最小的行政会议,开得好与不好不只是一个会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整个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生成。”张统辉介绍说,他们还对班务会、排务会、连务会和军人大会进行相应规范,让基层的各个会成为战士成长进步的“小课堂”、战友相互鼓励的“加油站”和官兵相互监督的“公示栏”,有效促进了任务完成和部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