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这对父女军工人在天山脚下的军营团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蕾 郭青松 杲跃吉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9-21 03:01

秦俭和女儿秦京津、妻子赵彦苓的全家福。钟立龙摄

女儿说——

有个当军工人的父亲,想你时你在远方

初到天山,高原烈日异常毒辣。厂房外停机坪上,女儿秦京津一身蓝色工装,蹲在机腹下检查改装线路,原本细腻白润的脸被烤得通红。

“戴上这顶帽子吧!”父亲秦俭递过准备好的圆形迷彩遮阳帽,女儿接过帽子开心地点了点头。“从记事起,父亲的印象就很模糊,都是从别人嘴里听到他的故事。”秦京津说,从10岁起,她就很少见到父亲,长大后,她才知道父亲的工作。听着父亲的那些故事,她渐渐对航修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工厂组织观看学习外场军工人的视频,秦京津第一次看到外场工作的父亲。视频里,父亲那双布满冻疮的手,让秦京津深受震撼。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那年寒冬,父亲奔赴齐齐哈尔,执行外场保障任务,当地气温低至-30℃。需要改装的飞机在外场等待进厂房,但厂房内几架飞机正在做定检,场地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飞行任务,秦俭当即决定就地改装。他把工具箱往雪地上一放,便爬上飞机大干起来……3个小时过后,打下手的战士换了两三拨,老秦就是不下飞机。等改装完成时,他的手脚冻得失去知觉,硬是被官兵从飞机上抬了出来。

“为什么这么拼命?”看着老秦满是冻疮的双手,官兵既敬佩又心疼。老秦笑着说:“不改装完,我怎么放心你们驾驶飞机执行任务呢!”

像秦俭这样的军工人还有很多。无论是高山海岛,还是戈壁荒漠,他们把一腔热血投入到强军事业中,像军人一样,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秦京津说,生在军工之家,长在军工大院,爷爷奶奶干了一辈子军工,爸爸妈妈也是“战鹰”守护者,但自己对军工人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过程。

选择了军工人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有一年国庆节前夕,秦京津听说父亲要回家过节,想到父亲即将兑现全家出游的承诺,一连兴奋了好几天。没想到,就在秦俭返程的那一天,秦俭打电话给妻子说:“临时有紧急抢修任务,我已经把车票退了。你带孩子出去旅游吧,别让女儿失望。”

“那时候我并不理解,也埋怨过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任务比他唯一的宝贝女儿还重要呢?”大学毕业后,秦京津来到父亲的单位工作,才体会到军工人随时待命的状态。

手机铃响了,他们就像出膛的子弹。不管是雪域高原还是沙漠戈壁,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哪里有需要,就第一时间战斗在哪里。手机不响铃,他们就像闹钟一样等待唤醒,出门也不敢走远,行李放在办公室,随时出发。渐渐地,秦京津理解了父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