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先锋飞行大队”“第一”离打赢有多远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于春光 李建文 郝茂金 刘汉宝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9-28 03:16

经历一次次头脑风暴,我们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宿舍里,飞行员么志强一言不发地坐着。他还在反思:自己在空战中的“英雄壮举”,为啥挨了一顿批评?

刚刚进行的一轮空战对抗中,战斗进入胶着状态,胜败难分。最后,血气方刚的么志强为掩护长机,驾机“冲”向对手,两败俱伤。

“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国家培养你,是让你夺取胜利的,不是让你在关键时刻一死了之的。” 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张威说的每个字都像一枚钢针,深深地刺痛着么志强。

“自己牺牲了,还怎么跟敌人战斗,何谈打胜仗?”站在飞行一大队首任大队长李汉的雕像前,飞行员们思绪纷飞。走进新时代,装备新了,底气更足了,飞行员不仅要具备勇气和胆气,还要更有头脑。

反复研读《孙子兵法》,飞行一大队飞行员体会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靠心平气和的说服,而要靠克敌制胜的力量去慑服敌人!

在飞行一大队走廊的天花板上,每隔四五米就挂有一块“警示板”,飞行员无论从哪个方向通过,一抬头就能看到这样5句话:

“作战对手在哪里?”“他们是什么装备?”“他们是什么水平”“他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这一连串问号,仿佛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鞭策着飞行员时刻保持警醒。在一大队人心中,随时能升空、升空就能作战的意识早已根深蒂固。

备战与被战,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宁可备而不战,决不可无备而战。”这种夙兴夜寐的强烈忧患,体现在每名飞行员的匆匆脚步里。

一次,张威意外发现,某种态势下雷达装备算法如果作某种改进,可以有效提高作战效能。

他把想法反馈给伴随保障的工厂专家。专家两手一摊:“这型雷达功能已经开发到极限了,不换装备,问题不可能解决!”

张威的倔劲儿上来了,一连找技术人员辩论了5次,终于把对方说服。

像这样的碰撞和交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飞行一大队,大家尤其重视学习中的交流碰撞,也总是能从中升级自己的思维,收获全新的认知。

说起变化,张威自豪地说:“这几年,我们飞行员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了。”

他的“朋友圈”里,有雷达、地导、电抗等部队的战友,有科研院所的专家,还有陆军、海军等多军种的人员。

这几年,飞行一大队飞行员只要出去疗养或培训,都会挤出时间去附近的科研院所学习,捕捉新军事革命最前沿信息。他们共研究发表26篇军事理论文章,探索10多套成型战术战法,提出76条装备改进建议。

晨曦微露,旭日欲升。张威望着停机坪上一排蓄势待发的战鹰思潮澎湃:“经历一次次头脑风暴,我们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