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永葆革命初心的英雄颂歌 ——关于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的笔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朱向前 朱秀海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4-14 15:35:28

永葆革命初心的英雄颂歌

——关于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的笔谈

朱向前:大约7年前,也即朱秀海将满60岁之时,笔者曾与他有过一次对话——《六十再识朱秀海》,颇有刮目相看的喟叹。彼时朱秀海正埋首于电视剧创作。正当笔者为多一名优秀编剧而欣喜,又为也许流失了一位重量级军旅作家而担忧时,朱秀海出其不意的同时推出了两部新作:一是散文集《山在山的深处》,二是古体诗集《升虚邑诗存》,以其对俄罗斯文学丰赡而辽阔的透视、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精湛的修养而令人吃惊,感觉不啻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朱秀海。在对谈的结尾,笔者以围棋作喻:当代作家中,大部分在花甲之年已进入收官阶段,而朱秀海却还在“大飞”布局,创作雄心高不可测,预言朱秀海若回归纯文学创作,还能走得更远。

7年之后,几乎同时收到秀海两部长篇小说新作——《远去的白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2月)和《兵临碛口》(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3月),加起来约一百万字。尤其是《远去的白马》,小说人物之丰满、笔调之空灵、节奏之从容,气势之宏阔、意涵之隽永,再次让我见识了朱秀海的创作后劲和活力。

《远去的白马》是一部弘扬革命初心的英雄颂歌,也是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礼之作。小说塑造了赵秀英这个具有强烈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赵秀英身上洋溢、凝聚着一种舍生取义的“大爱”。她在每一次面对人生抉择时都选择了成全忠义的艰辛长路,放弃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便捷小径。她始终以一个编外战士的身份参与解放战争,事实上从头至尾只是个老百姓,但她对革命有着朴素、单纯而又坚定不渝的信仰。作家塑造了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妇女形象,作为无数普通老百姓的缩影,以小见大,以一人见千万人。她和他们,始终对美好未来有着无限的热情与憧憬,这个庞大群体的精神特质凝聚成无法摧毁的磅礴力量,从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绝境中一路逆袭,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证实了“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个深刻的主题经由对赵秀英传奇命运的演绎,最终脱颖而出,照亮了全书。

与朱秀海20年前的高光之作《音乐会》不同,《远去的白马》中,战地交响乐出现了“变奏”。作家在宏大、壮阔、激越的主旋律之中不时穿插以明亮、轻快、活泼、优雅的抒情慢板,使之疾徐相宜,轻重合度,张弛有节。朱秀海让笔下的人物见缝插针而又恰逢其时地体验了深沉爱意、领略了世间温情。书中最重要的意象——白马的引入,不仅巧妙地勾连起情节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内化为书中几位重要人物的精神寄托。故事在不同阶段反复引用古代大诗人关于白马的诗篇,如曹植、李白、沈约、徐悱、鲍照等人的《白马赋》,颜延之的《赭白马赋》等,这是作家朱秀海同时也是故事中人对于精神价值的诗意追寻和表达。白马的象征意义是多重的。它寄托着赵秀英心中对爱情的无限热望,代表着战友之间无私而纯洁的同袍之情,更彰显了朴素的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事业的至高信仰,对于革命终将成功的必胜信念。

如今,当我回望朱秀海所建构的一系列文学景观,已经可以用“蔚为壮观”来形容了。颇可庆幸的是,多年来的影视剧创作没有消磨掉他的文学斗志——他是编剧中少有的把电视剧当做长篇小说来写作的人。朱秀海对党史、军史如数家珍般地研读与深察,不懈怠地长期创作实践,使其同时打通了小说、影视、诗词和散文的边界。经过时间的沉淀,他的文学素养更趋全面,人生经验、思想高度,足以支撑他的创作走向更加高远而辽阔的文学臻境。

朱秀海:《远去的白马》来源于革命战争中三个女英雄的故事,小说人物是有原型的。在采访方面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前后13个月里,我行走了11个省市,采访了130多位历史见证人,听到了很多具有传奇性的故事。小说中,我写到的这个团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真实经历令我感到极其震撼。在缺乏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面临新的战场环境和战争态势,他们当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次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成长、成熟,最终成为一支经得起严酷战争考验的劲旅。更令我心潮澎湃的,是小说女主人公赵秀英的人物原型的故事。最早,我是在听一位参加塔山阻击战的老英雄——书中的姜团长讲述塔山战斗时讲到她的。如书中的赵秀英大姐一样,这位胶东老区的女村长在大军渡海到东北时随着部队到了东北参加战斗。这勾起了我对之前采访过的一位女村长的记忆,不知为什么,我会想到她们非常可能是同一个人,至少是同一类的女村长、女英雄。遗憾的是,解放大军“入关”后,这位女英雄就从我的采访对象的讲述中消失了,我需要重新找到她。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后面的采访中,我在沂蒙山区意外听说了一位从东北返乡的女支前英雄的故事,小说后半部赵秀英大姐的经历,基本上就是这位女英雄的经历。我为了这一次的发现,心情无比激动,辗转反侧,一夜难眠。这样,三位女英雄很自然就在我的心中成为了一个人,一位在人民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的革命者。她来自中国社会的最基层,是革命者也是人民,而更加让我夜不成寐的是,我想到了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不知有多少位像赵秀英大姐这样的女性本着她们对中国革命的朴素和真诚的理解,本着为中国革命成功牺牲一切的初心,投入到了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中。多少人捐躯沙场,只有少数人留下了名字,更多的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即使是那些少得可怜的幸存者,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仍然有很多人像书中的赵秀英大姐一样承担着牺牲,无怨无悔地生活在乡间,和最基层的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他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坚守着最朴素的革命者的立场,那就是与人民在一起,作为人民本身而生活,同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此在我的心底扎根,女英雄的形象在我的心底潜滋暗长,我需要长时间地咀嚼这个故事。终于,我的心能够平静下来,写出他们的英雄故事。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事实上,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人民的力量?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叫人民共和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我把自己的思考融入了这部书里。现如今,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生活的一代老英雄们仍然健在的越来越少。他们怀着自己的初心,完成了他们那一代人的使命,无愧于革命者的称号。《远去的白马》是我作为一名军人对前辈英雄的敬礼。远去的是白马,无法远去的是他们创立的功业。他们的精神和风骨,值得我们这些后辈永远怀念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