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读厉彦林长篇报告文学《沂蒙壮歌》:弘扬新时代的沂蒙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魏然森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2-06-11 08:03:09

弘扬新时代的沂蒙精神

——读长篇报告文学《沂蒙壮歌》

■魏然森

从革命火种的播撒到抗击侵略的英雄壮歌,蒙山沂水间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继《延安答卷》之后,生于沂蒙、长于沂蒙的作家厉彦林又以一部厚重的《沂蒙壮歌》(山东文艺出版社),书写了新时代的沂蒙精神。作品用散点透视的视角,全景式展现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宏大历程,同时嵌入了沂蒙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乡村振兴,对沂蒙精神在内涵的延展、红色血脉的延续、时代价值的取向几个方面,均做了详细的梳理与真切的呈现,创作了一部弘扬沂蒙精神、发展沂蒙精神、提振沂蒙精神的精品力作。

仔细捧读《沂蒙壮歌》,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紧扣时代脉搏。作家立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历史性命题,展现了沂蒙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党建引领、不忘初心、勇于奉献、敢于实践的精神风貌,奠定了立意与主题抒写的大基调,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以及党群同心、血脉相连的依存关系。

其二,采访深入扎实。作家走进乡村田野,踏遍故乡青山绿水,以大量的人物采访及资料查阅,让笔触从红军到红嫂,从老党员到年轻干部,从重要领导到普通群众,一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品以独特视角,亲和、自然、贴切地叙述他们的命运和故事,既有作家从里至外的真诚与坦诚,也有字里行间的感动与思索。

其三,情感饱满热烈。厉彦林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沉的爱。当他拿起笔来抒写这片土地时,笔端倾注了全部的真情、热情与激情。因此,所有文字都有着恒久的温度和诗意的抒发;所有的情节都感情饱满、动人心弦,更不乏一个个令人热泪盈眶的篇章。捧读作品,仿佛在与作家的心灵进行近距离对话,听得见“嘭嘭”的心跳,望得见满眼的泪花。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四,手法匠心独运。厉彦林处理素材的能力让人感佩。写这部作品如同拍摄纪录片,之前获取了数以万计的素材,如何使用则是体现作家能力水平的关键。厉彦林独具慧眼,在浩如烟海的原始素材中挑金拣玉,然后构筑起一座光芒四射的大厦。我们进入这座大厦就会发现,作品是那样的匠心独运。他将沂蒙精神交汇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让大量细节与生动事例交织,让描写、抒情、议论相生相发。作品谋篇布局丰满充盈,内容行云流水,令人叹服。

其五,注重经验总结。作者的这样一部用心之作,它的价值不单是文学本身的意义,还有作家通过对沂蒙老区乡村振兴探索与开拓理念的挖掘,以及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机制的有机凝练与概括,为今后探索乡村振兴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发展的模板与蓝图。

其六,着眼精神传承。伟大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沂蒙人民经过长久的锻造与锤炼产生的,它需要不断地赓续与提振。厉彦林的这部《沂蒙壮歌》承载了这样一项重要任务。作家在文本叙述中进行了自觉的阐发,通过大量人物的成长经历、思想意识的转变与升华,让沂蒙精神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与时代感。沂蒙人民创造的辉煌昨天与今天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就相互呼应,闪烁着耀眼光芒。

《沂蒙壮歌》是一曲雄浑、昂扬、奋进、激荡人心的壮歌,是从八百里沂蒙大地谱写出来的主旋律,是新时代、新内涵、新特征的高音部,是宣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