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强军风貌的文学长廊
■汪守德
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强军文学作品选(2012-2022)》的面世,可以说是军队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件重要事情。仔细翻阅这套分为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的三卷本作品,我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收录在书中的作品,有的是长篇节选,有的是独立成章的中短篇作品。这些都是从10年间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都是以强军为主题的潜心创作,无不体现出军队作者对火热军营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独特发现,是新时代奋斗强军的忠诚记录,是战鼓隆隆般催人奋进的嘹亮号角。
这10年,军队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文学创作,面对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蓬勃局面,如何以新的姿态创造出新的作品,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如何以文学的形式记录强军征程的艰苦卓绝和波澜壮阔,激励和鼓舞当代官兵的战斗精神,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这对于每一名军队文学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认清和承担的时代课题。
从这套文集中,我们看到许多近些年来依旧十分活跃的老作家,都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强军题材的文学创作,拿出了高质量作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新面孔,他们也是竭尽全力地进行有激情、有深度、有质量的写作。这是令人欣喜的,说明军队的文学事业后继有人、未来可期。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是卓有成就的知名作家,还是身在部队各个岗位、用空闲时间写作的业余作者,都将军队文学创作事业视为自身的应担之责,将文学作为反映历史、抒发豪情的载体,满腔热情地肩负起繁荣军事文学创作事业的使命任务。
阅读文集中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军队生活十分了解与熟悉。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者对军队生活的深入。无论是组织的统一安排,还是自身主动积极地去基层了解,大家都念念不忘军队文学创作的初心和根本,将军队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不断地向生活出发、同部队靠近,执着地往深处扎根,真正做到既是“身入”,也是“深入”,更是“心入”。他们到现场真切了解军营生活,认真倾听广大官兵的心声,敏锐感受军旅思想的脉搏,及时发现生动感人的故事与人物,从而为强军文学的创作掘到了丰富的矿藏,并激发出自己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作者们以扎实的军营生活为基础,以宏阔的境界、磅礴的激情和飞扬的文采,写出一篇篇反映新时代强军事业伟大壮举和官兵崭新风貌、具有明确政治表达和厚重思想承载的作品来。
看得出来,这套文集中的每一位作者都是以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文学形式进行创作的。无论是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何种体裁,作者都是结合个人经历,深情地讲述强军故事。每个作品都散发出军队战备训练和军营日常生活的浓郁气息,可以说是角度新颖、内容真实,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这些都与作者们在创作上的倾心与着力密切相关,显示出他们一以贯之、严肃端正的创作姿态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同时也能看出,无论是长期写作有着丰富经验的作者,还是虽年轻却有高远创作追求的作者,在热情拥抱这个时代的同时,他们不满足固守在自己已达到的创作高度,而是努力让自己的思想与观念、行动与作为,融入强军事业奔腾不息的洪流之中,用无限的激情为时代纵情歌唱,用更优秀的创作回应这个伟大的时代。
从这套文集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军队建设的新进步、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是当军队文学直面强军事业的火热实践时,最应进行的真实、生动、鲜活的表达。如今,实战化训练不断向全维拓展、向新质跃升、向体系推进;亚丁湾护航、国际维和、跨国救援、全球航行、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中国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走出去。这些振奋人心的变化都忠实地呈现在军队文学创作者的笔下,字里行间也洋溢着他们对强军事业发展成就的自豪与兴奋。同时,他们也对现实中仍旧存在的问题现象,以文学的方式进行呈现,并表达着批判的态度,体现出他们执笔为剑、助力强军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时代强军文学作品选(2012-2022)》这套书籍,宣扬的是我军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记录的是人民军队奋力实现强军目标的铿锵足迹,塑造的是当代军人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阅读此书,广大读者能深刻了解军队建设发展的可喜现状,也有利于进一步鼓舞官兵奋斗强军的信心与斗志。同时,作者在作品中努力体现军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致力于深化军队生活中人情人性的描写,并把对于军旅人生最深刻的热爱与思考注入作品。这有助于军事文学作品审美层次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仅使之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学写作经验保留下来,更能激发出广大读者对国家和军队热爱与崇敬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