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邱骏:井研县最早的党组织创建人

来源:青神县委县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05-02 17:17:32

邱骏(1911—1935),又名邱正林,党内化名老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研县最早的党组织创建人。1934年12月14日,邱骏参与领导青神县西山红军武装斗争,因失败不幸被俘。1935年1月22日,邱骏被国民党反动派斩首于青神县城凤阳门外凉水井,时年仅23岁。

邱骏出生于井研县南关外鸡市巷,祖父邱道传继祖传田产,兼营酒房、油房、盐灶等,到父亲邱固夫经营时已衰败,后倒闭,仅靠祖上田产、地产维持生活。邱骏母亲胡氏系家庭妇女,养育子女5人,邱骏排行老二。幼时,家庭经济已日趋拮据,生活维艰,遂迁居城外南川庙许家湾。父亲死后,全家再迁东林乡石灶儿,并收回部分田土自耕维生。

邱骏8岁时被送至三伯邱甫嘉处读私塾,老师孟德高乃同盟会老会员,耿直刚毅,富正义感,常对列强侵华、政府腐败、社会黑暗及不平等现象自怨自叹。授课中,老师常以“辛亥革命”事理相教,邱骏受益匪浅,常怀报国之志。他喜欢活动,敢于斗争,好打抱不平,老师夸他有“李逵之气”。

邱骏13岁考入井研县中学,其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如滚滚洪流,席卷全国,旅外归井的新青年李嵩高、廖次山等在县城东岳庙办起一所“私立六译公学”。学校推行新制,反对封建,实行男女合校,废除体罚,提倡师生平等,还组织师生参加劳动、演文明戏、办壁报、搞军事演习和举行周末同乐晚会。邱骏转入该校后,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仅接受了新思想,组织能力也得到提高。“六译公学”的进步思潮,冲击着腐朽的制度和封建礼教,因而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反对。他们勾结官府,指控新学“赤化”学校。不到一学期,反动政府即以“有共产党操纵嫌疑”的罪名勒令查封该校。

1930年,邱骏回到井研中学读书。当年下学期,不学无术、曾在缽林场搞过迷信活动的吴树元,倚仗恶霸叔父、县参议员吴辛臣的权势,当上了井中校长。顿时舆论大哗,井中师生愤而自动停课,起而联合哄逐,迫使当局撤换了这位“三天校长”。由于邱骏在这次活动中最积极,学校以“煽动学潮,不守校规”之罪名,将他挂牌开除。

1931年上学期,邱骏在其姐邱囊颖资助下,考进乐山嘉属联中。下学期开学时,他因学费遗失,经朋友介绍到乐山县平江乡板桥铺小学教书,同时深入群众,从事农运活动。

1932年底,中共四川省委派李亚群到乐山、井研一带检查工作,并与邱骏作了交谈,了解了邱骏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李亚群在返回成都后,将邱骏的情况向省委作了汇报。1933年初,邱骏到成都,由李亚群介绍,邹风平监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组织关系转到乐山特支。邱骏回乐山后,被特支安排在乐山铁蛇坳(青龙场)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往来于井研、乐山之间,先后在井研城区、周坡、来凤等地建立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同年夏,邱骏介绍井研县周坡小学校教师刘柏吾和丝厂工人贾吉昌入党,不久建立了中共井研县拱辰乡党支部。同年7月,为了分化、掌握国民党武装,搜集敌人情报,邱骏派冯伯勋打入井研县精选队,当了班长,并发展了5个党员,建立了党小组,获得重要情报,为党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3年5月28日,邱骏担任中共嘉定中心县委委员。同年秋,团省委巡视员李继光被捕叛变,供出嘉定中心县委,井研县政府准备派精选队逮捕邱骏。邱骏得悉逃离虎口,几经周折才找到党的领导。党组织根据当时情况,把邱骏分配到中共青神县委任组织委员,同毛慈影等人在青神农村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农会,发展会员。

1934年9月15日,中共青神中心县委建立,邱骏任军事委员,和其他同志一起,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积极开展青神县西山红军武装斗争准备工作,动员农民打造和购买枪支、手榴弹、马刀等武器。12月13日晚,中心县委在土主乡程祠堂成立青神西山红军,邱骏任红军武装副总指挥,并代表中心县委作武装动员报告。14日上午,邱骏参加了中心县委在土主乡王绍清家召开的骨干会议,研究了具体行动计划。

1934年12月14日晚上,邱骏和中共青神中心县委的其他领导人共同组织领导了青神西山红军武装斗争,后遭到敌人的包围进攻。邱骏和毛慈影率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邱骏等25人当场被俘。

邱骏被敌人解送夹江审讯期间,严守党的机密,视死如归。敌人对邱骏无可奈何,将他先解送眉山,后又转至成都督署进行审讯。反动派采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等手段劝其叛党,均遭到邱骏的严词驳斥。

1935年1月20日,敌人将邱骏等人从成都押回青神处决。22日,邱骏告别了狱中难友,沿街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昂首挺胸,走赴刑场。在敌人的屠刀下,邱骏在青神凤阳门外凉水井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邱骏慷慨就义后,遗体由家人抬回井研县,葬于古家沟石灶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神县人民政府追认邱骏同志为革命烈士。1983年底,井研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整修了邱骏烈士坟墓,并竖碑勒石,教育后代,永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