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王于洁:坚定地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道路

来源:“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9-30 08:59:25

王于洁(1901—1937),原名王定青,化名吴梅,福建仙游榜头镇前溪村人。他3岁丧父,姐弟3人由其母抚养。由于家庭贫困,读初中后就到蔡京小学任教。1921年春,考进北京新华大学。次年转考北京高等警官学校,1924年秋毕业,被派往福建省警务处见习。翌年,调至将乐县任警官。因不满社会现实,上任不到两个月便愤然弃职回乡。

1927年4月,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遭通缉追捕。陈国柱从莆田转移仙游,蛰居王于洁家里。在陈国柱教育下,王于洁同年11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坚定地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道路。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他走乡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1927年底,中共仙游县委成立,王于洁任县委组织部长。时逢仙游反动政府勒收鸦片捐,逼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对此,县委决定开展抗捐斗争。王于洁首先在东乡发动群众捉拿包捐者,勒令其退还浮捐。东乡抗捐斗争波及了榜头一带几个乡村。接着,王于洁等人又因势利导,在城区各校组织学生反对横征捐税。1928年5月4日,抗捐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并捣毁烟苗局长楼房,冲进县政府大楼。

抗捐斗争蓬勃发展使反动政府惊恐万状,他们派兵镇压,杀害了进步教师黄金秀,通缉追捕王于洁等人。在陈国柱安排下,王于洁等人从仙游转移莆田广业山区,与陈天章一起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莆田人民游击队,陈天章任队长,王于洁任指导员。该地区兵匪勾结,鱼肉乡里,莆田人民游击队决定开展除暴斗争。王于洁率队首战岐山,打垮易祖应民团,继之智袭溴柄岭,拔除各哨卡,连战皆捷,扩大了武装力量。是年冬,陈国柱调离莆田,县委书记由王于洁接任。1929年春,红四军入闽,莆田县委决定革命斗争从山区农村向平原城市发展。王于洁亲自赴莆田县城和涵江等地,发动群众开展罢市、罢课、罢工斗争,建立工会、互济会等革命组织。

1930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王海萍、巡视员邓子恢到莆田指导工作,传达省委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的指示。在邓子恢的指导下,中共莆属特委和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于11月成立。邓子恢任莆属特委书记,王于洁任特委委员兼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莆田、仙游、福清、惠安四县均隶属特委统一领导。随之,这四个县区在特委领导下,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土地条例》。

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惊震了国民党当局,他们纠集驻莆田的海军陆战队、县常备队及地方民团共800多人,首先向莆田外坑地区“清剿”。因敌我力量悬殊,反“清剿”斗争受挫,苏区受摧残。在此紧要关头,王于洁赶到外坑苏边地下交通站,将邓子恢同志及突围部队接应出境。不久,邓子恢离开莆田,王于洁接任莆属特委书记。1931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召开各地党的领导人会议,会上确定莆田恢复县委建制。王于洁遵照省委会议精神,组建了莆田县委及红军游击队,并担任县委书记。

1932年,莆田、仙游两县的国民党新军阀何显祖与林继增,为争地盘而重新开战。他们将日益加大的军费开支转嫁在农民身上,广大农民濒临破产。为此,王于洁等发动莆田、仙游两县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斗争。他们以红军游击队员为骨干,率领群众捕捉捐棍,捣毁收捐局,迫使军阀不敢强索烟苗等捐税。同年10月,莆田县委改为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为书记。是月上旬,军阀何显祖制造“东沙惨案”,王于洁发动群众,组织受害者家属向新闻界、同乡会、华侨团体及十九路军控诉。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南京政府下令究办何显祖,并由十九路军收缴何部军械。这场斗争终于取得胜利,为莆田地区除了一害。

1933年冬,王于洁奉调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任执委、职工部长并兼任军委书记。1934年春,十九路军发动的“闽变”失败,国民党当局加强对福州的反动统治。4月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宪兵四团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委员练文澜被捕后叛变。王于洁、叶依等4人机智脱险,转移至福州市郊坚持斗争。不久,王于洁闻悉叛徒带宪兵到莆田、厦门等地搜捕共产党人,他立即赶赴莆田。不料敌人已先期抵达,县委机关已遭破坏。他当机立断,在北路、黄石等几个基础较好的地区组织“打狗团”,给叛徒以致命打击,从而保护了一批革命同志。与此同时,他又与潘涛取得联系,于6月间共同组织了小型精悍的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突袭莆田黄石区公所,缴抢20多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恢复莆田中心县委的条件趋于成熟。9月,在莆田灵川召开党团骨干会议,重建中心县委,王于洁任书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莆田中心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县委决心依靠自身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莆(田)仙(游)永(泰)边游击根据地。11月,王于洁亲自指挥游击队袭击了枫叶塘镇公所武装,缴获长短枪20多支、子弹数千发。1935年5月,福清中心县委与莆田中心县委实行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王于洁任书记,并把各支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不久又成立第二支队,分别活动在以罗汉里为中心的福莆永边根据地和以常太为中心的莆仙永边根据地。在特委领导下,闽中游击队在各自活动的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攻民团、打击反动势力,成立农会和贫农团等,使闽中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同时,王于洁多方设法寻找上级党组织,希望在复杂的斗争中能及时得到指示。1934年冬后,他曾数度单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到厦门、上海等地寻觅。几经周折,终于在1936年与香港的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取得联系,他派特委黄孝敏赴香港,向“南委”汇报与请示工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闽中特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联蒋抗日”的方针,主动停止对国民党的军事行动,并于1937年2月16日在莆田洪度村召开特委会议,研究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敦促国民党地方当局共同抗日等问题。当晚,特委书记王于洁,委员黄孝敏、潘涛、余长钺等4人,由于叛徒薛宝泉的出卖,为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宪兵所捕。接着,叛徒又带敌人赴福清诱捕了陈炳奎。5人当即被解押至福州,关在省保安处狱中。他们受尽严刑审讯,但仍坚贞不屈。1937年6月23日,王于洁等5人被押赴福州西门外鸡角弄刑场。他们昂首挺胸,高呼口号,英勇就义。王于洁牺牲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