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授金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0-18 15:48

王授金,1873年出生在陕西省礼泉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做过书院山长,即主讲教师。岳父是陕西著名的博学大师。王授金自幼随父读书,取得“秀才”后,就学于陕西三原宏道书院,继而进入上海中国公学攻读理化专业。毕业后在陕从事教育工作,王授金是有学问之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及军阀混战,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现实,深感天下兴之,匹夫有责,积极投身教育救国活动。他创办的西安私立新民中学和礼泉健行小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不少人参加了1928年以后的旬邑起义和礼泉起义,特别是新民中学学生许才升,后来成为著名的陕西旬邑暴动的主要领导人。

五四运动中,王授金满腔热情地在西安宣传新文化、新道德,参加了以蔡元培为董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从事教育改革,反对教育脱离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他在教育界多次进行宣传演说,指出:“社会是天天变迁,日日进化的,而我们的教育却处处守旧,事事尊古,闭户读书不问世事,结果烂熟五经而不能作家信,身通六艺而不能辨菽麦,严重脱离实际。”他反对一般把教育看成是单纯“教书”和“念书”的旧观念,明确指出:知识并不是只源于书本。他曾这样对人说:神农、禹、舜的发明制作很多,很有知识,但却不是从念书中得来的,而是在实际中学来的。他还说:“书不可不念,不可死念,”不仅要念,而且要在实际中学。

王授金热心于平民教育。20年代初,平民教育运动在陕西方兴未艾,蓬勃兴起时,他被选为陕西平民教育协会和西安市平民教育促进会董事。1924年,为了扩大对平民教育的宣传,他利用“五九”国耻日,即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二十一条”九周年,组织省内高小以上学校师生游行大会,走上街头演讲,号召人们积极参加平民教育。接着,他东出潼关,行走千里去南京参加中华平民教育组织会议。在王授金的积极努力和倡导下,西安平民教育迅速发展。

王授金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位热诚的社会活动家。他曾担任西安红十字会副会长,组织过西安实业会,编辑出版了《实业界》、《陕西实业》等杂志,并在杂志上发表《实业家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兰的历史》、《石碱的研究》、《铅粉工业的中国制造法》等政治、学术论文。辛亥革命期间,王授金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革命,后来又积极参加了陕西军民反对和驱逐军阀陆建章的斗争。

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把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驱逐出皇宫,电邀正在广州的孙中山北上商量国事,以便促成和主持国民会议的召开。对孙中山此行,陕西人民热烈支持。1925年2月,王授金和陕西著名共产党人魏野畴等人组织了17个团体,筹备成立了陕西国民会议促成会,他亲自起草了“会章”和“宣言”,被公举为促成会主要领导成员之一。特别是在反对段祺瑞政府擅自召开御用的“善后会议”抵制国民会议的斗争中,王授金支持陕西国民会议促成会召开各团体代表会议,严正指出“善后会议”不过是“徒具虚名,实则军阀官僚暨政客之会议也”。会上,王授金被推举为大会永久主席。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在共产党的号召下,陕西国民会议联合五六十个团体,于4月15日在西安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王授金以大会主席身份致悼词,表示对这位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的沉痛哀悼,号召大家学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1926年春,本来是山花烂漫,绿染三秦大地的喜人季节。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河南土匪军阀刘镇华在直奉军阀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纵恿下,率领10万土匪武装闯进潼关,逼近西安。在陕西共产党组织的积极促成下,陕军杨虎城、李虎臣和钱定三部联合起来,共同守卫西安古城,抗击刘镇华匪部。在长达11个月的守城期间,王授金和共产党人一起深入部队兵营,走上街头,走进市民家庭,宣传鼓动军民坚定守城信心。王授金把自己在西安的家腾出来作为党的会址。反围城后期,城里严重缺粮断炊,军民争粮,人畜争食。王授金把家中积存的五千多斤粮食拿出来无偿地分给群众,花了几十大洋买了一头牲口宰杀,为饥饿至极的军民充饥。就在这次反围城期间的一个夏天,经过严格考验,年届半百的王授金经吴化之、吕佑乾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这年11月,反围城胜利,刘镇华撤出潼关。年底,王授金被党组织派回他的家乡礼泉县开展工作。半年后,礼泉县县党组织得到发展,还掌握了这个县的教育界领导权,控制了县政府的一些部门,为1928年5月礼泉农民武装暴动打下了基础。

这期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冯玉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在西安誓师北伐,更掀起了陕西农民运动的新浪潮。王授金接受陕西地区共产党组织的指示,以主要精力从事农民运动,担任了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陕总部粮秣总监部副监。在纪念五卅运动二周年之际,陕西省农民协会正式成立,王授金被选为省农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担任了省农民协会主席。在以王授金为首的省农民协会的领导下,陕西农民运动迅速走向高潮,成为中国北方“农运”最高涨的地区之一。

当北伐取得节节胜利,全国农运取得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国民革命,破坏国共合作局面,陕西也和全国一样很快陷入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之中。中共陕西省委随即安排王授金离开西安去陕西东部渭南、华县一带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他开始隐蔽在他的学生、共产党员刘华堂家中,这里距中共华县县委所在地的高塘镇很近,向南不远就是秦岭。王授金和县委同志一起在这里继续从事领导农民革命活动。1928年5月,高塘镇一带成为渭华起义的中心地区和指挥部所在地。

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在各种反动势力的摧残下终于失败。一时间,陕西东部的渭南、华县地区处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3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赤卫队员和数百名起义群众惨遭杀害,数以千计的无辜百姓背井离乡,沿门乞讨或曝尸荒野。

在这危急时刻,党组织及时将王授金安排在秦岭北麓山脚下一户农民家里隐蔽起来。为了躲避敌人的反复清乡,一天早上,王授金化装成一个乡村医生,走出山村,不慌不忙地赶路,打算趁机离开渭、华地区。不料走不多远,来到一个叫龙王庙的地方,被反动的“清乡团”挡住去路。

“你是干什么的?”

“行医的。”

外号叫“一枝花”的恶丁高辛生上下打量一番王授金,突然狞笑道:

“哈哈,你不是王先生吗!听说你和王团总是同窗,怎能不见见团总就不辞而别呢!”

王授金心里明白,恶丁说的这个王团总正是大恶霸王佐,他正率领清乡团进行反攻倒算,残害起义人员。此时,已无退路可言,便若无其事地回答道:

“走,我正想见见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当天,王授金被关押在清乡团的一间牢房里,敌人一再逼问:

“你这些天躲在哪里,谁和你联系?”

“不知道。”

“谁是你的同伙?”

“不知道。”

“不知道,给我打。”几个团丁上去举起棍鞭对王授金就是一阵猛打。

“你是共产客(共产党)吗?”

“我就是共产党员。”王授金坚定地回答。

“还有谁是共产党?”

“不知道。”

“你是咸阳人,来渭华干什么?”

“来这儿消灭你们这伙杀人不眨眼的坏东西!”王授金气愤异常。

“老汉,你是读书人,一定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吧,是生是死你自己掂量掂量。”

“落到你们手里,我根本没有想过活着出去!”

“想死,也没有那么容易!”

经过一段唇枪舌战,一帮团丁把早已烧红的烙铁,备好的辣椒水拿上来,又是周身烙,又是鼻孔灌辣椒水,王授金被折磨了整一夜。他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双腿骨折,不省人事。两天后,他渐渐苏醒过来,同房的难友就上前安慰。王授金忍着巨大的疼痛,艰难的张开嘴,用低微的声音告诉难友:“我活了55岁,这一生算是走到头了。但是革命的路没有尽头。暴动失败了,不等于革命就失败了。这好像是人走路跌了一跤,受了点伤,爬起来拍拍土再继续行走一样。要记住,你们还年轻,只要能活下去就要坚持斗争,不要为我伤心。”

7月的一天晚上,天气阴沉,闷热难当,王授金又一次被拖出牢房。王佐最后一次审问王授金。高辛生和几个刽子手装腔作势地问:“老汉,你都这把老骨头了,何必受这份洋罪。只要你肯和我们合作,保证不再让你吃苦,还可以保你回家。你说说,还有谁是共产党,共产党的县委在哪里,是谁带头烧了财东的房子?”

王授金拖着伤残的身躯慢慢抬起头,用鄙视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声音低沉却坚定有力:“对你们这一帮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能说什么正经话,我这把老骨头已豁出去了,看你们还有啥能耐!”

王佐气极败坏便把王授金拖到附近的山神庙杀害,把尸体抛入河中。

王授金为革命而英勇献身。他从一个旧知识分子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生轨迹,体现了早期中共党员基于朴素的爱国情感到接受马列主义,然后投身中国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的历程,王授金以其无私无畏的革命风范树立了一个人们心中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