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之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0-18 16:00

刘汉之,又名良左,号聘三,化名汪乐山,1897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龙喜乡老女桥竹山坪一个颇有名气的中医世家。青少年时代,刘汉之先后就读临湘高小、长沙甲种工业专科学校、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底,刘汉之自费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秋在苏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1923年3月,从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回国不久的刘汉之,受中共湖南区委派遣前往长沙铜官协助郭亮开展工人运动。当时正值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之时,刘汉之一到铜官,便和郭亮办起了工人子弟学校和工人夜校,成立陶业工会,领导陶业工人进行抗税斗争。4月,郭亮担任全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刘汉之便担负起了领导铜官陶业工会的重任。他白天深入窑厂和工人谈心、交朋友、了解工人的疾苦,晚上则到工人夜校讲课,培养了一批工人骨干,并发展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以他为书记的中共铜官支部。陶业工会为工人办学,得到工人们的积极拥护,却遭到土豪劣绅和窑业主的极力反对破坏,他们指使工贼捣毁了专为筹措工人夜校经费的学捐征收处。刘汉之一面发动群众揭露土豪劣绅的阴谋,一面在东山寺、福湘宫、庆云宫、泗湘庙等地开办了5所小学,吸收1000多名工人子弟入学。从此,刘汉之在铜官工人中成为很有威信的教员和工会理事。

1924年4月,受省工团联合会委派,刘汉之来到工人人数众多的湘潭锰矿领导工人运动。不到一个月,他就将全矿3400多名运输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锰矿运输工会,随即发动了声势较大的罢工斗争。在工会的号召下,从冷水冲到炭塘子全线数百辆运矿土车,全部停止了转动,工人们针对资本家用大秤收矿砂剥削自己的罪行,提出了“改换收砂秤、增加运费”等要求。资本家不但拒绝接受,还勾结长沙、湘潭两县警备队逮捕罢工工人38人。刘汉之立即以工会名义向社会各界求援,湖南《大公报》连续报道了这一罢工情况。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资本家被迫放出了工人,但却强行封闭了工会。工人们不甘示弱,盛怒之下砸碎了锰矿公司办公楼的玻璃。罢工斗争一直持续到5月28日,这天,正当运输工会负责人开会酝酿新的行动时,大批反动军警突然包围了会场,逮捕了4名工会干部,罢工斗争最终失败了。刘汉之发动领导的这场湘潭锰矿工人罢工,震动省内外,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在他所著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中曾专门提到了这次罢工,他说:“这是我国职工运动自二七惨案后,转入消沉状态时期,正在酝酿着一个新转机的征象。”

罢工斗争失败后,刘汉之继续坚持在工人中做组织宣传工作,鼓励工人们为谋求自身的解放而与资本家作不妥协的斗争。在他的领导下,锰矿工会得以重建,并于1925年11月发动2000多工人举行了第二次罢工,通过20多天的斗争,资本家被迫答应了提高运价的要求,运砂工人的工资由此增加了25%。

1925年冬,刘汉之奉中共湖南区委指示,转赴岳阳从事铁路工人运动。他和爱人以开设旅店作掩护,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在岳阳火车站附近发展了一批铁路工人入党,为开展工人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夏,北伐军入湘后,刘汉之以省总工会特派员身份前往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水口山是我国当时最大的铅锌矿产地,早在1922年,蒋先云等就在这里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水口山大罢工。可是二七惨案发生后,湖南军阀赵恒惕残酷镇压了这里的工人运动,封闭了工人俱乐部,党组织也被严重破坏。刘汉之到达水口山后,立即与共产党员陈章甫等重建了中共水口山特支委员会,由他任书记。为了在水口山地区再次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他采取在矿区到处张贴革命标语、演出新剧目以及召开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革命攻克武汉祝捷大会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鼓舞革命斗志。接着,便为恢复工人俱乐部而斗争。刘汉之组织采矿、选矿、机械等部门的工人骨干,组成工会筹备委员会,随即向矿局提出改组工会、承认1922年大罢工时的18条权利等要求。矿局迫于国民革命的形势,不敢公开拒绝,但暗中却收买工贼,组织所谓机械工人“同乐会”,与矿工会筹委会对抗,并散布流言蜚语,破坏刘汉之等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刘汉之及时领导筹委会成员和广大工人与“同乐会”进行斗争,揭露矿当局和工贼的阴谋,使工人认清了“同乐会”的反动性质。仅7天时间,这一反动组织就被彻底瓦解了。面对不可抵抗的群众怒涛,矿局只得在恢复俱乐部的协议上签了字。

9月7日,刘汉之主持召开了盛大的全矿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矿工会执行委员会,刘汉之被工人们一致推选为工会委员长。会后,刘汉之代表矿工会向矿局提出了五条要求:一、履行前工人俱乐部所签订的18条;二、限期发清欠饷及历年所欠工人红奖;三、扩充生产、收容失业工人;四、按工人教育之需要,随时增加教育经费津贴;五、清查和归还工人俱乐部被封闭时各种损失。矿当局以须等候省府核准为由,有意拖延不作及时答复。刘汉之又立即率4位代表前往长沙,向省政府有关方面反映情况,终于迫使矿局答应了矿工会提出的全部要求。

矿工会成立后,积极维护工人利益,在努力“提高生产以裕来源”的思想指导下,刘汉之领导矿工会为改善工人生活作了大量工作,经与矿局协商,不仅使矿局分期发给工人所欠的薪饷、红奖,还为日工资不足一元的工人,每天增加2分至6分,除采矿和洋炮工仍作点工外,其余一律改为8小时工作制。此外,还为曾因罢工斗争被开除的1000多名失业工人争取到重新就业的机会。为了提高工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刘汉之主持成立了教育委员会,根据工人生产、居住情况和文化基础的不同,分别进行培训学习,先后建立了3所工人子弟学校,开设了早、中、晚3个工人补习班,还举办了工人特别训练班和工人读书处。

1926年10月,何叔衡来到水口山,传达了中共湖南区委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号召工人党员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斗争。刘汉之等人立即选派了一大批党团员和工人骨干分赴附近乡村发动组织农民运动,到1927年1月,常宁及水口山周围农村,建立起18个乡农民协会,会员达2万人。

此间,1926年12月1日,刘汉之到长沙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上,他专门就水口山铅锌矿工运情况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报告,不仅详细介绍了水口山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而且提出了“养兵于工”、组织工人武装的独到见解,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1927年1月,刘汉之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并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会后,他返回水口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领导水口山地区工农运动中。5月1日,他和各乡农协负责人在水口山召开了第一次工农联合大会,组织特别法庭,公审了一批鱼肉乡民的恶霸地主。为了把工人武装起来,切实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刘汉之号召工人轮流参加军事训练,实现工人兵士化,并挑选一批青年工人组成了工会常备纠察队。

马日事变发生后,中共水口山地委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立即组织工农武装进攻长沙的电报。刘汉之当即组织水口山工人武装与常宁县农民自卫队相联合,成立工农自卫军,由刘汉之任总指挥,分水陆两路向衡阳进发。途中突然接到省委停止进攻行动的指示,刘汉之只好率工农自卫军返回水口山。刘汉之奉省委之命离开水口山,秘密来到常德,化名汪乐山,隐蔽在大西门一家绸缎铺里,联络了几名地下党员,成立了一个收编小组,以联络被打散失去组织联系的同志。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先后为84名党员恢复了组织关系,并且发展了5名新党员。

同年11月,刘汉之出任中共临澧县委书记。1928年6月,临澧县委机关遭破坏,刘汉之奉命撤回常德,担任中共湘西特委委员。因叛徒出卖,刘汉之被捕,在常德小西门外教场坪英勇就义。

(王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