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姬淑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30 15:06

崔姬淑,乳名高粉,1909年12月16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细鳞河村一户朝鲜族雇农家里。她3岁那年,母亲因患重病而去世。她在父亲的膝下,度过了常常流泪的可怜的童年。她没能入学念书,从小就帮助家里做家务、干农活,吃尽了人生的苦头。贫穷的生活,繁重的劳动,种种蔑视与虐待,使她养成了沉默寡言、慎重严谨和顽强拼搏的性格。

1926年间,她在17岁时,与比她小两岁的朴元春结为夫妻,并定居于帽儿山下的龙岩洞的婆家。婆家很穷,婆母身患重疾卧床不起。崔姬淑并未因此而愁眉苦脸,悉心照料婆母。婆母病故后,她与公公、丈夫、小叔子和自己的孩子相依为命,一家五口勤勤俭俭也仅仅能糊口。不久,父兄把家迁到龙岩洞,两家人互助互济,她在心灵上多了一些慰藉。

当时,龙岩洞有朝鲜籍早期共产主义者办的夜校。夜校教员是李用国后来担任过中共汪清县委书记。当时,在他的帮助下,崔姬淑与丈夫一起上了夜校。这所夜校,名义上是教农民识字,实际上则是革命摇篮。她在夜校里,既学会了识字,又懂得了干革命的道理。

从那时起,她把名字高粉改为姬淑。在李用国的影响下,她常去凤林洞,参加进步青年的秘密集会。村子里成立了农民协会,少年会和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后,她和黄今善等最先加入妇女会,成了妇女会的骨干,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当时,妇女会的一项主要活动是散发反日传单。她常常与妇女会的会员们一起,熬一些糨糊粥,装在瓶子里,到村前村后把标语口号张贴在电线杆及引人注目的地方。她们常常敲开家家户户的大门,把传单送到千家万户。妇女会和少年会的会员还在村子里和周围的山上站岗放哨,严密注视坏人的行迹。1931年农历二月间,敌人在姬淑的家里发现了一台油印机,因此将其丈夫朴元春逮捕。被派往外地执行任务的姬淑回到家里,得知丈夫已被逮捕,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对敌人咬牙切齿。她把悲愤化为力量,从此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工作。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领导的群众性的秋收斗争及抗日斗争在延边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这一斗争也在龙岩洞掀起了热潮。这年10月里的一天,深受党组织影响的龙岩洞的100多名农民,在农民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像怒涛一般涌向当地的地主庄院里。崔姬淑站在群众队伍的前列,高喊口号,带领群众进行斗争。这个地主吓得屁滚尿流,乖乖地答应了农民们的要求。

此后,龙岩洞的崔姬淑等革命群众与凤林洞、母鹿沟、董家地盘(柳新)、小完子(仁坪)等地的群众联合,冲进了小完子(仁坪)的恶霸地主致光允的家里。致光允见势不妙,慌忙从后门溜走。他家里的保镖虽然有步枪却无可奈何不敢放肆。平日耀武扬威的地主们,见农民联合了起来,不敢拒绝农民们的正当减租减息要求。

在这次秋收斗争中,崔姬淑一直站在最前列,表现得积极,无所畏惧。1932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抗日烈火燃得最旺的是凤林洞和龙岩洞。日本侵略者侦得这一情报,把龙岩洞的革命群众视为眼中钉。1932年同年秋的一天,日军对龙岩洞进行“讨伐”。敌人穷凶极恶地杀害了姬淑的公公。龙岩洞妇女会负责人黄今善也惨遭敌人的毒手。敌人撤走后,组织上让崔姬淑代替黄今善担任妇女会的负责人。

东北各族人民不愿当亡国奴。一致奋起,投入反日斗争。延吉县的王隅沟,和龙县的渔浪村,珲春县的大荒沟和烟筒砬子以及汪清县的小汪清等地,先后成立了抗日游击队。

1932年秋天,崔姬淑响应组织上的号召,到八道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不久,她加入了延吉县抗日游击队。她是延吉县游击队最早的女游击队员之一。由于日军讨伐队常常肆虐,延吉县抗日游击队于1933年11月把根据地由八道沟迁到了三道湾。在三道湾站稳脚跟后,游击队的负责人分派崔姬淑负责炊食班的工作。

当时,经常断粮,蔬菜更是接济不上,在这种情况下,搞好游击队员们的伙食确实不易。然而,崔姬淑二话没说,挑起了这一重担。为了使队员们吃饱了好打胜仗,她费尽了心机。蔬菜供应不上时,她便上山采野菜,让游击队员们吃得津津有味。

1934年,组织上把崔姬淑送到游击队的被服厂,学习缝纫技术。她乐于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又肯于钻研,有一股干劲,因而缝纫技术学得又快又好,受到大家的称赞。

1934年冬天,党组织创建了安图县车厂子游击根据地。她又被安排到那里,在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春天,被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三团,与八个女同志一起,先后在缝纫队和炊事队里工作过。不论做什么工作,她都埋头苦干,总是抢干重活难活。同志们见她沉默寡言善于关心他人,做事带头认真,都愿意与她相处、共事,相信她尊重她。她在同志们之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当时,车厂子根据地的生活很艰苦。崔姬淑却毫不气馁,十分坚强地克服了种种困难。她只有一个希望,就是盼望革命早日获得胜利,盼望贫苦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天,她对战友金明花悄悄地说:“明花!我们的故乡,有许多肥沃的水田旱田,只有赶走了日本鬼子,打倒了地主,我们劳动人民才有可能吃得上大米饭,过上幸福的生活。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谈到车厂子的生活,就会像讲故事一样。”

她还对明花说过这样的心里话:“我的丈夫被敌人抓走了,关押到汉城西大门刑务所之后,我气得有好几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然而,我还是挺过来了。我咬紧牙关,干革命的劲头更足了。因为,我认清了怎样才能解救我的丈夫,怎样才能使更多的姐妹不失去丈夫。我的丈夫很可能会被敌人杀害,他很可能看不到乡亲们获得解放,然而,我要继续干革命,代他进行斗争。他也许看不到革命的胜利,而我必须看到这一天。如果我也看不到这一天,我们的后代必须看到这一天。无论如何,我们得打倒敌人,得推翻旧社会,迎来解放,迎来幸福的生活。”

1935年秋天,由几百名日军组成的讨伐队,以伪满军队打头阵,分三路大举进攻车厂子根据地。车厂子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战结束后,崔姬淑于这年农历十月,跟随部队转移到东满的最后一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奶头山。奶头山在长白山麓,四周是茫茫林海。林海中,有一个朝鲜族村庄。后来,她又随部队进出于南满广阔的地区,担任抗日联军第二军六师的缝纫队队长。在抚松与长白一带的多次战斗中,她表现得既机智又勇敢。

1937年2月,她所属的小队在鸭绿江沿岸行军途中,意外地与敌人遭遇。她心明眼快胆大心细,当即以身旁的水沟为掩体,往前疾走,藏身于一个斜坡的有利于射击之处,从侧面射击敌人,当即把两个敌人击毙。敌人发觉她是孤身作战,竟一拥而上。她的右臂中弹负伤。敌人见她未还击,边射击边像饿狼一样向她扑去。

当时,她在心里想:“今天,我宁可战死也要掩护战友,不影响战友们的行军!”下定决心后,她把枪架在左膝上,用左手扣动扳机,把跑在前头的敌人击毙。敌人不知所措,慌忙四下逃窜。她所在的小队得以脱险。

1938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军与第二军在集安县老岭开完会之后,把部队改编成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备旅。崔姬淑所属的第二军六师被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她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被服厂负责人。她像以往一样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

起初,被服厂所在的密营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后来,逐渐成了敌人不时偷袭的对象。于是,部队不得不转移,在林海雪原里行军。姬淑背着沉重的缝纫机行军已够劳累的了,却往往把新参军的女战士的行李也背在肩上。

这年冬天快来临时,她负责的缝纫队接受了在一个月内缝制出600套过冬的军装的任务,以便使部队参加冬季激烈的作战。缝纫队只有八名女战士。八个人要在30天内制出600套棉衣棉裤,真是谈何容易!姬淑明知一天缝制出20套的任务是多么繁重,却愉快地领着战友们努力为之。她以经验丰富和眼明手快而担负起了裁剪的重任。她把一套旧棉军装拆去,以之为样本,裁剪出大小不一的布料,然后交给七位战友缝制。她裁啊剪啊,天天裁剪得手酸臂痛。她以裁剪促缝制,与女伴们一起从清晨忙到深夜。晚上,她们在一盏小小的油灯下赶制棉衣棉裤,由于灯光微弱,作业时间一长,眼睛易于疲劳。这时,她便同女伴们到外面吹吹冷风,等头脑清醒过来之后继续踏缝纫机。她以身作则,在战友们还在熟睡时便早起裁剪,然后把战友们昨夜尚未做完的活计处理好。

功夫不负苦心人。她们竟然仅仅用20天就缝制出了600套棉衣棉裤,及时送到部队,为战友们坚持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巩固所谓的“后方”,日军对东北在政治上强化了法西斯统治,在经济上进行更加野蛮的掠夺,在军事上则进行疯狂的“讨伐”。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更加残酷的阶段。1938年冬天,抗日联军把部队编成一支支小部队,从濠江到长白开始作艰难的行军。崔姬淑所属的这支小部队由南昌洙负责。她肩背沉重的缝纫机,与男战友们一起风餐露宿,从未掉过队。

1939年间的一天,第二方面军司令部负责人,赞扬她对革命一片丹心,作战勇敢,完成缝纫任务十分出色,奖给她一枚金戒指和一个怀表。她很感谢组织上的关怀和鼓舞,更加鼓足了革命干劲。决心忠诚于革命事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

1940年春天,在和龙县结束了红旗河战斗之后,第二方面军又分成小部队进行抗日活动。这年冬天,崔姬淑与南昌洙指挥的小部队在和龙县五道杨岔密林中度过了一个顶风冒雪的日子。当时,很难筹集粮食,生活过得极其艰苦。由于第二方面军在中苏边境活动,她们与司令部断绝了联系。

1941年2月间,崔姬淑所属的抗日联军小部队的七八名战士,由南昌洙率领往东移动,去找活动于中苏边境的司令部。由于敌人在各处都布下了岗哨,他们的行军只能昼伏夜出。他们已长期吃不饱,走到和龙县勇新区(现在的图们江畔的龙井市白金乡松林村麦大沟附近)时,实在走不动了。必须弄到一些粮食。他们只好到麦大沟的一户人家吃饭,藏身于其土豆窖里。当地有个汉奸发觉后,跑到伪警察分所告发了他们。情况十分危急,敌人于第二天便出动2000多人,大搞“满山讨伐”。

崔姬淑与战友们这时已藏身于深山之中。敌人在各处支起帐篷,渐渐缩小其包围圈。她们只好艰辛地翻过一道岭。这时,敌人已追了上来,口口声声叫嚷:“快投降!”等到他们跑到松林里的一个小山包后面时,与敌人短兵相接。

战斗打响了,打得很激烈。崔姬淑的腿部不幸中弹,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再加上丈夫被捕后音信杳无,她与小部队负责人在生活中相爱已有了身孕,此时便再也走不动了。一位战友连忙搀扶她,好不容易翻越过了一座山岗。走到山下,村子里的马桩上系了一匹白马。这位战士连忙让她坐到马上,以便突围出去。然而,恰恰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战友负了重伤。她当即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位战友。她看着白马驮着这位身负重伤的战友飞驰而去,脸上不由得绽现了笑容。

敌人继续追捕他们。战友们轮流背起姬淑,一步一步往前挪动。她见战友们因她而无法突围,便哀求道:“快放下我。您们快快突围!这样耽搁下去,都得被捕。快把我放下来!您们快走!”战友们还是背着她往前进发。敌人追了上来。双方又是短兵相接。敌弹在姬淑耳边呼啸而过。

敌人拥了上来。战友们连忙向右拐。时不我待,姬淑再一次哀求道:

“这样不行!您们快去找司令部!快把我放下,快跑!”

在此危急之时,姬淑想到的是小分队战友们的安全。战友们听到她的哀求声,一个个心如刀割。

她们的右侧也出现了敌人。战友们把她藏到一块大岩石下,与敌人展开了战斗。她定了定神,想帮助战友们打退敌人。此时,从她的腿上流下的血浸透了裤筒,染红了岩石下的积雪。她心急如焚。负伤,使她的腿部痛得极其难受,而她更加难受的是自己眼睁睁看着情况的危急而无法参加战斗打败敌人。就在这时,她被从左侧包抄上来的敌人发现了。敌人一拥上前,把她抓住了。她的战友忙于与敌人作战,已无暇顾及她,也不知道她已被捕。

敌人当即把她的金戒指与怀表抢走。既抓住了一个抗联女战士,又抢到了东西,有油水可捞,这些家伙高兴得龇牙咧嘴嘿嘿狡笑。

崔姬淑气急得肺都快炸裂了。一是不幸落入敌人虎口,二是身上珍藏的第二方面军负责人奖给她的金戒指与怀表被这批豺狼搜身时抢掠一空。但她下定决心,决不屈服。一定要为抗日联军争光!一定要做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与敌人斗争到底。

敌人把她押到龙井的第二省立医院二楼的病房“住院”。她倒在病床上,喉咙干渴得像在冒火,伤口又痛得难以忍受。苍白的脸孔上,渗满了汗珠。

突然,从走廊上传来了皮鞋声和说话的声音,又传来开锁声。大门开处,一个男人走了进来。这个双目深陷的男人,懒洋洋地走近她的病塌,嚅动着嘴,却一时说不出话来。姬淑定睛细看,不由得怀疑起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人。她不禁在心里想道:

“这不是团政委金在范吗?怎么啦?他怎么啦?”

一种不祥的感觉袭上了心头。她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头脑昏眩得难以自持。

这时,金在范以颤抖的声音说道:

“姬淑同志!你的伤势很历害哩!……”

“姬淑!几天前,我也被捕了。这个医院,是受日本人控制的,专门审讯共产党员……”

姬淑见他已吓得浑身发抖,说话的声音也不正常,不禁气愤地质问道:“您曾经对我们这些战士讲话,教育我们要为光复祖国和解放人民而战斗到底。您被捕后,自己却做不到,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

他打断她的话,说道:“姬淑!你听我说,正是为了今后再干革命,才怎么也得先活下来嘛 !……”

她艰辛地在病床上蠕动上半身,气得咬牙切齿。她盯视他半顷,愤怒得把一口唾沫啐向他的脸上:“真卑鄙!你给我滚开!”

他的脸色变得煞白,下额颤抖着。他知道,再往下说也无济于事,只好灰溜溜地退出。

她看着他的背影,为抗联革命队伍中出了这样软骨头的败类而愤怒。与此同时,她不由得想起同自己生死与共的金明花、金贞淑、李英子、李正淑等女战友以及小部队的战友们。他(她)们的英姿浮现在她的眼前。她在心里想:“啊!他(她)们现在哪儿同敌人战斗呢?小部队找到司令部了吗?亲爱的战友们啊!请放心!我崔姬淑决不会出卖革命组织,决不会出卖您们!”她决心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一定要挺住,决不屈服于敌人的严刑拷打。对她的审讯终于开始了。几个日军进入她所住的病房,要她倚靠在墙壁上受审。日军的头目一张嘴就是这么一句:“你是女共产党崔姬淑?……”

“告诉我,你们到底想跑到哪里去,肩负着什么使命?你们的司令部在哪儿?”

为了想让崔姬淑泄漏部队的秘密,他故意把语气装得很温和。然而,一向以沉默寡言、坚强不屈的姬淑,依然保持刚毅的革命斗志,对敌人不屑一顾,紧闭着嘴守口如瓶。

日军头目沉不住气了,站了起来,却依然不死心地说道:“尽管我们在战场上是死对头,可是,我们是讲人道主义的。你负了伤,我们让你到这里住院治疗嘛!”

姬淑像是充耳不闻,还是缄口不语。

“你还年轻,应当好好地活下去!只要你回答我们的话,我会让你回故乡去继续务农,过安乐的日子。只要你肯听话,我们一定给你治伤,让你恢复健康之后回到故乡与亲人相会。”

姬淑听到这里,才淡然一笑,正告敌人:“哼!我决不会向你们屈服!”

“嘿嘿嘿!你真的甘心年纪轻轻就死去?”

“我当然想活下去,而且想好好地活着,是为了打倒你们。现在,我落到了你们手里,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你要知道,大日本帝国是世界上的强国。你们有什么实力,能与大日本帝国作对?足以战胜我们?”

姬淑注视着这个家伙,义愤填膺地驳斥道:

“在你们看来,你们真是那么强大?你要知道,你们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共产主义者一定能看到你们的下场。”

这个日军头目见自己在姬淑身上确实没有什么主意可打,用软的一套显然已无法奏效,便变换另一副面孔,狰狞地吼道:“好!我倒要看一看你挺得了多久!今天,我要把你的眼珠抠掉!”

果然,他把眼科手术医生叫来,把姬淑捆绑得严严实实,抠掉了她的眼珠。

姬淑疼痛难当,再也看不见眼前的一切了。但是,她只要心脏还在跳动,便不会向敌人屈服。她咬紧牙关,坚强地坐起。血,殷红的血,从眼眶流满她的脸额。

那个日军头目凶残地嘲笑道:“姬淑!怎么样?这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也是在干革命吗?这也是为了共产主义?嘿嘿嘿!……”

姬淑坚强地说道:“我落到了你们手里,你们可以把我的眼珠抠去,夺走我的光明,使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的眼前已呈现出革命胜利的光芒,我看到了你们灭亡的可耻下场,我能看得到一切。”

她举起手臂指向远方,高声地表明了自己的信念。

敌人见她如此坚定不移,实在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使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朝鲜族年轻的女人,能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战斗,又能在被捕后如此视死如归。

“难道说,共产党人的心脏是用钢铁铸成的?”

这个残忍无道的日军头目又把外科手术医生叫到面前,下令道:“你把她的心脏给我掏出来,让我看看!”

姬淑毫不畏惧,毅然回答:“你想看,你就看看吧!你会看到共产党员的心脏,沸腾着正义的血液!”

她边说边挺起胸膛。

把手术刀伸向她外胸脯的那个日军医生,双手不由得微微颤抖。

这个家伙也是杀人不眨眼的吃人牲畜。然而,面对这个坚强的抗日女战士,面对这个不怕被抠去眼珠和掏心脏的女共产党员,他不能不吓破了胆。

崔姬淑倒在血泊中,而神情却泰然自若。她就这样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壮烈地献出了自己32岁的青春。她的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千百万后来人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李光仁李善根紫 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