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拳拳爱国情 铮铮铁骨义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16 14:3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叶挺从国外回到澳门居住。他更急切地找寻党的组织,曾经主动写信给正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的阳翰笙,要求他来澳门,以便向他汇报自己的情况。后来党组织派张云逸去澳门,与叶挺正式联系。

这期间,国民党反动派曾对叶挺进行利诱,只要他肯反共,就答应委以重要军事职务,但遭到他的严词拒绝。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政治节操和革命的品德,坚定地等待着党的召唤,随时准备重新投入革命斗争中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再努力下,在共同抗战的基础上,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中共中央在向国民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奔赴抗日前线的主张。8月18日,蒋介石被迫同意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淞沪战事爆发后,南京、上海、杭州及长江下游地区形势不断恶化,中共中央又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统一整编南方各区红军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10月2日,国共双方就此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成为一支抗日部队。双方共同商定请叶挺出任这支队伍改编后的军事领导工作。

10月12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正式颁布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命令,任命叶挺为军长。11月下旬,叶挺抵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与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会见,商谈关于组建新四军的有关问题。大家详细地交换了意见,充分估计了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叶挺坚定地表示:“麻烦还多着呢,管他,新四军是要搞起来的。你看吧!”

年底,叶挺专程前往延安,向党中央请示关于组建新四军的工作问题。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向他详细介绍了当时国内外形势,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路线与政策。延安特意举行了欢迎叶挺的大会。毛泽东在欢迎大会上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叶挺受到党中央如此隆重的欢迎与款待,心情十分激动。他在会上表示:“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

叶挺从延安返回武汉后,立刻投入了紧张的筹建新四军的工作。他在汉口太和街二十六号成立了一个新四军筹备处,与项英等领导人一起负责筹建工作。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于南昌正式成立,下辖四个支队共九个团,全军共一万人。2月,叶挺下令各地红军游击队分别向皖南岩寺地区或皖中舒城地区集中。4月4日,军部亦从南昌迁到岩寺,5月又迁到泾县云岭村。

新四军成立后,党中央及时对新四军的行动方针作出明确的指示:要抓紧有利时机,积极主动深入敌后,在广大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独立自主地创造抗日民主根据地。1938年2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前往云岭新四军军部,指示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叶挺衷心拥护这些正确指示,并且忠实地努力贯彻执行。他积极支持陈毅等挺进敌后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5月,陈毅率一支队向苏南敌后镇江、句容、丹阳地区挺进;7月,二、三支队也分别进入苏南和皖南湛江地区敌后;四支队亦在皖中舒城等地开展。新四军各部进入上述地区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并先后创建了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1939年5月间,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迅速展开皖东的抗战局面,加强和统一江北地区部队的领导,叶挺亲自率领一批精干人员越过了长江敌伪封锁线,抵达安徽庐江东汤池地区,巡视江北新四军部队,主持成立江北指挥部,任命张云逸为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为副指挥。他还命令第四支队立即挺进皖东,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叶挺奉党中央指示,将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指挥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向北发展的方针,组织挺进纵队,渡江北上。江南指挥部随后亦渡过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为了协同新四军发展华中,1940年5月,八路军二纵部分队伍从冀鲁豫边南下,与新四军会师,成立八路军四纵与五纵。为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和八路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立华中指挥部,任命叶挺为总指挥、刘少奇为政委、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到达江北前,由陈毅代总指挥。

新四军的不断壮大发展,引起了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不安。日军于是频繁进攻新四军,国民党顽固派也经常制造反共磨擦事件。他们互相间甚至勾结起来,以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罪恶目的。在叶挺指挥下,新四军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同时主动出击,沉重打击敌人。1940年4月间,日军为了巩固长江的交通线,扩大伪化区,调集了第十五、十七、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共一万余人,向我皖南南陵、繁昌一带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扫荡”。我部坚决执行叶挺军长的命令,奋起抗击进犯敌人,经过十余天的激烈战斗,歼敌900余人,将日军的“扫荡”粉碎。9月上旬,日军又集中了一万余兵力,对皖南地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扫荡”,其中500人经铜陵、繁昌、南陵等地直扑云岭,企图包围我新四军军部。叶挺命令部队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全体指战员在军长的激励下,抱着与皖南国土共存亡的战斗决心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汀潭离新四军军部云岭约七八公里,是敌人进犯云岭时的必经之路。叶挺亲自率领特务团一营和教导队一部分队伍,赶到汀潭与一团战士们一起阻击敌人。他察看地形,作出部署,命令爆破队在敌人必经之路埋设地雷。三里店是个峡道口,一边是山坡,一边是陡涧,叶挺又在这里布置了伏兵。当趾高气扬的日军骑兵经过三里店时,即遭我军伏击,死伤多人,连河水都染红了。敌人还不死心,跨过三里店继续向云岭进犯,结果又于螺丝桥地方遭我伏击。逃脱的敌兵碰上我埋设的地雷,又被炸死多人。

日军一连发动的十多次进攻都被新四军打退,凶恶的侵略者始终无法攻占云岭,且遭到重大杀伤,遂窜犯泾县县城。叶挺命令部队东进追击,把日军包围在泾县县城一带。叶挺将临时指挥部设在城北一间小屋子里。这里离火线很近,敌人出动飞机向我阵地狂轰滥炸,炸弹不断落在指挥部附近。但叶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继续指挥作战。他还冒着敌人炮火,亲自拍摄了不少作战的镜头。在叶挺指挥下,我军英勇攻击,敌军弃城北窜,我军乘胜收复了径县县城。是役战果辉煌,新四军威震大江南北,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

作为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在领导新四军艰苦卓绝地进行民族解放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党和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毛泽东称誉他“领导抗敌,卓著勋劳”,一些外国进步人士也称赞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1941年1月,蒋介石以八万人的重兵围攻新四军军部及皖南所属部队9000人,叶挺到国民党军中谈判时被无理扣押。蒋介石炮制了皖南事变后,竟然颠倒是非,于1月17日悍然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并扬言将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依法惩治”。

对于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皖南事变的滔天罪行,党中央立即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决定重整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以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妄想取消新四军的反动军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与文件,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实质,说明皖南事变的真相及反对国民党进攻的方针。中央军委发表谈话中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办法,其中包括要求立即恢复叶挺自由,继续担任新四军军长。在重庆,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严正抗议,并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为江南死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所有这些,都是叶挺被俘后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坚强后盾与有力支援。对于叶挺在皖南事变中的英勇表现,周恩来高度评价说:“在皖南事变时他(叶挺)是非常英勇的,想以个人的牺牲来保存革命的力量,比某些共产党员表现还坚决。”

叶挺于1941年1月被俘后,至1946年3月被释放前这五年多的时间内,曾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囚禁于江西上饶、四川重庆、湖北恩施及广西桂林等地。任凭国民党反动派怎样百般折磨和威迫利诱,叶挺始终像傲雪青松一般,巍然挺立,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直到胜利,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叶挺被囚禁于重庆期间,蒋介石曾向叶挺提出:“只要答应写一个声明,说皖南事变是共产党的责任,就可以委任你为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甚至当司令长官也可以。”叶挺当即表示说:“这些事情现在不谈,要首先谈释放新四军的人。”蒋介石说:“你的人都是共产党,不能释放。”叶挺批驳说:“不敢对部下负责的人,怎能做委员长的部下!”蒋介石无言以对,嚷道:“算了!算了!”狼狈离去。

叶挺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期间,用自己的生命和血,写下了一首题为《囚歌》的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赴重庆,与蒋介石就和平问题进行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一再与蒋介石交涉,要求立即释放叶挺及其他被扣同志。经过反复的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答应释放叶挺。

1946年3月4日,被扣押长达五年之久的叶挺,终于获释了!出狱时,国民党当局给叶挺送来一套军官呢制服,要他穿上离开。叶挺鄙屑地说:“我不换!我要穿着新四军发给我的军衣回去。”当天下午6时多,在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陪送下,叶挺回到重庆中共代表团住处,受到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陆定一、博古、廖承志等的热烈欢迎。在代表团住处周围,张贴着“欢迎叶挺将军”、“叶挺将军是人民军队的光荣”等标语,人们还燃放了鞭炮。叶挺十分激动地与大家握手、拥抱,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一些新闻记者也闻讯赶来向他采访。他当场对记者们说:“中国人民的事业,不是哪一党哪一派可以做完的,希望大家来为民主团结而努力。”他还严正要求国民党当局继续释放其他被扣的新四军干部、战士。当一位记者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除了为人民外,还有什么?!”

中共代表团为叶挺举行了欢迎会。叶挺在会上激动地说:“在这五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想的很多。我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我认识清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也只有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他在会上还表示自己要继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请求党中央立即给自己分配工作。

叶挺出狱后第二天,立即致电党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电文说:

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已于昨晚出狱,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党中央对于叶挺的一贯表现十分了解,立即决定接收他为中共党员,并复电叶挺。电文说:

亲爱的叶挺同志:

5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收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为了祝贺叶挺出狱和入党,叶挺的一些战友阳翰笙、郭沫若等在重庆一家饭店设宴,邀请叶挺全家吃饭。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等也参加了。大家一再举杯为他祝贺,他恳切地说:“马列主义给了我理想和信念,党组织不断给我教育和帮助,使我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党走的路,就是我走的路。我个人是渺小的,除了为人民,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还能有什么?我迫切想到延安去,到人民中间去,贡献自己的一切!”

4月初,叶挺奉命赴延安参加党的整军复员会议。4月8日,他与王若飞、博古、邓发等人一同登上飞往延安的飞机,他的夫人李秀文与女儿扬眉等也同机前往。飞机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撞山焚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一年,叶挺正好是50岁。

4月18日,延安隆重举行了有三万人参加的悼念大会。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出席大会并讲了话,高度评价了叶挺光辉的一生。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叶挺,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