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本,1915年生于山东省昌乐县漳河乡泊庄一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九人,他排行第三。中学时代,刘善本就是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刘善本学生时代就充满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1935年,他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了国民党航校,决心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航空技术,拼搏沙场,打败日本侵略者。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这是一支远程轰炸机部队,在抗战的头几年里,曾几次跟日寇交战。然而后来,由于蒋介石一面消极抗日,一面积极准备打内战,消灭共产党,故令这支航空部队撤至河西走廊、兰州一线。面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刘善本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产生了怀疑。
1943年,刘善本被选送美国学习,并于1945年春驾驶一批美制B—24型轰炸机,取道印度回国。当飞机飞到卡拉奇时,刘善本等突然接到了国防部“就地待命”的指令,而且一“待”就是六个月之久。原来蒋介石所关心的并不是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消灭共产党。
蒋介石为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管人民的死活,连湖南一带发生严重水灾,300万人妻离子散、流离失所都置之不顾。刘善本耳闻目睹国民党政府的罪恶行径,十分愤慨,对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仇视。
当夜幕初降,秋风萧瑟,刘善本漫步在月光如水的成都街头,种种往事不时跳上他的心头:1945年8月,他在美国学习结束回国时,在卡拉奇意外地读到了《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提纲,第一次知道社会上存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初步明白世界上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他还看了斯诺写的《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印象。不久,他从上海出版的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上看到了美国记者斯诺写的一篇访问毛泽东的文章。1946年春,他又得到了一本《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该书中第一句话“中国向何处去”,引起他反复地思考。他终于看清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正地进行着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两条道路的殊死斗争。在这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何去何从,要有明确的、果断的抉择。正在这时,他收到了老家一封信,得知几个弟弟妹妹已经参加了八路军。于是,刘善本弃暗投明,走革命道路的志向在胸中成熟,决心飞向解放区,飞到延安去!
多人一起驾机起义,飞向解放区,对刘善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仅要寻找良机,还要与反动派斗,稍有疏漏,都会招致机人亡,更何况他的妻室儿女都在魔掌之中,随时会有全家被害之难。怎么办?刘善本嘴里不说,心里却苦苦思索着。
不久,第八大队接到命令,6月23日起将昆明美军移交的全部军火运往成都。时机来了,这是起义最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啊!刘善本经过反复考虑,终于下定决心:要国不要家,主动要求承担这项空运任务。
这天晚上,他从机场回到家,见了自己的妻子,心里涌起不可言喻的复杂感情,一直不能平静。爱人周淑璜是1942年同他结婚的。他们一直相亲相爱,感情深厚。刘善本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妻子对他一切都很放心。
往常,他下班回家时,总是愁眉苦脸,郁郁不乐,不是一头钻进屋里看书,就是独自关进书房听耳机。那时他家还没有收音机,刘善本用电话机改装成收音机。后来才知道,他用这方法偷听延安的广播,很早就受到了革命的影响。
这天回家,他却一反常态,既不去啃书本,也不去听耳机,而是一直亲亲热热地抱着大女儿不放手,大有恋恋不舍之情。爱人周淑璜感到很疑惑,因为这是以前很少有的事啊!
“善本,你怎么啦,老抱着孩子不嫌累?”周淑璜瞅着他问。
第二天一早,刘善本早早起了床,强忍着难舍难分的感情与亲人告别。他先安慰了母亲几句,又对妻子嘱咐说:“淑璜,我这次出发,任务特殊,可能一时不能回来。你要看好孩子,照顾好母亲,保重自己的身体,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要顶得住。”
“你放心吧。一切我都会照顾好的。”妻子却一直没有听出他的意思来。
就这样,他挥手告别了亲人,毅然登上飞机,朝着他心中的目标飞去……
这是他一家老小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刘善本凭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凭着自己大胆心细、智勇双全和一身高超的飞行技术,终于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地把飞机降落到了神圣的目的地——延安。
6月29日晚上,党中央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刘善本及机组人员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一一握着他们的手,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延安。”朱德总司令致词说:“刘上尉及其他十位先生的退出内战义举,标志着全国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都反对内战!”“标志着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独立的新高潮的伟大义举。”刘少奇、徐特立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亲切地接待了他们。延安报纸和电台同时报道、广播了他们驾机起义的消息。
刘善本驾机起义的壮举,震惊了中外,也震惊了整个 国民党统治集团。蒋介石在南京气得拍案大骂,命令在上海的汤恩伯马上派兵包围起刘善本的住宅,并进行查抄,接着命令航空八大队大队长王世铎立即押送刘善本的妻子周淑璜及其女儿到南京候审。王世铎编了个“放长线,钓大鱼”的理由,稳住了蒋介石,才没把周淑璜押到南京去。刘善本的家人暂且被困在上海,虽未脱离虎口,却一时保住了性命。
这时,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怀下,周恩来指示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做好保护刘善本家属的工作。
半年之后,时局大变,蒋介石不仅发动了全面内战,而且在全国实行大屠杀。为使周淑璜及全家老少摆脱杀身之祸,党组织通知周淑璜迅速离开上海。于是,刘善本的母亲、弟妹回到了山东老家,周淑璜带领两个女儿回到了四川的娘家。
解放后,周淑璜一见到丈夫刘善本,就感激地说:“多亏了党保全了我们全家人的性命,党是我们的大恩人!”
刘善本驾机飞到延安后,所关心的事就是想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他几次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自己的愿望。
1946年8月初的一天早晨,刚刚吃罢早饭,朱德总司令就派人邀请刘善本等起义人员去作客。刘善本一听,高兴极了,立即骑上一匹马,赶到了朱总司令的住处。刘善本禁不住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总司令,我们来到延安一个多月了,今后分配给我们什么工作啊?战争这么紧张,我们总不能闲着啊!”“哈哈……!”朱总司令一听,不由仰头大笑起来,说:“你们放心,丢不了饭碗的。你们的行头大有前途!我们马上就要着手建设空军。现在建设空军,是为了将来的新中国有一支强大的空军。不仅要超过现在的蒋介石,还要超过美国!你们还年轻,今后大有干头。要是没有人管饭,找我好了!”总司令的幽默话,把大家全逗笑了。
刘善本回住处后,兴奋的几夜没睡好觉。不久,刘善本等受总部委派,同党从新疆营救出狱的学习航空的同志一道,告别延安,赴东北参加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即后来人们所说的“老航校”)的工作。刘善本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
当时,一方面是残酷的战争环境,经常有敌机来轰炸骚扰,航校曾多次因敌军疯狂进攻而转移校址;另一方面是十分艰苦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从校长到飞行员、地勤人员一律吃高粱米和小米,还要开荒种菜。连飞行员升空都只能多穿几件军装以代替飞行服御寒。加之各种飞机、器材和油料极度匮乏,人们常常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壁”的办法,拼凑起几架勉强能飞的教练机以应训练之需。刘善本常常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刺骨的寒风,驾驶着这样的飞机,飞向蓝天。许多教材都是他自编自写,边教边写。无论是零下40度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夏,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航校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人民空军的初建培养了大批骨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航校每培养一个人才,每取得一份成绩。刘善本都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1949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刘善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刘善本驾机领航,在天安门上空,接受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和数十万群众的检阅。当他精神抖擞地驾着C—46型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时,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欢声雷动,礼炮声、群众的欢呼声、飞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句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刘善本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航空兵某师师长,率部参战。首次夜袭作战,他以英雄的胆略,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决心,率领志愿军战机,一鼓作气,把号称世界霸王的美国部队,打得晕头转向,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为抗美援朝产立下了首次战功。他们在这次战斗中首次使用了电子对抗和照明轰炸的战法。这在当时志愿军的技术装备条件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连一些外国军事专家也不敢相信这是年轻的中国空军所为。
1964年2月,刘善本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并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反革命路线,使成千上万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惨遭迫害,刘善本的心碎了,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宁愿以一个已经具有20年党龄的普通党员的身份站出来,和党,和人民一道去承受和抗御这场灾难。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甚至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他仍然赤胆忠心,冒着风险,奋笔上书,想通过邓颖超向毛泽东、周恩来反映有关林彪一伙在空军系统镇压群众、残害干部、搞反革命阴谋的罪行。但是,这些信件被非法扣压,落到了林彪一伙之手。于是他们捏造罪名,疯狂地对刘善本施行法西斯式的批斗。1968年3月10日夜,刘善本被迫害致死,时年53岁。
1975年,党中央为刘善本平了反,恢复了名誉。部队领导机关于是年10月批准刘善本为革命烈士,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空军党委先后为刘善本烈士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肖云龙赵光海鲁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