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俊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俊2016-06-15 14:01

朱德俊,男,汉族,1936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城区八厂街上一个工人家庭。解放前,朱德俊一家11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俊靠国家的补助,先后在大生纺织副厂中(通棉二厂)职工子弟小学和市商业学校读书。

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使朱德俊萌生了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他立志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学校,他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深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1953年6月,朱德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10月,朱德俊从商业学校毕业后,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毅然报考了东北公安学校。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兴奋得通宵未眠。他决心在新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赤诚之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1954年9月,朱德俊在东北公安学校学习结束后,服从分配在辽宁省公安系统工作。他“甘当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先后在辽宁省锦州专署公安处、朝阳市公安局、沈阳专署公安处、铁岭专署公安局担任刑侦摄影技术员、科员级侦查员等职,是当时闻名辽宁公安战线的“破案高手”“刑侦英雄”。1958年11月,朱德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6年7月,在一次勘查凶杀现场时,朱德俊发现被勘查对象是由于空气栓塞引起死亡的,如不迅速拍照,阻塞气泡消失,就无法获取证据。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能成功拍摄下来的更不多。朱德俊在没有摄影照明和三脚架稳定的情况下,迅速及时且清晰地拍下一组珍贵镜头,对及时破案起了重要作用。

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和工作实绩,1979年3月,朱德俊升任铁岭地区公安局四处(刑侦处)副处长。

1979年7月14日凌晨,辽宁省铁岭地区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厅的电话通报:有3名犯罪分子盗枪杀人后,携带两支全自动步枪和大量子弹窜到铁岭地区。敌情就是命令,一场堵截追捕盗枪杀人犯的战斗打响了。根据战斗部署,时任四处副处长朱德俊带领一个追捕小组,迅速赶到重点地段执行侦查追捕任务。这时,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加之山高林密,能见度很差。朱德俊身先士卒,不顾自己的安危,走在小组的前面,搜索前进。当追捕小组来到铁岭新台子大山沟时,隐蔽在茂密的槐树丛中的犯罪分子突然窜起,抢先开抢扫射。朱德俊身负重伤,但他忍着伤痛,仍然坚持战斗。不幸,又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经过一场激战,我公安战士终于全歼了犯罪分子。但是,朱德俊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年仅43岁。

1979年7月29日,辽宁省铁岭地区隆重召开追悼会,沉痛悼念在追捕罪犯的战斗中,为保卫人民、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而奋勇牺牲的朱德俊等6位革命烈士。为了表彰朱德俊的英雄行为,辽宁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出关于向朱德俊学习的通知,并给他追记一等功。

(来源:江海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