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杰,原名梭兴、贞实,字蔚贞,1904年9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玉陈村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陈子杰自幼聪慧过人,就学私塾,稍长考入尉氏县高等小学。1920年,陈子杰小学毕业后,赴开封读初中,继而升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此时,中国新生的革命力量正在酝酿形成,尤其是经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他受新思潮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1925年夏,陈子杰高中即将毕业之际,上海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担任学生会主席的陈子杰,组织领导进步学生罢课、上街游行、张贴反帝反封建标语,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他还组织学生痛打反动校长。因行为激进,于同年6月被校方开除学籍。
1925年8月,黄埔军校招收第四期学员,陈子杰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毅然报名考入黄埔军校。进入黄埔军校以后,陈子杰积极靠近共产党组织,于同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讨伐陈炯明叛军的战斗中,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受到上级的嘉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陈子杰被编入西路北伐军第二团第一营第四连第四排,随部队开进西部战场。北伐军势如破竹,攻进湖南。陈子杰在战斗中机智勇敢,由排长很快升任连长、营长。在湖南与北洋军阀的一次恶战中,担任团副的陈子杰身先士卒,率部冲锋,不幸身负重伤,被抬下战场,安排在当地一位可靠的老乡家中养伤。几个月后,陈子杰伤愈准备归队时,闻悉蒋介石已发动反革命政变,其爪牙到处抓捕共产党人,处境险恶。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江南,陈子杰人地两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没有被反动派的疯狂气焰吓倒,毅然踏上了寻找革命队伍的征程。他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武装汇合上了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就历尽艰险奔赴江西苏区,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
1928年冬季,江西苏区派出大批有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奔赴白区,在各条战线上组织民众开展对敌斗争。受党组织的派遣,陈子杰回到家乡,与中共豫中特委委员石文卓一起,秘密发展党员,组建农民协会。
陈子杰与石文卓、胡殿生(后因叛变革命被处死),在尉氏县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陈子杰应聘到尉氏县师小合校当了校长,同时还担任了国民党尉氏县党部的指导委员。从此,人们经常看到这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陈校长奔波于城乡之间。年轻的陈子杰热情奔放,受憎分明,特别体恤贫苦百姓,时常把自己的薪水拿出来接济穷人,深得民心。他充分利用县党部指导委员的合法身份,深入到工农大众之间,暗中联络进步人士,先后建立起了农民协会、商业工会和理发协会。在学校里,他没有老师的威严和架子,平时与学生一块参加集体活动,善于利用各种场合进行鼓动宣传。他以封建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瓜分为事例,启迪师生们的爱国思想,唤起青少年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以学校为依托,他秘密组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尉氏县特别支部,吸收进步青年周廷云(后担任中共尉氏县地下党支部书记,于1945年英勇牺牲)、吴文治等十余人为共青团员,并在自己的住室里举行了宣誓仪式。
在陈子杰、石文卓等共产党人的秘密领导下,尉氏县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经县委分工,由陈子杰担任家乡玉陈村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利用回乡探亲和休假的机会,秘密开展农运工作。
玉陈村地处尉氏县西部沙区,岗峦起伏,民国初年被视为“九岗十八洼,处处出响马”的地方。土匪、蟊贼遍地,官匪沆瀣一气,绑票打劫,兵连祸结,闹得民不聊生。陈子杰审时度势,通过宣传发动,很快就打开了局面。陈家在村里原本是个大户,平时来往客人就多,陈子杰返乡后,串门的亲戚熟人更多了。那些商人、学者、乃至农民打扮的客人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思想进步的民主人士,还有农会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抒发革命情怀。仅几个月的时间,玉陈村的农会会员发展到100多人,就连附近的陈村、鸭赵等村也秘密建立起了农会。一天深夜,陈子杰在野外的青纱帐里召集玉陈、陈村、鸭赵三个村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会会员开会,他在会上情绪激动地说:“同志们,大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干,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而地主老财不劳而获,肥吃饱喝,住的是青瓦砖房,这是为什么?”讲到此处,他紧蹙两条浓眉,用坚毅的目光巡视着月光下那一张张严肃的面孔,继而又慷慨陈词:“他们的东西是咋来的?是咱们大家的血汗换来的!这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因为他们背后有个反动政府做靠山。我们只有组织起来跟他们作斗争,推翻反动政府,打倒地主老财,砸碎黑暗的旧世界,建立起一个美好的新社会,咱穷爷们才能永远过上好日子。”陈子杰的一番演说使大家群情激动,纷纷围住他说:“干,咱们武装起来大干一场!”面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这些苦大仇深的农民,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翻身的决心和信念。
1930年5月,新军阀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中原地区发动了一场混战。一时间,豫东大地征尘四起,局势动荡不安。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下,中共地下党组织受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影响,为了策动军阀万选才部起义,借万选才的部队西撤途经尉氏之机,让尉氏县委组织农民暴动予以配合。遵照上级党的指示,陈子杰与县委书记石文卓秘密商议,决定成立尉氏县暴动委员会,由石文卓担任暴动总指挥,要青峰任城中指挥,另外分设东西南北四路指挥部,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暴动。由于此次暴动缺乏周密部署,要青峰在县城联系印刷标语传单时,被印刷馆板告密而遭逮捕,暴动夭折;同时,也过早地暴露了尉氏县地下党组织的力量。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党组织指示已暴露身份的陈子杰和地下党员门生明迅速转移。陈子杰经过化妆,以探亲为名,与门生明连夜跑到在武陟县中学教书的六叔陈书范家里,继而又辗转到北平大学避难。
就在陈子杰被迫转移外地的时候,中共豫中特委错误估计形势,严令尉氏县委书记石文卓再次组织农民暴动,把张市一带的农民武装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石文卓含泪领命。由于仓促举行暴动,孤立无援,暴动队伍攻下张市之后,第二天便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而失败。县委书记石文卓和红十七军军长朱光明不幸被捕,惨遭敌人杀害。
陈子杰在北平闻悉这一噩耗,悲痛欲绝,再加上经济拮据,大冷天身上只穿一件夹衣御寒,患了重病。在同伴门生明的接济下,他住进了协和医院。陈子杰病愈出院后,秘密回到开封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经党组织通过内线活动,在国民党省政府一位担任要职的黄埔校友的帮助下,他谋到了新郑县保安大队长职务,准备把这支地方武装掌握住,为革命积蓄力量。
陈子杰离家赴任前夕,他暗中召集家乡附近的地下党员和农会会员开会说:“同志们,这一下可好啦,咱们的枪支人马就多了,等我安置好,你们都去,好枪一挑,咱们扛着。”他挨个握着同志们的手,英武的面孔上洋溢出对未来革命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神色。
闻悉陈子杰将要赴任,前来送行的陈家族人和亲友络绎不断,其中也混进了国民党特务陈尧宾。陈尧宾是陈子杰的堂兄,从河南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的军统特务组织。正是这个反动透顶的陈尧宾,在人群中目睹陈子杰乘车赴新郑就职,当下便阴森森地说:“哼,共产党的人,怎么还干我们的事?”他转脸就跑到尉氏县城,向国民党政府告了密。
正当陈子杰满怀凌云壮志为革命开展工作之际,突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把他关进了新郑县监狱。身陷囹圄的陈子杰仍然为革命利益着想,为避免地下党组织再遭破坏,他决心越狱出去。他不露声色地瞅好越狱路线,趁夜晚上厕所的机会,纵身翻上高墙,潜入夜色之中。因夜晚城门紧闭,新郑四周的城墙皆石头垒砌,出城非常困难,陈子杰情急中躲藏在一位老太太家的顶棚上,准备天亮后伺机出城。他的越狱很快被敌人察觉,整座县城戒严,到处是林立的岗哨和巡逻队伍。敌人挨门逐户搜查,刚逃出虎口的陈子杰不幸又被捕了。凶恶的敌人对陈子杰施以重刑,给他戴上刑具,把他押解到开封绥靖公署监狱。
开始,敌人认为抓住了共产党的负责人,就可以借陈子杰之口,掌握豫中地下党组织秘密,妄图一网打尽。为此,敌人对他威逼利诱,耍尽手段,而陈子杰却一直守口如瓶。敌人恼羞成怒,对陈子杰严刑拷打,把他打得遍体鳞伤,仍一无所获。这时候,中共地下党组织曾派人暗中活动,设法营救陈子杰,怎奈敌人看守严密,无隙可乘。陈子杰的父亲狠心卖掉20亩好地,打点盘费四处奔走营救儿子,玉陈村的父老乡亲也联名上书,力保陈子杰出狱。丧失人性的陈尧宾却威胁乡亲们说:“不要保了,这事好比捞桶,桶太大捞不出来,弄不好还会把你们坠进去。”陈尧宾欲置陈子杰死地而后快,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之目的。
陈子杰在狱中受尽了各种酷刑,但敌人却没有从他身上得到任何东西。他在狱中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他们(指敌人)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很坦然,因为我是给穷人做事的。我给他们讲理,他们不听,动不动就是打骂、逼迫和引诱。只要我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要官给做,要钱足花,但这一套在我面前起不了作用。我坚信天下是人民的,不是‘疯狗’的,我的一切早已交给党了,共产党员是真金,不怕千锤百炼,越炼质越纯。”
陈子杰的岳父马成章到开封探监时,目睹女婿衣衫稀烂,那高大的躯体被折磨得皮开肉绽,连手脚也被大镣磨破了皮肉,鲜血淋淋。马成章目不忍睹,五尺之躯的男子汉在门外止不住放声大哭起来。陈子杰隔着铁窗劝岳父说:“爹,你不要难过,我已经不可能活着出去了,你要把震庭带大成人,交给党、交给革命。”
1931年9月27日,上午,年仅27岁的共产党人陈子杰,被全副武装的军警前呼后拥地押出了西门。被捕几个月来,陈子杰被敌人的酷刑折磨得体无完肤,骨瘦如柴。而在慷慨就义的途中,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促使他高昂起不屈的头颅,环视着这座当年他接受革命思想熏陶的古城。他昂首挺胸,步履蹒跚地向刑场走去,怀着对旧世界的刻骨仇恨和对未来新中国的美好憧憬,走完了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陈子杰牺牲后,烈士的遗体被掩埋在开封西门外,三天后被家人偷运尉氏县玉陈村安葬。全国解放后,政府为他立碑修墓,成为附近中小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
1958年7月,尉氏县公安局经过多方侦察,在四川省一所中学里,将出卖堂弟陈子杰、堂叔陈书范(共产党员)和尉氏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周廷云的反革命罪犯陈尧宾缉捕归案,由县法院进行了公开审理,依法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告慰了陈子杰等烈士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