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燮,字淡林,1902年出生在江西省永修县城艾城一仕宦之家。他的父亲张文渊是清末举人,曾在甘肃任过知县。张朝燮在家乡上小学时,成绩为全班之冠。他和同学王环心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畅谈思想。张朝燮很有同情心,看到班上有的同学因家境窘迫而辍学,就去请求担任县教育会长的父亲资助,却遭到父亲的斥责,但他并不因此而灰心,立志要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1919年,张朝燮与王经燕结婚。青梅竹马的小两口儿,情投意合、夫妻恩爱,常以姐弟相称。
婚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很快形成了席卷全国之势,在南昌二中读书的张朝燮,此时已阅读了《新青年》《觉悟》等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由于具有较强的革命意识,加上成绩优异,张朝燮在学生当中小有名气。
是年5月7日,张朝燮作为二中学生代表参加了在百花洲沈公祠召开的全市学生代表大会。大会决定12日举行全市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的示威集会游行。张朝燮自告奋勇承担了离市区很远的省农专学校的游行组织工作。12日凌晨,他化装成买菜小伙夫,躲过校方和反动军阀的层层哨卡,把农专游行队伍带进了皇殿侧会场。会后,张朝燮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查禁日货,张贴标语,向民众宣传巴黎和会内容,痛陈国耻。许多群众听后自觉砸烂日货,纷纷起来支持他们的爱国举动。
7月,张朝燮利用暑假与永修在南昌的学生王环心、曾去非、王弼等人组织“反帝爱国讲演团”,奔走城镇乡村,开展反帝爱国宣传。
1921年,张朝燮从南昌二中毕业回到永修。为了致力于改造社会,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他与王环心等人创办了含英小学、承德小学和云秀女校,张朝燮亲任教员,并动员妻子王经燕参加女校学习。
同年秋,张朝燮、王环心等人成立了“永修教育改造团”,公开提出了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旧八股,提倡新道德、新文化的革命主张,他们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赞同和响应。
可是,张朝燮和他所领导的“教育改造团”的举动,搅乱了封建遗老的陈年好梦。时任县教育会长的父亲张文渊大骂张朝燮“举止失当,败坏风俗”和“大逆不孝”,并勾结军阀县政府以督学名义来施加压力,以扣工资、收回校舍等手段相威胁。但张朝燮与伙伴们据理反驳:“封建礼教腐败不堪,贻害青年,现时不反,要待何日?”他们冲破阻力坚持办学。在校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大革命时期的积极分子,其中王经燕、淦克群、曾文甫等还成为党的骨干力量。
不久,张朝燮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武昌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系。在大学里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党武汉党组织的创始人李汉俊教授,并于1923年由他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5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张朝燮由一个愤世嫉俗的热血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
在武昌读书期间,张朝燮经常写信给妻子,鼓励她走出家门,积极求学。
1925年6月,张朝燮从武昌师大毕业,由党派回江西参加“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工作,担任组织委员。7月,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昌黎明中学召开,张朝燮当选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
当时,在军阀统治下的南昌,革命还不能公开,张朝燮以南昌二中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党的活动。有一次,张朝燮去参加秘密会议,刚走到校门口,就见十多个警察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其中一个恶狠狠地问他:“张朝燮住在哪里?”他心里一惊,灵机一动,随手指向旁边:“在那栋楼里”,随即机警地逃脱了警察的搜捕。
1925年秋,张朝燮的妻子王经燕受组织派遣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临行前的一天晚上,张朝燮思绪万千,待妻子入睡后,伏案写下了一首《念奴娇·送别》赠送妻子:
茫茫荆棘,问人间,何处可寻天国?
西出阳关三万里,羡你独自去得,
绰约英姿,参差绿鬓,更堪是巾帼。
猛进、猛进,学成归来杀贼!
试看莽莽中原,芸芸寰宇,频年膏战血,
野哭何止千里阔,都是破家失业。
摩顶舍身,救人自救,认真吾侪责。
珍重、珍重,特此送你行色。
张朝燮在妻子出国期间,经常去信鼓励她。他在1925年11月25日的那封信中写道:“我们应以被压迫民众的利益灾害为利害,不能以个人私己的利害为利害,个人的利害与民众的利益相冲突时,应该牺牲个人的利害。”在1926年2月7日的信中又写道:“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你进步了,因为你晓得无谓的牵挂是毫无价值的”;“我们的感情也要社会化,不要把对于私人的感情的热烈,超过对于团体感情的热烈”;“我们的特殊关系是永久存在的,不过现在我们只能把它埋在深深的胸怀里,不然就要误我们的共同使命。”
残酷的环境下,夫妻长期分离,张朝燮自然免不了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的挂念。他曾经在明月下思潮起伏,写下了一首《思念》:
约看月,来书言,七月十五月团圆。
忧思两地煎。
寂寞夜,晚风前,玉臂寒念应谁怜。
飞梦到郎边。
为了崇高的革命利益,他们将亲情“埋在深深的胸怀里”,鸿雁往返,互相鼓励。
张朝燮微薄的工资,不仅要维持自己和3个孩子的生活,还要资助困难的战友,即使在“一贫如洗,负债七八十元”的情况下,每月还要寄钱给战友王弼的妻子。
1926年8月,张朝燮秘密回到了永修开展农运工作。他走村串户,有时一夜行六七十里,有时一日行八九十里,3个月步行2000多里,足迹遍及全县各村。他首先团结发展了王发煌、曾系坤等骨干,然后经过他们去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每到一村,他都与群众促膝谈心,向农民讲解农会宗旨,发动农民组织起来。他与农友同吃稗羹,住秆洞,他朴实的作风取得了农友们的极大信任,使得永修的农民运动很快就开展起来了。
9月16日,反动军阀政府杀害了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赵醒侬。战友遇难,张朝燮无比悲痛,毅然写下了“剩好头颅酬死友,凭真面目见群魔”的诗句,以表达坚持革命斗争的决心。很快,国民革命军攻克南昌,张朝燮利用担任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的身份,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建立各级工会组织。在他的领导下,南昌市建立了73个行业工会,会员达4万余人;赣州、九江两市总工会也相继成立。张朝燮和担任省党部农民部长的方志敏一道,成为江西工农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1927年1月,在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蒋介石用“圈选”执监委员的办法,排挤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篡夺了江西省党部的领导权。张朝燮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他深刻地指出:“北伐虽然胜利了,然距国民革命胜利之期尚远,”并坚定地表示:“我现在只愿站在下层与民众携手扩大和加紧民众的组织,巩固革命的真实基础。”
是年初,张朝燮奉中共江西区委指示,回家乡担任中共永修支部宣传委员和国民党县党部组织部长。他和中共永修支部书记王环心一起,组织成立农民自卫军以保卫革命果实,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惩办贪官污吏、镇压土豪劣绅的活动。
永修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引起了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右派的极端仇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他们开始了向农民的疯狂反扑。当时,潜逃在外的永修大匪首彭立生被捕,群众强烈要求立即审判他,可是右派县长卢翰却故意拖延审判,并在策划着一场反革命阴谋。他与彭匪老婆暗通消息,串通柘林大豪绅关廷桂,纠集80余名匪徒,在4月14日深夜扑向县城。卢翰里应外合,乘机放出了关押在狱的彭立生,彭匪立即带领土匪包围了县党部驻地城隍庙。15日凌晨,哨兵发现了敌情,发出了报警枪声。这时,县党部除王环心、张朝燮几个负责人外,只有8名农民自卫军,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十分危急。为了战友的安全,张朝燮奋不顾身地从侧门冲出去,想去涂家埠召集农民自卫军解围,不料才跑出100多米,就被土匪开枪击中胸部,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