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超清,又名龙济民,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宁冈县白石塘南村。父亲龙钦海曾在日本留学深造,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爱国进步人士,历任江西省议会议长、省教育厅厅长等职。
1921年秋,龙超清读完家乡的小学,前往省会南昌,就读于他父亲担任名誉校长的省立第二中学。在二中读书期间,龙超清思想进步,关心时政,忧国忧民。在嫂嫂萧国钰的姐姐萧国华的引导下,他经常阅读《中国青年》《向导》《先驱》《革命之华》等进步报刊,并一起商谈青年前途和社会变革的国家大事。1924年冬,龙超清参加了反对军阀贩卖鸦片和驱逐督军蔡成勋的斗争。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中共江西省组织与国民党左派联合举行群众集会,悼念孙中山先生。龙超清在登台演说时,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和孙中山的政策主张。
1925年秋,龙超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经萧国华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龙超清虽然还在学校读书,却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工作。他曾任国民党南昌市党部组织部部长、共青团南昌地委经济斗争委员会委员,经常前往工厂、店铺,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联络进步力量,为建立和扩大党团组织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1926年暑假,龙超清受党组织派遣,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回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宁冈开展工作。他来到龙江书院,以温习功课为名,在学生中进行秘密串连活动,物色进步人士和革命分子。11月底,在书院文星阁组建中共宁冈支部,龙超清任书记。在学生中公开成立了“文明社”,以开办农民夜校为名,向乡村广大群众宣传北伐战争和打倒军阀的民权革命,初步奠定了党在宁冈农村活动的群众基础。
党如何发动群众、掌握武装,是宁冈支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一次会议上分析到全县各种社会力量时,一位党员谈到茅坪马刀队的处境和马刀队参谋长袁文才的情况,启发了龙超清大胆提出“招安”马刀队,逐步改造成党能够领导的部队的设想。党支部决定,由龙超清、刘辉霄负责,分两步做好这个工作:第一步,游说县长沈清源,迫使县政府同意招安马刀队;第二步,前去马刀队驻地井冈山,劝说马刀队参谋长袁文才,讲清马刀队欲求生存和发展,只有利用这一时机的利害关系。最后,袁文才也下定了接受“招安”的决心。
1926年9月底,袁文才率领马刀队来到新城,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不久,党组织决定由龙超清动员说服袁文才举兵起义。保卫团在上千农民配合下,于10月下旬的一天半夜里,发动了著名的宁冈起义,一举打垮了豪绅武装“清乡局”,捣毁了县政府,成立了国共两党、土客籍人员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龙超清当选为主席。他签发布告,动员全县群众行动起来,开展“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接着成立了工会、商会和妇委会,开办妇女耕读学校,在砻市主持开办了两期农运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袁文才对共产党十分信任,于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保卫团改名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12月,农民自卫军包围县政府,收缴警卫队的枪支,击毙了反动县长林笑佛。
马日事变后,全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下的永新,土豪劣绅勾结反动武装突袭县城,将县委、县农协负责人及80多名党员和革命群众抓进监狱。1927年7月26日,在宁冈区委领导下,龙超清同袁文才、王佐指挥两支农民自卫军及几百农民,奋力攻下城池,营救了受难的同志和乡亲。在龙超清建议下,永新特别区委暂去宁冈,随袁文才部来到茅坪。这时,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宁冈,被毛泽东看作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据点,是同宁冈区委和区委书记龙超清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
毛泽东早在1927年2月就通过湘南区委的两位同志,了解到大小井山区一带的地理、政治情况。秋收暴动前夕,他又从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团长王洪亚那里进一步弄清宁冈、永新党组织和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情形。秋收暴动部队向湘赣边界退却,军至莲花,9月26日在莲花县城召开该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听到朱亦岳汇报情况后,又证实井冈山确有两支地方武装。在三湾,毛泽东见到按信赴约的宁冈地方党与地方武装的代表,心里非常高兴。他与龙超清、陈慕平交谈整整一个上午,详细询问了许多情况。晚上,毛泽东同龙超清又单独谈了很久。返回宁冈那天,毛泽东见他们三人没有带枪,令部队送了三支快枪给他们。龙超清回到茅坪,转达了毛泽东对袁文才的问候,并向袁文才介绍了工农革命军的情况,告诉他毛泽东很快就率领这支部队来井冈山一带建立根据地,希望自卫军做好欢迎的准备。
龙超清等人在三湾与工农革命军接上头,使毛泽东进一步确立了上井冈山的决心。10月3日,工农革命军由三湾来到古城。龙超清等在头一天就为部队安排好食宿。3日晚上,毛泽东在文昌宫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讨论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龙超清是出席会议的唯一的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他介绍了罗霄山脉中段区域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情况,欢迎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表示完成好前委交给区委的各项任务。古城会议后,龙超清连夜赶到茅坪,安排毛泽东同袁文才的会见。10月6日,毛泽东与袁文才在大仓村见面。10月7日,工农革命军从古城开往茅坪,受到龙超清、袁文才及自卫军和群众的热烈欢迎。龙超清与袁文才商议,由区委和农民自卫军帮助部队设立了医院和后方留守处。县委还发动群众为部队筹粮,使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很快安下家来。龙超清又布置人把各地方隐匿在家的党员叫到茅坪开会,并请毛泽东到会讲话,使党员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制定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以宁冈为中心区域,逐步向四处发展。1928年2月20日,成立中共宁冈县委,龙超清任县委书记。根据前委的这一方针,龙超清领导宁冈县委,首先集中力量,发动农民打土豪,分浮财。龙超清自告奋勇到自己家,动员家里交出100多担谷子、六缸茶油,把农民的借据租约也烧毁了。全县打土豪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度走在各地的前列。
打土豪之后,接着分田地。1928年3月,宁冈县委、县苏维埃就领导全县人民兴起了分田热潮。在分田的日子里,龙超清挨区挨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干部商量解决。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的大部分后勤机关均设在宁冈。面对敌人的军事“进剿”,党和群众一起军事化。全县39个乡都成立了工农兵政府,建起了赤卫队、暴动队、妇女队、少先队等组织,从各方面配合红军打仗,使红军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多次“进剿”、“会剿”。龙超清担任县委书记的七个多月里,跑遍了全县各个乡村,大人小孩无不知晓他的名字。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上,龙超清均被选为特委委员。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红五军及袁、王部队留守井冈山。根据前委决定,建立宁冈中心县委,由何长工任书记,统一领导边界各县的地方武装;龙超清任中心县委副书记兼西北特区书记,率领县赤卫队和特区的地方武装,会同永新等县赤卫大队,守卫九陇山军事根据地。这时,湘赣敌军四个团向该地区发起进攻。龙超清组织群众,从砻市、古城一带挑运粮食上山;在各个隘口险处修筑工事掩体,日夜熬制土硝、赶制梭镖。在七里船和蔡家田一带,他将部队分为三个梯队,布置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在阵地前布满竹钉、滚石及鹿砦等物,阻击敌人从茶陵坑口向九陇山的推进,利用山险机智果断地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1929年秋,特委调龙超清去莲花县任县委宣传部长。三个月后,他又调回宁冈,专任边界特委宣传部长。1930年3月,他当选为赣西南特委委员;6月任西路行委书记。他将赣江以西的地方武装组成西路纵队,并兼任政治委员。7月,西路纵队编入红二十军,他任该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并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从2月起,赣西地方武装曾先后8次围攻吉安,龙超清指挥了多次进攻战斗。10月初,西路行委动员一万多人的地方武装和工农民众,参加了红军第9次攻打吉安的战斗,终于摧毁了敌人在赣西的最后一个反动堡垒,形成了纵横千里、人口达400余万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龙超清在这场对敌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功绩。12月,赣西党内进行“肃反”,清查“AB团”,龙超清被诬为“AB团”首要分子,1931年底在江西省广昌县被错杀,年仅26岁。
全国解放后,中共江西省委根据中央有关批示精神,确定龙超清为革命烈士。1987年2月,龙超清的骨灰移放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袁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