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南撰《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

来源: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1-05-27 09:28

《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

  《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今年将面向公众展出

  1684个铅字记录施洋的生平与事迹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通讯员 鄢静慧

  “施君伯高,鄂中英俊,具优学多才之资,赋悲天悯人之愿,生平艰苦卓绝,超然自树,奔走呼号,舍身救世……”一张已经“98岁”的泛黄薄纸,以1684个铅字记录下无产阶级革命家、“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施洋的生平与事迹。

  5月2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图书馆了解到,今年,这张珍贵的《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将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资料,以图片形式首次面向武汉公众展出。

  施洋领导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席卷郑州、武汉等地,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这场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运动,就是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作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时年34岁的施洋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吴佩孚下令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林祥谦等30多名工人壮烈牺牲,酿成惨绝人寰的“二七”惨案。当晚,施洋被军阀逮捕入狱。2月15日凌晨,他被押上刑场,身中数弹时仍高喊“劳工万岁”不止。

  施洋遇害后,武汉社会各界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武汉工人“在各码头设祭,数千车夫跪地痛哭,并扶伯高神位游行于市,景象极为悲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恽代英、林育南等在报刊上发表纪念文章。而即便是98年后的现在,武昌丁字桥附近的施洋烈士塑像与纪念馆仍巍峨屹立。

  有关这次工人运动的文献盈篇满籍,然而有些感人的历史细节则鲜为人知。

  不经意发现的历史文献

  2003年,武汉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杜宏英在整理文献资料时,在档案柜中发现一个卷轴式样的资料。展开后她发现,这张长34.5厘米、宽25.5厘米、深黄色纸质书卷以《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为题,全文铅印,竖排右起,共1684字,每句以空格间隔,文末列林育南等24位发起人姓名。

  5月26日,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杜宏英提到,当时她对文中所提“施伯高”不甚明了,但文后署名的“林育南”却引起她的关注。

  林育南,湖北黄冈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为何要为这位“施伯高”的家属募捐呢?

  在武汉图书馆老馆员、武汉地方史志专家徐明庭的解释下,《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拨开了历史的迷雾。杜宏英这才了解到,原来“施伯高”就是施洋;这封“募捐启”,是施洋就义之后,他的同道们为了救助烈士遗属,告慰烈士生灵而撰写并印刷的。

  革命者,无所牵挂。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中,募捐发起人感慨称,“念君为人民争自由而死,为劳苦群众而死,死亦得其所矣,夫复何憾!”但也同时透露,施洋赴死之后,“惟君家贫无产,老亲弱弟,千里迢迢,寡妻稚女,流离困苦,形影凄凉……”因而发起募捐,“勿忘烈士未竟之志,未成之功,而必有以善其后也。”

  杜宏英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现藏于武汉图书馆的这份《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是武汉图书馆老馆长樊景涛于1953年捐献的。据悉,樊景涛侄子樊以恒与林育南为同学,这份“募捐启”原由樊以恒收藏,随后樊以恒将之转赠于樊景涛。

  据悉,1924年2月,“二七”惨案周年纪念时,为纪念革命战友施洋、唤起民众继续发扬“二七”革命精神,林育南曾编辑出版《施洋先生纪念录》,《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被收录其中。但历经近百年岁月沧桑,《施洋先生纪念录》如今难以找到,至于单页的“募捐启”原件则更少见。因此,这份《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原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目前,这份有着98年历史、曾尘封半世纪的“募捐启”已被装裱珍藏于武汉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在武汉图书馆的安排计划中,今年,它将首次以图片形式面向公众展出。